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小跑几乎是不受拘束的马的特点。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绘画笔记》

“Don't  make  me  think!”

——马化腾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印度史诗神话《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师特洛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又问另一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

特洛那令其射,中。

特洛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这是一个关于专注的故事。

从QQ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那只鸟,便是用户。

马化腾似乎对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或“管理”并不十分上心,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这一观察未必准确,纵观腾讯的成长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家企业的转型及迭代驱动力,并非来自既定的战略,而是产品的持续创新。而创新亦非来自于实验室,而是市场的不断变换的需求。早在1998年,凯文·凯利就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预见过互联网企业的这一经典特征,他称之为“流变”: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流变状态,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被看作“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

2003年,唐沐离开金山软件进入腾讯,2006年被任命为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总经理,他是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的创建者和负责人。他如此描述金山与腾讯在产品开发上的不同:

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年初由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后启动项目。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后进行提测,之后缓慢迭代。虽然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到最后项目deadline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一瞬间烟消云散。这样,一个历经了一年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压入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

而互联网企业的生产,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2003年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惊了——一个月一个版本!我只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做界面设计,并且大部分进度是与开发重合的。产品经理(如果有的话)根据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需求,界面设计和开发同步进行,测试时间更是若有若无。就这样,一个历经了一个月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互联网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打包放在服务器上,在Web上提供链接,开始供用户下载。

唐沐所描述的场景便是腾讯应对流变的策略:随变而变,永无定法。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