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谁犯错,谁成长:西贝试错有“度”吗?

谁犯错,谁成长:西贝试错有“度”吗?




让王小华最刻骨铭心的是一次价值100万的错误。

王小华,硕士毕业,原来是西贝大学副校长。2014年,分部老大王龙龙率先创造出如今的西贝主力店面——“小而美的店面、少而精的菜单、全开放式厨房”的西贝三代店。王小华听了王龙龙一次演讲,被触动,铁了心,不当校长当经理。

女书生头一回上手干餐饮没少闹笑话。有一回,客人要一把勺子,王小华抓起一把厨房用的勺子就递给顾客了。刚当店长头1个月,王龙龙每天穿着印着“王龙龙”名字的白色大厨服,准点儿来店里上下班,手把手教王小华摆台、传菜、跟顾客聊天、做财务分析。那些日子,分部老大王龙龙干起员工的活儿,王小华跟在一旁有样学样。一次,王小华始终做不对一件事,气得王龙龙脱下大厨服,把大厨帽扔在地上,离店而去:“你自己弄去吧,我不管了!”没过多久,王龙龙又回店里,套上大厨服继续教。“他希望我们方方面面都是好的。”王小华说。她刚当店长时整天皱眉头,王龙龙看见了:“你咋又皱起眉头了?以后想皱眉头,拿手摁住。”

2015年2月,王小华开北京公益西桥店。当时营业执照已办好,但正走流程,还没拿到手。王小华开店心切,商场随口一句“不行你先开,有商场替你说话”,开了,不料没几天,被某部门抓住不放,要重罚西贝100万。

1分钱没赚,就被罚100万!初当店长的王小华简直想跳楼,给王龙龙打电话,哭得稀里哗啦。王龙龙安慰她:“大不了咱把店关了,把东西搬走,再开一家店,怕啥!”王龙龙越这么说,小华哭得越厉害。后来,王龙龙出面解决此事,自始至终,别提处罚,一句重话都没对王小华讲。

有次正和岛商学院走访西贝,王小华分享了这个故事。100万,哪是开玩笑的事儿?!之后与贾国龙交流,有创业者就提出疑问:难道无论员工犯了多大错,西贝都不处罚员工?西贝容错文化固然好,但有没有“度”?言下之意,你们西贝到底还有没有规矩?30年下来,西贝治理形成了什么样的制度、流程、工具、方法?

“试错就是试错,没有界限,但要有文化,西贝蓝图中对创新的解释就是:敢于试错,持续优化。”贾国龙答道,“首先我都不知道这件事,西贝干部的权力很大,基于公司文化,完全有自由裁量权。”西贝确实是一家文化重于制度的公司,新员工入职,有没有一本详细的员工行为规范手册?没有。

“那你哪些权力不会下放?”那位创业者穷追不舍。

“这么说吧,第一,我不过问钱,基本不看财务报表,基本不签字,花钱你们看着花;第二,我不过问底下用人,谁用人,谁选人,谁负责。”

那位创业者不解:“因为西贝经营状况好,所以你才不看财务报表吧?”

贾国龙的头摇成拨浪鼓:“不、不、不,就因为不看报表,业绩才好。”看现场乐成一片,贾国龙解释西贝30年的取胜之匙:“就是由于放权、信任,大家基于西贝文化和价值观做事。”

以我对西贝几年的观察,要说有哪些权力是贾国龙不会下放的,一是思想权、文化权;二是企业的战略大方向和节奏。除此之外,西贝人放手创造,百花齐放。做一位成果鉴定者和激励者,贾国龙乐此不疲。

回到王小华的故事,员工犯错,企业兜底。贾国龙常说“谁犯错,谁成长”:“人从错误中学到的最多,成长也最大。她认了错,改了错,结果刚一成长,你把她开除了,你傻不傻啊?换来个新人,没错过,也许更麻烦。首先犯错是有概率的。王小华错了,损失100万,来,换你去,没准损失更多呢。再说,做企业要有一点父母心,王小华要是你女儿呢?西贝的传统就是因事修人,咱们的分部老大都是赔过大钱的人,后来才挣了大钱。”

那位创业者还会想,100万的错误对一位刚上任的店长来说,自由裁量权是不是太大了?“小干部经过大锻炼,将来就能当大干部。”贾国龙说起西贝的原则,“总部各部门给店长赋能,但坚持店长就是第一责任人。”

贾国龙推荐干部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员工犯错好比小孩子摔倒,一种办法是,各种措施预防摔倒;另一种办法,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受伤怎么办?治好伤接着练。现在很多中国小学都管到不准小孩受伤——学校怕担责。这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吗?”

经过几年摔打,王小华成为西贝支部经理,在北京、山东开了4家门店,手下100多人的队伍,涌现出一批做事用心、能打硬仗的好苗子。

谁犯错,谁成长。西贝对员工如此,对认可的外部合作伙伴也是如此。为什么很多与西贝合作多年的合作伙伴,都是死心塌地地服务西贝?“当对别人做的案子不满意,也不放弃他,来年合同继续签,我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成就。”贾国龙说,“他今年没做好,不代表明年不能做好呀,再说,养一个自己的部门得花多少钱,还未必找得到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