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中餐标准化:一碗泡面引发的灵感

中餐标准化:一碗泡面引发的灵感




中餐大发展最大的命门是什么?很多人都说:相比西餐,中餐原料、温度控制等都太复杂,和标准化天然对立。贾国龙不信邪:“中餐复杂,能复杂过制造汽车吗?汽车都能标准化,中餐为什么不能标准化?”西贝在全国50多个城市,有300多家门店,如何保证每道菜在每家店都是同一个口味?我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猪肉烩酸菜,西贝菜单上一道临河土菜,上好的猪肉、酸菜、猪油,烩在一锅,香气扑鼻,下饭佳肴。但这道菜有个问题始终难以攻克:油大油小总也控制不好。央厨炒好一大包,送到门店分解成小份,但猪油和酸菜、猪肉的比例总也无法做到精确,油大了,腻;油小了,柴。一度,贾国龙都准备把这道家乡名菜“废”掉。

付国,西贝七星大厨,也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深夜,付国在上海西贝华东央厨加班,顺手泡了一碗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填肚子。撕开方便面里的小包装,冲进开水,看热气从碗里蒸腾上来,哎,灵感来了!方便面卖上亿碗,吃着都一个味儿,咋做到的?面饼是面饼,蔬菜包是蔬菜包,油包是油包,调味包是调味包,精确计量,分开装,到食客手里再泡在一起!中餐要标准化,逻辑不也是通的:分离—组合。分离是为了精确,组合是为了味道。

在总导师张慧的帮助下,付国发明了一台油肉分离器,央厨一大锅猪肉烩酸菜炒完,再“请进”油肉分离器沉淀,猪肉和酸菜在上面,油在下面,分开配送到门店。同时发明刻度勺等工器具,到门店,按标准作业指导书分别加肉、加油、现炒。今天,这道菜在西贝1年能卖超过1个亿。

“分离—组合”成为一种思维,从油肉分离,到油水分离、干湿分离、肥瘦分离,可以说,没有“分离—组合”,就没有西贝菜品的标准化。而没有付国和张慧的日思夜想,就没有那“一碗方便面的灵感”,或许就跨不过中餐标准化的瓶颈。

创新真奇妙。

1992年,20岁的付国加入西贝,头一次上手做菜是炒蛋炒饭,满满一锅蛋炒饭,半锅被付国炒到地上。当年25岁的贾老板正好进厨房,瞅见一地狼藉,把付国慌的,结果老板没骂,对自己微微一笑。“你说他是无奈还是鼓励?”

付国很年轻就当上了厨师长。“那些年西贝就特别能请外地高手。川菜、粤菜、湘菜师傅一来就当厨师长,我就下去;人家走了,我又上来,上上下下好多回,但老板从没给我降过工资。”付国说,“待遇不降,有时候还得涨涨。”贾国龙说:“其实就是基于信任,我提你也是真心的,降你也是真心的,只要真的为他好,他为什么要走?”

多年后,付国任西贝天津地区总厨。天津地区老大高泽平调回北京,贾国龙找付国:“你愿不愿意当天津老总?”付国做了,赔了,还赔得不轻,关了两家大店,损失2000多万,搞得付国灰头土脸。

对这场败仗,贾国龙只字不提,把付国调回总部,改任标部导师,高级总监级,保证待遇。

为了培养几位大厨的领导力,每次付国等人上产通天下领导力培训课程,贾国龙都一连几天、无论多晚地陪在一起。付国说:“有回老板就坐我边上,听着听着课就睡着了,眼袋那么深……”

之后,有了中餐标准化的突破。

在西贝,付国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2013年,“八项规定”出台后,贾国龙果断关掉呼和浩特腾格里塔拉酒店,8000多万投资打了水漂,没一句怨言。“这是老板特别霸气的地方,”张慧琴分部总经理张慧琴说,“这8000万等于都投到人身上了。”

我问贾国龙:“听说干部打了败仗,你从不指责、罢免?”

“如果他没有全力以赴,我会不依不饶;如果他全力以赴了,我根本不会计较他的结果。”过于拿结果说事,不是贾国龙的性格。

“打败仗免人没道理。”贾国龙瞪圆眼睛,提高嗓门儿,“人正,能力有,打过败仗,更有价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