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4 > 灵析之于行业生态和社会的意义

灵析之于行业生态和社会的意义




在过去几年间,灵析“收费软件服务”的模式成功让外界对公益行业“支付能力弱”的固有偏见发生转变。

在易昕看来,公益组织的支付能力较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观念”,省钱并不是公益组织的目标,相反,高效和有效使用资金和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才是现代公益组织所追求的。“灵析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看起来是机构付钱购买了灵析的产品,实际上灵析的产品为其节约的资金和产生的价值高于它们支付的成本的数十,甚至上百倍。”

灵析坚持以向公益机构收费的方式提供服务曾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不可行的,但灵析的逐年成长打破了这一成见。灵析的早期发展非常慢,但随着时间推移却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趋势:


2012—2014年,业务探索期,通过定制探索产品之路,有十余家半定制的客户;

2014—2016年,业务确定期,利益相关方系统出炉,有超过8  000家用户;

2016—2018年,快速发展期,有了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服务超过45  000家用户。


易昕常被问及一个问题:若有成熟的软件公司跨界进入公益领域,灵析会不会瞬间失去竞争力?易昕说,在创业早期,灵析也曾为此感到困扰,“但前两年,我突然发现无须烦恼。每个团队和产品都有自己的基因。比如说,腾讯擅长社交产品,阿里擅长电商,因为基因不同,思维方式也会不同。我现在不烦恼了,可以安安静静地沿着自己的使命,围绕为公益机构创建价值,推动行业发展。”

在另一方面,灵析也加强了对公益行业数据隐私的管理。

中国公益行业应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起步较晚,基本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两微”——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公众在逐渐习惯了移动互联网高透明度、高互动性的便捷后,向公益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少公益机构负责人表示,在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希望搭建自己的数据平台,但目前,中国公益行业极少有机构有财力搭建这样的平台。

灵析的适时出现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但是,不少公益机构负责人对自家的捐赠人数据存放于一个第三方平台依旧怀有疑虑。尽管不少研究者希望灵析能在不涉及数据所有隐私的前提下,对相关数据能进行自动化脱敏并进行分析,但目前灵析对公益机构的数据使用持一种非常保守的态度。易昕一再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得到用户授权的话,灵析是不会使用这些数据的。

再者,灵析为领军型公益机构推进面向未来的业务提供助力。

近年来,中国公益行业快速发展,一些行业领军型的机构对信息化有着更深的需求。它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套标准的利益相关方管理系统,更是面向未来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灵析开始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制订它的整套信息化解决方案。灵析的整体方案集成“用友”和“泛微”两个知名产商的产品。公益机构也开始逐渐选择更懂公益业务的服务商为它们做整体的信息化规划。

目前,已有不少公益机构会让灵析针对其机构特点定制某些产品和服务,而灵析在为这些机构定制信息化产品时,往往会将其中的部分功能产品化,从而让没有付费能力的草根公益机构在一段时间后也能用上相关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公益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易昕常说,她希望“每个智慧公益背后都有灵析”,这是一个带有某种使命感的宏愿,灵析团队正朝着那个方向奔跑。

黎宇琳

“公益资本论”新媒体创办人,记者、编辑、专栏作者

罗苑

“公益资本论”新媒体编辑、记者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