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上篇 西贝如何激励个体:西贝的产品是人

上篇 西贝如何激励个体:西贝的产品是人




第一章  只看优点,不看缺点


“您二老保佑贾国龙生意兴隆……”


“呼……呼……”

西贝蒙古包会议室的高管会上,贾国龙正站在前面投入地讲话,干部们积极互动,忽然阵阵沉闷的鼾声传入耳中。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体格壮实、发梢微白的中年男人,双手插在胸前,头倒在自己左肩上,正闭目打盹儿,鼾声阵阵。老板在交代那么重要的事情,谁敢在下面睡得如此放肆?哎,又是他!

宋建,西贝三位七星大厨之一,西贝厨师中的“无冕之王”,几年前西贝曾有意提拔宋建为唯一一位八星大厨。人们说,这个宋建啊,的确有些能耐,要不怎能做了十几年西贝行政总厨?烤全羊、水盆羊肉、蒙古牛大骨……西贝招牌菜创新、突破的“高级活儿”,哪能少得了宋建?但他的另一面让人根本无法忍受:一开会,必睡觉,要么干脆不来;请假、旷工,常有的事;再就是他有一个“浑不吝”的北京大爷的个性,很难沟通。宋建也参与了2018年首届“西贝好汉”竞选,竞选现场,他对全体西贝干部喊出一句刺耳的竞选口号:“不当好汉,就滚蛋!”令现场一片尴尬。

“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宋建!”人们在心里嘀咕,“宋建那个怪人,除了贾国龙,跟谁能合作在一起?”

随着宋建鼾声分贝不断增大,身边人实在忍无可忍,捅醒了这位“无冕之王”。宋建眯开眼,扫视了一下前面正在讲话的贾国龙,冷不丁掏出手机,给贾国龙发了一条短信,之后继续酣睡。茶歇时,贾国龙还特意走到宋建面前,深深一拱手,似乎在感谢什么。宋建在搞什么鬼?

后来我特意问贾国龙:“宋建短信给你发了什么?”

宋建短信是这么写的:“老板,我真心地告诉你,男人穿白衬衣,里边一定要穿件背心!”贾国龙两根食指指向自己两个乳头,“不然,露点!”

北京人宋建搞菜,视野宽,人脉广,有才气。

据他讲,现在中餐常点的一道凉菜“大拌菜”,即为西贝首创。新西兰菠菜、彩椒、金皮西葫芦、紫背天葵、紫叶生菜,本是专供西餐沙拉的原料,很多原料产自荷兰。宋建找到吉林四平的一位朋友,由于四平与荷兰纬度相近,这位朋友种的这些菜,质量与进口的一致,成本是进口的一半。宋建把这些原料,赤、黄、绿、青、紫汇于一盘,配大连脱色酱油、青岛低醋酸米醋,拌在一起,爽口、开胃。2001年,这道菜在西贝六里桥店一下卖火了,传到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今天,里面还加入鲜橙、苹果、红提、猕猴桃、红柚,浇上现榨进口柠檬汁,升级为“西贝果蔬大拌菜”。

2010年,西贝另一品牌“九十九顶毡房”北京清河店开业,菜品里想推“冰泉羊肉”做“带头大哥”。宋建觉得这道菜撑不起来,要上烤全羊,被否,于是破釜沉舟,自作主张拉上小队人马,自费40多万,在毡房里盖起一座土房子,借鉴台湾烤猪设备,研发出一台自动烤羊机,使得烤全羊大获成功。后来公司补给宋建40多万。

“如果试验失败怎么办?”我问宋建。

“前怕狼,后怕虎,哪儿来的创新?!”

贾国龙一度担心“刺儿头”宋建的群众威信,可后来:“没想到,他的群众威信很高!”

贺全生,前西贝东北分部总厨,绰号“忧郁王子”。那几年西贝东北市场赔了钱,队伍士气低落,贺全生被调回总部标部(生产标准化部)。一位败军之将,拎着两个大箱子,背个大包,垂头丧气地走出首都机场。不料,机场门口,有个人玩儿命冲贺全生挥手。宋建——“忧郁王子”的新领导来机场接他了。要让伙伴出成绩,就要先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在北京买房了,贺全生的心也就安了。宋建一点点引导贺全生买房,首付160万,都是宋建先垫上的钱。今天的贺全生,六星大厨,西贝“鸡肉”“炒菜”条线的“产品老板”,绰号从“忧郁王子”变成了“贺喜悦”。人们说,西贝很多厨师的房子,都是宋建帮着买的。

西贝另一位六星大厨梁飞也曾是宋建的徒弟,宋建简直把梁飞当儿子般对待。2012年,梁飞刚有了大女儿,随宋建在西贝亚运村二店搞研发。宋建催梁飞买车:上下班不用再挤地铁,周末还可以带家人郊游,还等什么?可当时梁飞钱紧,下不了买车的决心。一天下午,梁飞接到宋建电话,让自己下楼,一下楼梁飞惊呆了:宋建为梁飞买回一辆大众捷达,亲自开回了西贝店门口!

宋建与贾国龙相识在1997年春天的“呼和浩特烧鹅仔”。当时,宋建从北京借调到那里做主厨,贾国龙则刚从深圳经营园丁酒楼铩羽而归,退回临河心有不甘,应聘到呼和浩特烧鹅仔做副经理,看有没有机会把这家店盘下来,自己干。

三件小事,让宋建觉得贾国龙这个人有点“古怪”。第一次见面,贾国龙介绍自己:“我姓贾,西贝‘贾’,中国的‘国’,龙虾的‘龙’。”宋建一乐:“‘龙虾’算美食冠军,‘国家’当然是更大的动力,还要成为‘家族荣耀’,他那会儿潜意识里对自我就有一种很殷切的期望。”烧鹅仔在呼市生意很火,可一天,贾国龙领着前厅、后厨,背着有问题的餐具到临街路,鼓动大家把它们全砸碎了:“不允许这些残次品玷污品牌!”1997年,崔健来呼市开演唱会,400块一张的门票在当年可谓昂贵,贾国龙一买两张,拉宋建去听。

1997年6月,宋建与烧鹅仔合约结束,贾国龙把北京人宋建带回临河这个当年只有10多万人口的北疆边陲小城,月薪1万元!当年真是天价。那年,西贝全年营收才700万,深圳赔了近200万,账上哪儿有钱?两个月后,宋建月薪降为5000元,宋建爽快地答应了。这轮技术指导结束,宋建主动提出希望留在西贝。惊喜之余,贾国龙交底,5000元月薪西贝也承受不了,可宋建的答复出人意料:只要拿普通厨师的工资就可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也!

宋建17岁入厨,在北京跟着香港师傅做粤菜,因为在香港师傅之下,一直被称为“小师傅”。来临河,“是尊重,比在北京更多的尊重”。1997年、1998年,宋建刚来西贝那两年,是西贝财务最艰难的时期,当年的贾国龙,没有汽车,出门就骑自行车,但宋建在西贝没有预算限制,实报实销。去重庆考察火锅,是宋建第一次坐飞机。“贾国龙的大方、大气程度是不会有人能给予的。”还有,宋建在北京长大,生长环境中的人都是各顾各的,很熟,但也互相提防,放不下一颗心,没那么浓的人情味。来西贝则不同,每天晚上,大家推心置腹地坐在饭店外台阶上,喝点酒,聊心里话,称兄道弟。人们都很纳闷:是什么让宋建一个北京爷们儿在临河这个小地方留下来,之后陪伴西贝南征北战走过20多年?

“贾国龙从我身上看到的总是优点,他根本不关注我的缺点,我的那些错误他全省略掉了,所以我们才能一起走20多年。”宋建说,无论对菜对人,贾国龙经常“赞叹不已”,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眼前一亮,这似乎成为贾国龙的一种本能。“我能努力做到现在,就是因为他给我的肯定更多。如果换别人,可能看我不好的方面会多一些。”

“人其实都是靠长项发展的,一个人应该追击长项,放大,放大,再放大;短处别耽误事就行,我都懒得理会。你不擅长的,组织可以去补,组织力不就是个组合嘛。”贾国龙对我聊起宋建,“再说,他也没做出让你容忍不了的坏事啊,就是不开会、不上班。”不开会、不上班,在别的公司能被容忍吗?换作你我,能包容宋建吗?

只看优点,不看缺点——说说容易,要做到真是挑战人性!别说领导对自己的手下,就算夫妻之间能做到也不容易。可细想想,优秀的领导者不都是用人所长,而非责人之短吗?几年前访问信誉楼百货集团,创始人张洪瑞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管理者要做木匠,不要做医生。”木匠眼里没废料,即便是一根小木条,也可以用来做楔子;而在医生眼里没有完全健康的人,是个人,大大小小就有点毛病,所谓“木匠眼中无弃木,医生眼中皆病人”。

管理学家包政在《企业的本质》一书中阐述了什么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天赋,在一体化的关系中获取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就。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的天道。”

对人对事,贾国龙都愿意从积极的方面去看。

华与华高级合伙人陈俊和我聊起过一件事。2012年前后,有咨询机构为西贝做定位咨询,定位西贝为“西贝烹羊专家”。结果,西贝菜单一色儿的羊,客单一下拉太高,一年后,西贝利润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几。2010年到2014年,西贝四次改名,从“西贝莜面村”“西贝西北菜”“西贝烹羊专家”,又回到“西贝莜面村”,咨询费、生意的下滑、各种成本,折腾掉西贝几千万,旁人都看出来这次咨询办砸了,但贾国龙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场合,从没说过对方半句不好,公开复盘时还感谢对方团队的辛苦付出。办砸一件事,怪给他出主意的人,曾国藩称之为“庸人之常情”。贾国龙身上就没有这种“庸人之常情”。“凭良心讲,真不是人家的错,是我这个老板自己选择的啊。”贾国龙说,“再说,为了搞清楚我是谁,几千万花得值!”

“你知道吗,好人就特别能看到别人的好;坏人就是你有一点做得不好,他就盯着那个不好。”讲到动情处,陈俊说,“贾总是真正的好人。”

有一次,有人举报宋建在外面投资开饭店,贾国龙找宋建谈话。经调查,是宋建的哥哥开了几家火锅店,跟西贝也没有竞争关系,不再追究。

“能让一个人这么信赖,甚至‘纵容’,太幸福了。”宋建对我说,“我今年四十六,今天开路虎,明天换奔驰,我还需要他给我什么啊?我最大的兴趣还是被一个人认可,被不遗余力地认可。”

任正非说,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人皆有缺点、污点、阴暗面,如果你不能包容他的缺陷与错误,你就只能做孤家寡人。研究西贝这两年,我对“包容”的感悟越来越深。没有包容的组织文化,何谈创新?包容,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是往往被我们忽略的,然而又是极其关键的一项企业家素质。

包容之于贾国龙,就是敢用人。宋建说:“在老板眼里,没有‘能用什么样的人,不能用什么样的人’。发现一个人身上特别突出的一点,他会马上抓住、放大。当把你的长处推到巅峰时,那是他最喜悦的时刻。”

宋建出生于北京部队大院一个高干家庭,是家里老小。7岁那年,父亲调任地方,因一些问题被审查,母亲整日奔波上访,小宋建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吃百家饭长大,和兄弟们一起混大。初二,13岁的宋建退学,独自混社会。在宣武门一带干了4年发廊,开了4家店。1989年夏天,发廊被砸,宋建被介绍到北京最早的粤菜馆——明珠海鲜。直到1997年,宋建在呼和浩特遇见贾国龙。宋建聪明、灵活、有本事,走到哪里都“混得开”,但只有在西贝,他才能找到一点“家”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听巴彦淖尔(临河所属的地级市)的方言,喜欢人们喝酒的方式,还有那个古怪的老板,贾国龙。”

“在我的思维里,他首先不是一个老板,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大哥。”宋建告诉我,“如果他不好,西贝不行了,2万多人能有什么好果子啊?”

宋建父母的墓地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遇到不开心,哪怕半夜,宋建开车就去看看,和爸妈“聊聊天”,说说心里不痛快的事。每次祭拜,宋建开口头一句话都是:

“您二老保佑贾国龙生意兴隆……”

故事到这儿还没结束。写宋建的故事,尤其是以宋建每次祭拜父母的头一句话“您二老保佑贾国龙生意兴隆”作为结尾时,身为作者的我也会眼眶湿润。一些西贝干部读到这儿也被深深触动,把这段话截图发给贾国龙,以示共鸣。假如你是贾国龙,读到这里,收到这样的反馈会怎么想?贾国龙的反馈出乎我的意料。

本书内部版写成后,一次我在贾国龙家吃午餐,贾国龙举着手机把一些干部对宋建故事的反馈念给我听,他一脸严肃地说:“我不阻止宋建的表达风格,也不阻拦贾林男的写作风格,但我坚决不接这个招。西贝文化坚决打击向上级表忠诚,这个风气在西贝蔓延开来会很麻烦,用行动来认同和支持企业才是真正的信任。”

在贾国龙看来,这可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旦出现苗头必须立马打击:“不要用忠诚的话绑架我,真正冲突、考验来了会怎样还不一定呢!”

接触过贾国龙的人都说,贾国龙很有“江湖大哥”风范。确实,贾国龙有很“江湖”的一面:豪爽豁达,出手大方,能洞悉别人心里想要什么并予以满足,简单说就是特别善于赢得人心。但说自己“江湖气”?贾国龙认为,那是假象。

贾国龙有不少好朋友都是餐饮业同行,比如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喜家德虾仁水饺创始人高德福、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乐凯撒比萨创始人陈宁、陈鹏鹏鹅肉饭店创始人陈鹏鹏等等。其中几个人经常学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儿在一起,甚至参加彼此公司的内部会议。贾国龙说,他们的确是好朋友,但本质上是相互佩服、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的对手。正因为彼此尊重,他们才能走到一起。

至于和西贝内部伙伴的关系,贾国龙说,自己有一条原则:从不和高管交朋友。“只要工作没做好,我能跟任何人瞬间翻脸。”贾国龙的姨父赵剑锋在西贝负责营建工作。“当我骂赵剑锋时真就是在骂部下,但一回家,我叫他姨父也叫得挺亲。”贾国龙说,作为西贝掌门人,他自己必须追求绝对的公正。在西贝,不乏贾国龙的亲戚朋友、同学故交,不难想象,有人会托贾国龙父亲给贾国龙捎话:某件事给行个方便呗!每次贾国龙听父亲捎完话,点头应道:“爸,我知道了。”可心想:你小子还耍这点小聪明?你不找我关照,咱们公公道道办事;找了以后,队往后排!要我关照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有人说贾国龙特别擅长和人进行情感链接。“纯粹误读,我最不愿进行个人情感链接。不在那个层面上相处,每个人都凭本事和贡献在西贝发展,心态就应该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贾国龙称自己不是一个为“情”所困的人,不会用情过度:“关键跟人进行个人情感链接,我累,哪儿能链接过来那么多人?”那到底是什么在链接着西贝2万多人?为什么贾国龙说西贝文化“有黏性,但不俗”?西贝组织、文化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读过本书相信您会有更多思考。

林男联想到,华为为什么不提倡“感恩”二字?任正非说,因为如果员工感恩公司,一定是公司给予他的,多过他所贡献的。贾国龙让西贝干部区辨一个问题:西贝内部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真是“哥们儿”吗?

“我们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伙伴,首先是认同共同的价值观,之后就是能力信任。好比一支球队,你那个位置能不能盯住,不丢球,不掉链子,不漏气,一起赢得生意,赢得顾客对西贝的信任。每个人换得公司、老板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一个方式:你的贡献。一定要放下那些庸俗的关系。”

总结一下宋建的故事。只看优点,不看缺点,领导者做到这条已经够反人性了。老板作为组织价值观的人格化身,当手下把你推上“神坛”,你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绝对正确的“教主”,于是如何管住自己,如何避免自我膨胀,是对一个领导者更大的考验。这里问读者朋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老板,你有没有,或者要不要有自己的“心腹”?德鲁克的一句话值得每一位老板谨记心中,他认为,要求员工忠诚于企业本身就是错误的:“世上没有不辨是非的愚忠,相反,企业每天都必须争取获得员工的忠诚。”



“通缉”许文涛:怎么对付调皮叛逆的职场小年轻


“许文涛,许文涛,你在哪儿?”每当店长张冲掏出对讲机,喊出这句话,西贝公益西桥店的伙伴们就知道,又开始“通缉”许文涛了。张冲说:“下面插播一条通缉令,全场通缉许文涛,悬赏500万……”

许文涛是一名传菜员,可经常菜传着传着,把人传“丢”了,活儿没人干了,不是躲进库房玩手机,就是串到隔壁“阿香米线”找小老乡聊天。这个1998年出生、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客流高峰期还好,一过高峰期,就爱“溜”“流窜”。许文涛腿脚快,听闻“通缉令”,几大步赶回店里,故作淡定:“哎,冲姐,你找我啦。”

淘、皮、叛逆,你我身边都有许文涛这样令人头疼的职场年轻人。如果是你会怎么对付?“流窜”多少回,张冲对许文涛没骂过、没罚过。才当店长几个月的张冲明白,对许文涛这种孩子,越罚越糟,于是每次用这种挺幽默的“通缉令”耐心地感化他,还给他特意安排了一位师父:极其细心、认真的三区部长(一个门店分几个区,每区负责人叫部长)王礼杉。

王礼杉懂许文涛。许文涛看似吊儿郎当,其实聪明得很,一旦上心,进步极快,对自己认可的人还特别讲义气。所以,重要的是把小伙子引导到什么方向上。

王礼杉鼓励许文涛考训导师,每天早上专门提前半小时来店里辅导许文涛。一开始许文涛不来,王礼杉就换成闭餐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跟许文涛抠,教会为止。得知许文涛训导师鉴定通过的消息,王礼杉激动得从凳子上跳起来,与张冲紧紧相拥。许文涛晋升,王礼杉落泪。

许文涛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再也不“溜”了,每天比伙伴更早到店,还成为公益西桥店西贝VIP会员发展冠军。考过训导师后4个月,他又晋升为部长。有句话怎么说的?每个徒弟面前,都跪着一个苦口婆心的师父。

半年后,许文涛随张冲到山东开疆拓土,成长为西贝烟台振华店储备店长,还在年底西贝全国绩效工资中拔得头名。在1万多名前厅散服人员中拿了个第一,真是扬眉吐气!激动的许文涛给自己家人的微信群换了个名字:名门望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