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有时从空气中能发现重大的事件。

——司马辽太郎(日本小说家)

在南极圈里,只有企鹅能够生存。

——中国互联网的流言



暴风雨来袭的气息


到2009年前后,几乎所有来中国考察互联网的美国人,往往最后一站都会南下,飞到深圳考察腾讯公司。这是因为,在一开始的行程安排中并没有这家企业,然而,在每个站点的访问中,都会不断地有人对他们提及腾讯、腾讯、腾讯。于是,深圳便戏剧性地成为最后的、计划外的一站。

从数据和影响力来看,腾讯也从2009年起扮演了征服者的角色,正是从此时开始,腾讯站在了暴风雨的中央,而它自己并未察觉。

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游戏的营收首次超过盛大,成为新晋的“游戏之王”。该年腾讯游戏营收为53.9亿元,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6%猛增到20.9%。在业绩增长的刺激下,腾讯的股价在2010年1月突破176.5港元(拆股前的价格),市值达到2500亿港元,一举超越雅虎,成为继谷歌、亚马逊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在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年度“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中,腾讯成为唯一一家被屡次提及的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一项上,腾讯排在苹果、谷歌和亚马逊之后,位列第四,超过了微软、索尼和Pay  Pal。腾讯入选的原因是“在虚拟物品销售和管理能力上的巨大成功”。摩根士丹利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季卫东对腾讯的商业模式十分赞赏,在他看来,以社区为中心的腾讯模式是赢家通吃的最好例子。他说:“我们都在给腾讯打工。”

2010年3月5日晚上,腾讯大厦的底层大厅人头攒动。

19点52分58秒,大屏幕显示,QQ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亿人,现场掌声雷动,此刻距离QQ上线的1999年2月10日,过去了整整11年。2006年7月,当QQ同时在线用户数超过2000万时,联席CTO熊明华曾经问马化腾:“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超过一个亿?”马化腾回答说:“也许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然而,奇迹竟然不期而至。

2010年4月22日,在珠海海泉湾,腾讯召开由400多人参加的战略管理大会,主题为“平台互融,专业创新”。马化腾在主题发言中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以及腾讯的策略。

根据他的判断,中国互联网已经告别门户时代,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百度成为最大获益者,而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成功地实行了战略重点的转移,淘宝网替代以往的B2B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由此,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分别把住了最重要的三个应用性入口。

在马化腾看来,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圈地运动”即将结束,圈完之后怎样耕耘是下一步的战略重点,腾讯必须在圈到的地上布局建设,开始深层次竞争。

在这种新环境之下,马化腾提出了两个战略要求:

第一,围绕“一站式在线生活”,迅猛拓展业务范围,加大在搜索、安全、移动互联网以及微博上的投入,争取在乱局中夺取更多的份额。

第二,腾讯内部各业务单元需建立新的协作机制,灵活机动打破“部门墙”。

在发言中,马化腾一再表达了对“大企业病”的担忧,在他看来,腾讯此时正处在最有利的发展通道中,因此,最大的危机不在外部竞争,而在内部协调。他说,在未来的一年里,所有管理者都要思考“如何通过自身业务将平台间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并实现各自所在领域中的专业深度和前瞻创新,最终迸发出公司整体实力的成长”。

马化腾的讲话,概括而言就是“出外抢地盘,对内重协调”,这是一个充满了攻击性的战略布局,表明腾讯将继续“以天下为敌”。这一积极、乐观的情绪,传染到了整个腾讯管理层,所有人都沉浸在创世纪般的喜悦中,没有一个人嗅到了暴风雨来袭的气息。

这场暴风雨的确不容易察觉,因为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弥漫中的情绪。

在互联网丛林里,日渐强大、无远弗届的腾讯正膨胀为一个巨型动物,它的存在方式对其他的生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2010年的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是37亿元,百度约13亿元,阿里巴巴约10亿元,搜狐约6亿元,新浪约3.5亿元,腾讯的利润比其他4家互联网大佬的总和还要多。

种种对腾讯的不满如同带刺的荆棘四处疯长,如同风暴在无形中危险地酝酿,它所造成的行业性不安及情绪对抗,在一开始并不能对腾讯构成任何的伤害,可是,聚气成势,众口铄金,危机就会在最意料不到的地方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