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企鹅帝国的“三宗罪”

企鹅帝国的“三宗罪”




对腾讯的不满,归结为三宗罪:“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

自从在2006年被讥嘲为“全民公敌”之后,腾讯的“抄袭者”名声便如江湖耳语一般四处流传。在很多人看来,腾讯QQ拥有大量的黏性用户,所以它完全不在乎与其他网络产品在内容形式上撞车;而相反,其他产品商却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与腾讯的产品区别开来。

在风险投资界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当一位创业者向投资人解说自己的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腾讯会不会做这个项目?或者,如果腾讯进入,你如何保证不被“干掉”?如果这两个问题无法回答,那么,投资风险就很大。一位投资人唏嘘道:“很多人想要知道在马化腾的笔记本上,下一步做什么,以避免与他在半途相遇。”

在业界领袖中,第一个公开把马化腾叫作“抄袭大王”的是“中文之星”的开发者、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在中国互联网早期,王志东是最著名的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之一。2001年因业绩不佳被迫离开新浪之后,他创办点击科技,2006年6月开发出Lava  Lava即时通信工具,成为腾讯的直接竞争对手。

王志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腾讯与微软相提并论,认为马化腾与比尔·盖茨是中国和美国两个最有天分的抄袭者,他说:“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不过有趣的是,王志东在接下来的访谈中表示自己将学习马化腾的“抄袭精神”:“Lava  Lava80%是在吸收业内主流产品的各个特点,不仅仅是腾讯、MSN,甚至其他的非IM产品提出的一些观念也被引入进来……被别人抄的同时,我也要积极地去抄,合理正当地去抄袭,而且不只抄一家,应该家家都抄。在早期,抄是最好的一个办法”。

在商业的世界里,抄袭是一个歧义词,有时候它是一个道德名词,有时候是一个法律名词,更多的时候,它是竞争的代名词。

自王志东之后,因为竞争,几乎所有业界领袖都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指责腾讯为“抄袭者”。马云认为腾讯的拍拍网是抄淘宝网,“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李彦宏认为搜搜几乎就是百度的临摹者;连马化腾昔日的好友丁磊也反目成仇,公开指责“马化腾什么都要抄”。

2008年8月,广州的《羊城晚报》在一篇题为“解读腾讯:马化腾的精明在哪里”的报道中写道:“外界在评价腾讯时,总免不了加上一句‘模仿的胜利’。腾讯在一刻不停地模仿,它从中尝到了甜头,并一发不可收拾。”这篇报道还引用了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坦率讲,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从国外过来的,没有说太独特,是自己原创的。毕竟商业模式你很难苛求去原创,因为本来就这么几种,关键看谁做得好。”在后来的几年里,马化腾一直对外表达类似的观点,2010年年初,他在一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说:“只是说我们从事了别人做过的行业,并没有证据证明我们是抄袭。如果真的是抄袭的话,法律上我们早就已经被告倒了。”

另外一个让腾讯很被动的指控是“以大欺小”。

《环球企业家》在一篇关于《QQ农场》的报道中写道:“业界普遍认为,五分钟公司接受这笔交易,是因为如不就范,很容易被腾讯自行开发的同类游戏狙击,它也没有能力面对数亿用户做运营;而当腾讯通过这款社交游戏赚进大把钞票,‘五分钟’的主要收益还是腾讯最初支付的一次性费用。”作为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五分钟在后来没有开发出更好的产品,竟而落到了濒临解散的窘境,这无疑更是加大了悲情的气息。

2010年4月底,媒体上又爆出一起“UC手机浏览器疑似遭到腾讯方面封杀”的“霸道”事件。一些UC用户在网上论坛发帖反映:当他们用UC浏览器登录腾讯的《QQ农场》时,系统会将用户等级降低,很多用户不得不用腾讯自己开发的QQ浏览器来上网“偷菜”。腾讯随后就这一问题给出了官方解释,用户被降级是由于他们发现用户在《QQ农场》中使用了非法程序。

这一解释让UC浏览器的开发人、优视科技CEO俞永福十分愤怒,他向媒体投诉说,UC是一款标准的浏览器,其Flash增强型插件相当于在电脑上安装Adobe  Flash播放器,而非第三方辅助软件,UC技术采用的云计算架构是腾讯同样在采用的技术方式,也与“非法程序”无关。

即便在腾讯内部,对“用户降级事件”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刘成敏负责的无线业务部门看来,UC浏览器是QQ浏览器最大的竞争对手,利用《QQ农场》这一独家热门产品,对之进行打击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自是分内之举。可是在吴宵光负责的互联网业务部门,UC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前已经与优视科技达成合作意向,约定拥有QQ空间黄钻的用户可以通过UC浏览器“偷菜”,可是无线业务部门的介入消解了黄钻用户的特权。

这一内部分歧体现了腾讯在业务合作上的两个困境:其一,腾讯兼具平台运营商和产品供应商两种角色,如同裁判员与运动员合为一身,当自身平台或产品与外部企业发生竞争性冲突时,如何处置势必成两难选择;其二,腾讯拥有多个亿级平台,业务交叉推进,内部协调已是困难,一旦涉及外部合作,自然更是掣肘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