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如何用对“笨人”,打好“笨仗”

如何用对“笨人”,打好“笨仗”




“学艺先学理,理不清则艺不明。”

“学艺先学理,理不清则艺不明。”

…………

姚鹏慧站在西贝公益西桥店1号餐台前,把这一句话嘟嘟囔囔了半天。

姚鹏慧是这家店刚上任的厨师长。一天,分部总经理王龙龙来公益西桥店,发现厨房脏、乱、差,叫来姚鹏慧,问怎么回事,结果发现此人反应慢半拍,说话吞吞吐吐,半天说不清一件完整的事。开岗会,姚鹏慧脸憋得通红,硬是说不出几句话。“这也能当厨师长?”王龙龙气了,“‘学艺先学理,理不清则艺不明’。去,先把这句话重复50遍!”一句“学艺先学理,理不清则艺不明”,姚鹏慧硬是重复不下来。

胡乃龙、张宏宇、姚鹏慧,三人中,姚鹏慧最“笨”,机灵劲儿、沟通、创新全不行,支部经理王小华、支部总厨崔鹏程选择他升任厨师长,只看中他一点:干活不惜力,罕见的不惜力。因为老实,每晚闭餐后填写厨房五大表格,别的厨师先走,全扔给姚鹏慧写。每天早7点来,晚十一二点走,最早来,最晚走,姚鹏慧从没一句怨言。宿舍里,姚鹏慧的被子,永远正正方方的豆腐块。

姚鹏慧手勤,可脑子慢,别人讲一遍懂了,跟姚鹏慧讲三遍,他还一脸迷茫地看着你。厨房人员流失,姚鹏慧找员工谈心,可“聊不开”,越聊,要离职的越多。王小华急了也骂:“你笨得像头猪!”可看到姚鹏慧自己痛苦得眼泪在乌黑的眼睛里打转,乃至几度想放弃,王小华和崔鹏程互相打气:越骂越像猪,还是心平气和,慢慢教吧,不教会不睡觉。

面对姚鹏慧这样优点明显、缺点突出的部下,真考验领导者的修炼和耐心。贾国龙曾请曾国藩研究专家张宏杰给西贝干部上课。曾国藩建立功业的灵魂是什么?至诚,至拙。贾国龙说,西贝就是要用最笨的方法做事,用最诚的方法待人。他现场问几百名干部:“觉得自己够‘笨’的举手;觉得自己够‘诚’的举手。”接着他自问自答,“其实,我们都还不够‘笨’,也还得更‘诚’。”

王小华、崔鹏程成就姚鹏慧,就靠一个“诚”字。“离开西贝平台,谁会待见姚鹏慧?”“一定要让姚师傅胜任,否则努力的人会寒心。”

姚鹏慧别的全没有,只守着“笨”和“诚”二字。说不了漂亮话,就多干实事,身教胜于言传。他理解力差,但锲而不舍,每道菜的毛利也分析得清清楚楚。店长张冲说,姚师傅真把店当“家”,不光当厨房的“爹”,还当前厅的“娘”,每天深夜,举着手电筒,不光厨房,前厅家私柜里、沙发后面,各个卫生死角检查个遍。每周看一遍宿舍,干不干净?被子整不整齐?淋浴、马桶、窗帘、饮水机,有没有要修的?公益西桥店店长张冲说:“今天很多人都喜欢说漂亮话,但办不了实事,所以我还是喜欢姚师傅这样的厨师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1年后,姚鹏慧成为西贝优秀厨师长。2017年,公益西桥店厨房的成绩,在西贝赛场里得了一个A+,3个A,厨房人员几乎零流失。王龙龙分部年会上,姚鹏慧得了好几个奖,奖金一次拿了6万元。

分部老大王龙龙说:“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终有一天会盛开。”

有人说,姚鹏慧这棵“铁树”,终于“开花”了。

而这背后的道理,还是“只看优点,不看缺点”。

德鲁克强调,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好的组织精神”?这位管理大师说,好的组织精神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这个问题,他还引用了一段为残疾人找工作而设计的口号:“重要的是能力,不是残疾。”从这个角度说,没什么人是不能胜任的,组织的目的正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真是笨到家了,一点用也没有!”

“头儿,以后咱们能不能多招来些脑子灵光的年轻厨师?”

开会时,西贝干部们也会这么抱怨。

贾国龙听到了会纠偏,他形容餐饮行业用人的特点就是六个字:用笨人,打笨仗。“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老板整天在外面学习,可以学到新鲜的理念,但回到门店落地时,你干的全是笨活。”

读者可以仔细想想,一件工作真正落地时,哪行哪业干的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笨活儿”?德鲁克早在《自我管理》那篇经典文章中提醒,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相信好创意可以“移山”,错了,只有推土机能移山,创意是用来为推土机指定作业方位的。

贾国龙接着说:“门店一线就需要这些踏踏实实、耐力好的人给你守着,聪明人有几个就够了,全是聪明人也麻烦。”我们常用的“能耐”一词,其实是两个词:“能”和“耐”。“能”是能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有业绩;“耐”是耐烦,不怕麻烦,锲而不舍。人们通常高估了“能”,低估了“耐”——大作家沈从文夸一个人,常说“要算耐烦”。民间有句老理儿讲得好:有能无耐,终久必败;有耐无能,终久必成。

说一个人没用,其实是你不会用。真正会用,天底下哪有没用的人?“笨不是缺点,是特点。”贾国龙说,“你能把笨人带好、带住,就是你巨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