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调情学 > 决定性标准 ——你在寻找的可能是什么?

决定性标准 ——你在寻找的可能是什么?




决定性标准列表非常个人化和具体,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标准是什么。不过我还是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客户参考。

善良。这一点出现的频率出奇地低。人们几乎从不把这一点写到表上,但如果我提醒他们,总会收到积极的回应。我想,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基本要求,不值得一提,但是如果这是你在寻找的特质,一定要把它写进表里。

相似的爱好。我经常听人们提到这一点——人们希望找和自己有类似爱好的人。如果这一点在你的列表里,问问自己为什么。你真的希望这个人也喜欢嘻哈和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吗?或许和一个爱好完全不同的人一起消磨时光也很有意思呢?探索新的领域可能和有共同爱好一样重要,而且在一段关系里拥有私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配得上我的人。这也是我经常听到的一点,高收入的成功女性尤其常提到这一点。如果你也这么认为,诚实地想一想:你指的是工作、职位、收入配得上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要这样想。希望那个人和你处于同一知识水平很好,但是别把这个和收入搞混了。有时,一段关系里有一个人不是那么忙碌的成功人士,双方相处起来感觉会比较好。

独立。诚实地问问自己:你希望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是喜欢更多的“自我”空间,或参与很多独立于这段关系的活动,还是喜欢让这段关系和你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这两种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想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地理位置。长距离恋爱很困难。现实一点,好好想想你是不是能够应付得来。同样地,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城市里,诚实地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想实现你的乡村梦。

宗教信仰。对一些人而言,宗教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如果宗教对你很重要,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很高兴你有宗教信仰,但并不想参与进来,你会高兴吗?还是他们也要参与其中这件事对你来说很重要?

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你能和有信仰的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吗?无论是哪种情况,不要在这种根深蒂固又私人化的问题上试图改变对方。

对待钱的态度。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没有人想面对这个,但如果你是一个爱花钱的人,可能很难和一个喜欢精打细算的人相处,反之亦然。这件事没有对错,但要确保你们有相同的价值观。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达到你表上所有这五项标准的人。如果你遇到一个达到其中四项的人,而你觉得另外一项没达到也没什么,也可以,毕竟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如果一个人达到的标准少于四项,那么长远来看这个人可能跟你不合适。

等等,琼,我听见你说的了,你告诉我们不应该用随便什么标准来排除调情对象,也对那些交友网站的过滤机制以及把人当成一大堆数据表达了愤怒,可这些决定性标准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过滤——基于一些参数来减少人数?

首先,感谢你这么聪明,但这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决定性标准不是建立在年龄、身高、头发颜色或者喜不喜欢泰国菜这些任意性的数据基础之上的。这个列表是私人化的,是关乎双方的,是为了找到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确保你的调情生活不对它们产生影响的。列表的目的是防止你把自己关进不合适的盒子里。所以,你当然不能因为不喜欢他的鞋或者她打喷嚏的声音很大就放弃这个人,这些事情二十年后可能就没有什么了。那么,什么是重要的呢?一个人的品质、胸襟、活力和根本的自我。这些属性不能用选项来衡量,也不会像你期望的那样包装精美地出现在你面前。

所以,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规则:

·外貌不算数。高个子、黑皮肤、帅气可能对于一部电影的主角来说重要,但对你未来的人生伴侣而言并不是必要的。

·如果你想写“有幽默感”,换成“可共享的幽默感”。有些人对黑色幽默感兴趣,有些人喜欢双关,两种人都说得上“有幽默感”。(当然,我们都知道双关并不好笑。)

·你要诚实。不要为了反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去写一些违心的标准。很多人喜欢对方善解人意,但如果你更希望和喜欢你无聊笑话的人在一起,就这么写。没有人会用你的列表评判你,所以确保你自己没设什么幌子。

·别忽略别人告诉你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也别期望你能够用时间改变或者消减他们的信仰。如果有人跟你说他们不相信婚姻,不想要孩子,请相信他们。如果再三考虑后你觉得这些事对你非常重要,那么就接受你们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有分歧这个事实。别幻想他们受到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满足决定性标准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在性格上和你完全匹配。如果你非常有野心,另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可能会和你很合适,但这不是必然的。一个悠闲一点的伴侣可能会缓解你的过分紧张和纠结,帮助你调节压力。决定性标准不是你的优点列表,而是你重视、关心的事的列表。

·面对现实。一个人非常成功但不重视物质,一个人非常重视家庭又非常独立自主——这两者的可能性都不会很高。如果你要的是相互矛盾的特征,或许意味着你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你自己到底要什么。

·别描述你“通常的类型”。任何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非类型,或许你的“类型”并不真的适合现在的你。

·有时候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我们真正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客户说,她想找一个认同自己“家庭观念”的人,这听起来似乎是希望对方优先考虑家庭,非常关心和重视家庭,但经过更多的了解,我发现她实际是说希望找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这没什么不对,但是找到她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花了不少时间。意外的是,家庭观念最终没有被写进列表,“喜欢狗”却被写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