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西贝为何“永远”不上市?

西贝为何“永远”不上市?




2018年10月底,我写作的《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一文在正和岛微信公众号发表,后被转载无数,引发强烈反响,有读者留言:“像贾国龙这样把大部分利分出去,太难太难,有几位老板做得到?”还有人说:“贾总,良心企业家,大善人!”对这些赞誉,贾国龙不接招,相反,他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可能有人会把贾国龙说得多么高大上,真不是,我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其实我是从分利中得到好处了。”贾国龙最怕人们“美化”自己,把西贝向下分利当作道德垂范。其实就是最基本的经济法则:先分钱,再赚钱;分好了,分得越多,赚得越多。而且,贾国龙得到的好处不只是利,还有巨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贾国龙爱拿打麻将举例:熬夜、抽烟,搞得屋子里乌烟瘴气,“工作环境”多么恶劣,前半夜赢后半夜输,一分没赚,可多少人玩儿起来没够。贾国龙不善麻将,曾迷上穿沙,一进沙漠就不想出来。但今天他发现,最好玩儿、最上瘾的不是别的,就是做企业,就是把小西贝做成大西贝,把大西贝做成大家的西贝。这个过程中:

首先,有利。

其次,有趣。他说,做企业好玩儿就好玩儿在天天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有时今天都定不了明天的事儿,一次次闯关成功带来的乐趣,不和解出一道数学难题一样一样的?

最后,有意义。使命、愿景、价值观,越来越多的顾客、员工“因为西贝,人生喜悦”,这些都属于西贝这场大游戏中有意义的部分。

“有利、有趣、有意义,这种事儿你上哪儿找去?”他常自我感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激励?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贾国龙选择“西贝永远不上市”。2013年后,西贝前后引入三家基金公司的资本计划上市,有人问,西贝与资本是不是有过一些“恩怨情仇”?据西贝前CFO刘勇燕回忆,当有一次投资人在内部会议抛出“根据国际大公司经验,对高管团队的持股激励一般不超过10%”后,正惦记着把西贝分部持股比例从30%增至40%的贾国龙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冲投资人大发雷霆,不惜说了很多狠话,之后逐步回购股份,选择不上市。

贾国龙说:“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这一点问题没有,但我一个企业家追求的可不只是利啊。有利、有趣、有意义,利只是目的之一,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当‘利’和‘有趣’、‘有意义’发生矛盾时,我宁愿暂时少挣点钱,也要保住这场游戏,让它能持续玩儿下去。如果这时资本有话语权就麻烦了。”

贾国龙说过一句话:企业是企业家的游戏。我提出质疑:西贝怎么能是你贾国龙一个人的游戏呢?应该是全体西贝人的游戏啊。贾国龙解释,他其实说了一句大实话——他作为创始人,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完全掌控企业。企业还要持续发展,如果企业高速发展但冒极大风险,甚至创始人失去掌控权,这样的游戏,不玩儿也罢。

贾国龙强调,西贝选择不上市,无所谓对错——世界上大多数顶尖公司仍然是上市公司,西贝不上市只是贾国龙的一种选择。

就如前面提到过的,贾国龙对于不上市,一定要加上“永远”两个字。“就是要把话说绝,断了人们的念想。”

西贝是一场大游戏,贾国龙自己是编剧、导演兼主演,近年来,贾国龙的这种心态越来越强烈。这种心态最大好处是让贾国龙没那么多纠结了:“我真是把做企业当游戏玩的,不是我一个人玩的游戏,而是我驱动一群人玩一场大游戏。大方向是我定的,节奏是我定的,但过程中每一个人去创造,我对每一个做出成果的人进行正向激励。既然是玩游戏,我真不特别在乎某一局游戏输了还是赢了,因为游戏是连续的,反正要永远玩儿下去,所以一定要全情投入,一定要玩儿得开心,而且还要证明自己是玩儿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