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

“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




在高高在上的腾讯的视野里,51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很多年后,凯文·凯利对马化腾说:“腾讯未来的对手不在你现有的名单里。”马化腾第一时间就想起了2006年的51。

在2005年前后,当SNS概念悄悄风行美国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的大公司正为集体走出了亏损泥潭而举杯庆贺。新闻门户的广告激增以及网络游戏的火爆,让它们急于收获。尽管有远见的观察家们已经瞭望到了Web  2.0时代的到来,不过大家都把宝押在博客模式上。新浪网于2005年4月推出的新浪博客,靠名人效应和娴熟的媒体化运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于是,机会留给了镁光灯之外的几个小人物。

放弃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博士学业而提前归国的王兴,2005年12月以Facebook为蓝本,创办了校内网(xiaonei),这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2006年10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陈一舟将之收购,走上了一条完全拷贝Facebook的中国式道路。

与留学美国的王兴、陈一舟不同,197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小山村、曾在马云的中国黄页公司做过业务员的庞升东却闯出了另外一条草根之路。

庞升东曾对互联网史研究者林军回忆他第一次听到SNS这个名词时的情景:2005年5月,靠炒房赚得第一桶金的庞升东决定回到互联网继续冒险,他以1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张剑福创办的个人数据库公司10770。6月的一天,庞升东在上海黄浦江边的咖啡吧里参加一次互联网创业者的聚会,客齐集的创始人王建硕突然随口蹦出了SNS。“我拿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又不会写,就干脆直接把本子递过去,让王建硕写下来,方便自己之后去网上搜索。”在稍稍弄明白SNS是怎么一回事后,庞升东决定将10770改造成互动社交型的51。

庞升东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在网络社交中,图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因此,51在技术开发上重点强化了图片上传功能的优化,并纵容带有色情性质的图片传播。在上线3个多月后,51的注册用户就达到了500万。2006年1月,红杉资本对51投资600万美元。

曾经日夜奔波于县城的乡镇企业、为马云卖过中国黄页产品的庞升东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与只会在校园和大都市里“兴风作浪”的海归派截然不同。庞升东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对准了跟他一样的边城青年,他说:“51要学的不是Facebook,而是卖保健品的史玉柱,占领柜台比什么都重要。”在互联网世界里,这个“柜台”就是遍布城乡角落的10多万家网吧,庞升东组建了一支深入地市的推广经理团队,在各地网吧大量派送51鼠标垫、51文化衫,张贴海报,甚至以很低廉的价格在网吧招牌边刷上51的标识。

在庞升东的心中,51的假想敌只有一个,就是腾讯。

在51的界面设计及功能开发上,庞升东采取了全面拷贝QQ空间的做法:51秀、51商城、51群组、51问问。庞升东还建立了与Q币相同的网吧支付体系。“只要腾讯出什么新花样,51在一个月内一定跟上。”

更夸张的是,庞升东甚至想出了一个从腾讯那里吸纳用户的做法:当用户登录51的管理中心页面时,会收到系统的一个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这样,51的个人页面间接得以在QQ平台上病毒式地传播。另外一个让腾讯很头痛的事情是,51大肆到腾讯挖墙脚,有10多名腾讯员工集体跳槽到51,其中包括几位游戏部门的核心骨干。

这就是郑志昊走进深圳城中村网吧时,正在发生的情景。在2006年的大多数月份,51的用户增长数一直在QQ空间之上,这让腾讯非常紧张。“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郑志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