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相对思维的运用

相对思维的运用




不妨举几个例子来看看设计者是如何运用相对思维的。

苹果公司MacBook  Air的超薄制作工艺就是用相对思维思考的结果:过去传统笔记本的制造工艺是组合多种金属片材,尽量将其精准地堆砌在一起,做的是加法。而苹果团队逆势而为做减法,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将一种比较厚的金属块慢慢掏空形成一个整体框架,从而得到了史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制造方案。

我们再看一个“转劣势为优势”的例子:

在微信占领移动通信用户市场的主流后,在腾讯内部,处于竞争位置的手机QQ选择了两条和微信截然不同的产品道路。

首先,手机QQ分析了微信产品的两大核心优势:

产品渗透力极强,用户体量巨大,横跨多个年龄层;

产品策略聚焦移动端,目标定位是做用户身体和大脑的延伸。

紧接着,手机QQ透过微信的优势看到了对应的阴影面:

用户体量巨大决定了微信在设计时必须以通用性和兼容性为主要考量,不能向某一特定群体过度倾斜;

聚焦移动端意味着PC端相对弱势,不能为某些与PC场景联动的需求提供深度服务。

最后,根据以上优劣势分析,手机QQ制定了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策略:

聚焦年轻群体,以个性化、趣味化为主升级手机QQ;

凭借QQ在PC端多年的积累优势,在移动端推出满足PC场景联动需求的全新产品。

我们看到,手机QQ近年来几个重大版本更新都是围绕“年轻化、个性化、趣味化”策略展开的,例如短视频特效、趣味聊、电话实时变声、表情动态贴图等等。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特别在《腾讯传》一书关于手机QQ的章节篇首,写上了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汤道生的那句:“年轻!年轻!年轻!”

2017年3月,腾讯低调推出了QQ的办公版产品TIM。这款产品不仅去除了QQ广告和多种娱乐功能,还精简了公众号模块,特别增加了在线文档编辑和日程两项功能。TIM选择的就是以移动PC联动为主的产品策略,不仅区别于手机QQ、微信,相比于企业微信也走出了差异化路子。

腾讯公司即时通信产品部产品总监鄢贤卿在对外分享产品理念时提到,企业内部交流主要有两种:沟通和流程处理。主流的企业内部通信工具,主要是自上而下从决策者入手,也就是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建立企业内部关系链为起点,然后支持沟通和流程问题(相当于集成了OA办公自动化),这样的产品往往集成了很多审批流程和强制管理性质的功能,可见诉求更为to  B。相较于主流企业社交的强组织关系管控,TIM显然弱化了组织管控,自身是自下而上的结构,以熟人关系链为起点,解决了普适性的沟通协作问题,却抽离了管理诉求,这样的角度更to  C。用鄢贤卿的话说,“员工用起来更有愉悦感”[3]。

手机QQ更新功能展示图,充分体现出年轻化的特征

通过上述转劣势为优势的努力,手机QQ焕然一新。

腾讯TIM的功能特征和页面展示图

“条件反射”“路径依赖”与“标签化”的好处

在前面“第一性原理”的章节里,我们讨论了条件反射和路径依赖给设计者带来的经验障碍,鼓励大家回到问题源头进行思考。

与此相反的,利用相对思维,你一定已经意识到了:就像日光照射的地球有阴面就必有阳面一样,“路径依赖”和“标签化”看问题同样也能带来好处。并且一般来说,某事物在所谓“坏”的程度上劣势越明显,在另一个“好”的面向上,优势也会越明显。

事实上,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就曾在演讲中提到过,“几乎四分之三的商业广告都是完全依赖巴甫洛夫理论在起作用”。

很多产品设计者和营销者因为深刻意识到条件反射、路径依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从这一点出发逆向思考,发现了这一心理效应能为产品的营销和传播带来巨大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可口可乐公司了,国内的王老吉营销团队走的也是相似的路子。想想,这些产品在营销上的打法如何?

可口可乐选择赞助的,都是体育、音乐的盛会,它总是试图把积极乐观、轻松、夏日的心情与品牌建立联系。长期以来,尽管它的广告语表面上看一直在发生变化,但语言背后的内核是不变的。广告语可以根据当前时代的用户偏好有所微调,但广告图和视频里,总是充斥着瓶罐开启声、夏日、口渴后的爽快这一类暗喻。因此,一旦当人们疲惫了、消沉了、口渴了的时候,他们看到可口可乐,看到的总是希望、轻松与爽快。假如你能成功地在用户心里建立起“条件反射”“路径依赖”的联想机制,你的品牌建设大体上也就成功了。

王老吉的案例也是如此。想一想,当你吃辣吃火锅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饮料是不是就是它?为什么?因为它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和“上火”建立起了联想。

在微信的产品设计中,摇一摇的来福枪声同样是源于这个思路。人们不会经常用枪,但通过影视作品我们已经熟悉了子弹上膛的声音。这个声音带给我们的是“紧张刺激”“即将有什么要发生了”的联想感,用这样的声音植入“摇一摇”进而引爆流行并不是一种从天而降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