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波特五力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表

波特五力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表



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会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款产品的诞生,受到了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已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产品、供应商和购买商,这五种角色制约着一款产品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分析别人的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性的特质。市场决定了突破口,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跑出来说我独创了一个高级的产品,却没有人用。基于关系和市场的角度,去找切入点,不失为一个科学有效的办法。

比如在打车软件刚兴起的时候,五种力量都很强大:现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价格战;新进入者源源不断;替代品(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可以轻易获得;客户还在培养中,缺乏忠诚度;行业供应商——大量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他们也缺乏忠诚度,哪个平台补贴多,他们就去哪个平台当司机。

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削弱这五种力量,让产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打车软件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低价策略。通过免费或者补贴的价格,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让买方乘客获利,供应端的司机也享受补贴,使用的人就更多了。再者,既然用坐公交的钱就能打车,乘客也就减少了使用其他替代交通工具的次数。对于现有竞争对手来说,价格战就得拼个你死我活。

毫不夸张地说,在打车软件发展初期,看起来不太高级的价格战,正是最佳的创新战略。这是一种故意为之的成本领先战略,也是最易实现的产品差异战略。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打车软件的低价是亏本经营,它不像传统企业那样,即便成本再低,也要卖一单赚一单。它们做的,是亏着本,也要把价格降下去。另一方面,几款严重同质化的产品,如果在设计和服务方面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突破口,那就只能依靠低价来实现差异。

产品的低价壁垒,看起来很容易办到,速度很快,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失败,投入的资金就打水漂了。低价竞争,是非常无奈的选择。在一款复制性极强的产品发展初期,只有占领了足够大的市场,才有可能依靠后续的差异化服务竞争。

而当用户需要的是低价的时候,你去给他们提供送水送茶的服务,谁会觉得这是创新呢?用户只会对此不屑一顾,却或许会为了享受低价,愿意多等五分钟。我们所有的创新方法,始终离不开用户需求。再新潮前卫的创新产品,如果没人欣赏没人用,也只会是一场遗憾的悲剧。

再回到打车软件的故事中,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较量,但其背后还站着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投资者。为什么腾讯投资了滴滴打车而不是自己做一个?不止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

一方面,腾讯公司践行开放合作的战略,用投资的方式参与,也是一种合作方式;另一方面,从成本领先战略出发,如果腾讯花真金白银去做一个类似的软件,能够打败滴滴、快的吗?不确定性很强。那么,又何必砸钱去做一个自己不擅长的产品呢?

想要构建产品壁垒,就最好做自己擅长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