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调情学 > 第八章 在那之后

第八章 在那之后




我们现在已经接近了这本书的尾声。我希望你能明白:我认为你棒极了。我最想看到的无非就是你找到了完美的恋人,一起度过完美的时光。我希望我已经教会了你如何找到这个人,并且懂得如何享受这个过程。不是每一次调情都会带来一次约会,不是每一次约会都会带来一段恋情,但是每一次邂逅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并且能够改善我们和世界的沟通方式。

不论你是不是在谈恋爱,调情学都对生活有所助益,对此我坚信不疑。所以我想留给你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你的原则——不论你已经通过调情学的方法找到了真爱还是仍在找寻。

在一段关系的最初挣扎期里,我们很容易在令人眩晕的新恋情中迷失自己。这种感觉值得细细品尝。我不想阻碍你享受爱情带来的快乐,但是一定要记住:

1.对于在新恋情里冒险保持开放态度。但也要明白,这个人是你生活的补充,不是用来填满你生活的空缺的。在和你的新伴侣分享体验的同时,继续做对你来说对的事情,确保你的生活尽可能地完整和幸福。

2.在派对上也要记得自己的兴趣点。记住,你们找到彼此是因为你们彼此适合。你按照调情学的方式找到了这个人,而这个人喜欢的是真正的你。不要因为生命里出现了一个新的人就忘掉了自己。

3.一段恋情不是“目标”,和某个人一起探索的新的共享领域才是。仅仅是你已经找到了某个人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让调情学的信条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我希望你能用调情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景——工作、休闲、平常的生活。这其中包括:

·积极的心理模式

·充分利用每次机会

·亲切、开放的身体语言

·愿意和每个人交流,同时保持自身的界限

·充分接受你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的观点

有了这些原则,从社交活动到晨跑,每件事都会让你和身边的人更积极地面对生活,而且会让你的恋情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那些还在寻找的人,我有一句话留给你们:享受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如果你没有感到享受,就退后一步,重新评判一下——那不是调情学的方式。调情学是要让你意识到你所拥有的,而不是让你为不曾拥有的哭泣。

另外,记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你应该做那些让你开心的事。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幸福更重要。没有。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你对任何人而言都可有可无。从这个方向再次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现在做的事情对你来说是对的事情吗?还是你已经将自己埋在了别人的期待中?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用别人的期待搭起来的刚性框架里:完美的伴侣,完美的子女,完美的长相,完美的银行存款。这是社会让我们遵循的,再由好心的家人和朋友反复强调。(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所处的框架和我们的一样。)我们很少停下来质疑这个框架,问一问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举个例子,我的一个CEO朋友来自一个传统家庭。她向我吐露,她在家人催婚的压力下倍感疲惫:“我在一所顶尖大学里取得了MBA学位,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公司,正在攻读我的法学学位,但是我还是被看成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没有丈夫。”她决定“不再继续浪费时间追求男人”,并利用这些省下的时间学习瑜伽。当她说起这个新发现的爱好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至于我自己,我在这个框架中要做的就是不停地逼自己减肥。你可能也有相似的经历。我永远都不会满足,总想再减五磅。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在按照一些我并不相信的规则生活。这种习惯太根深蒂固,以至于一开始很难被注意到,但我还是开始质疑为什么我会这样。然后我注意到,这种持续的压力不仅让我感到焦虑和痛苦,它甚至不是真实的。这个想法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想道:“这太可笑了。完全没道理。我要停下来。”然后我就从这个框架里走出来了。

我们还被告知,通向幸福的第一大道就是恋爱,然后找到一辈子的伴侣。然而,实际上,如果你寻找的是一种老式的关系(假设你的卫生习惯不错,不随地乱丢内裤),那么找一个人发展恋爱关系没有什么难度。人们常常会随便抓住身边的一个什么人,认为和某个人或者任何人在一起会比自己一个人过要好。我们都犯过这样的错误,但都发现这是错的。你不知道的是,带来幸福的并不是随便一场恋爱,而是一段健康、忠诚、平等的伴侣关系。

调情学探讨的是找到对的人而不是和任何人建立伴侣关系。我希望你——我的调情学学生——拥有的恋爱关系可以让你做你自己,让你感觉平等、被重视,让你可以展现出自己性格的各个侧面。还记得你写决定性标准的时候吗?你不是在找特定的外貌类型或者制造一张列着完美特征的清单,而是通过观察自己,发现对方的哪些品质对于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你能找到拥有这些品质的伴侣。

但是,幸福不仅仅是围绕获得这段“恋爱关系”展开的。在我看来,不论拥有一段恋爱关系会是一件多么棒的事,它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幸福并不仅仅来自一种关系,它还来自多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伙伴、好朋友、邻居、家庭成员、社群等建立的关系。我希望你能从方方面面改善你的关系,从和你哥哥们的关系到和那个女收银员的关系。他们都很重要,都会给你和他人带来幸福。

然而,首先,我们要走进外面的世界和他人沟通,尤其是和那些一开始看起来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沟通。我喜欢生活在像伦敦这样多元化的城市。有时,我会特意和我平时生活里不会遇到的人聊天。我从来没失望过。有时,这种交流是短暂而敷衍的,这没有什么;而有时是亲切而啰唆的。我曾经在一个雨夜,在伦敦一家面包店的窗前遇到了我的“孪生兄弟”——一个50岁的韩国男人。我们交流得越多,发现的共同点就越多,尽管我们的外表如此不同。我们开心地聊了一会儿,交换了做鸡肉的配方,相互击掌,然后在夜色中各自离开。我喜欢和陌生人的短暂交流。我喜欢被他们提醒,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努力做到最好,努力生活。但是我发现,技术的进步让这样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丈夫和我曾一起上动感单车的课程。当我尖酸地批评他时,我爬想象中的高山的痛苦就会减少一点。最近,我们又去了一次,结果发现这些自行车被升级成了高科技产品。我们不再一起听着教练最喜欢的歌挥汗如雨,而是各自戴着耳机听音乐和教练的指导。我们更多是在教室里一起骑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起听老师上课。每次我想抱怨的时候,他都不愿意把耳机摘下来。(或许这种技术进步在他看来是一次改善!)是的,现在有了屏幕、隔间以及很多花哨的小装备,但我们被隔开了。我想,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趋势——技术越进步,我们越被拉扯着彼此分离;事情变得越方便,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就越少。不需要向友善的陌生人问路了,因为我们有了谷歌地图。交流最后的阵地就只剩下决定问哪个陌生人可以帮我们拍一张照片。我们需要仔细在路过的人群中分辨谁看起来不太忙,谁最不可能拿着相机跑掉。最后,我们做出了选择,而被选中的人会把这当成荣誉,开心地帮忙。现在连这种事也不复存在了。什么取代了它?使用自拍杆拍照。

是的,我们的数字世界帮了我们很多,让我们可以如此自由地交流。只需要简单地打打字,我们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家人和朋友们说话。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规划我们的旅程,了解我们做了哪些步骤,查看天气,用手机当闹钟,醒来的第一眼就会看到它,并以此开启我们每天的爱情故事。

对我来说,虽然我很感谢科技带来的好处,但我不想和我的手机谈恋爱,也不希望每天都从手机开始。所以我把手机放在卧室外面,买了一个定时收音机。现在,我每天听着自己最喜欢的电台醒来,晚上被逼着查看信息的紧张感也消失了。我删除了手机里所有的社交软件,但保留了台式电脑里的。我意识到,我使用它们只是为了不去理会自己无聊的情绪,而我不喜欢这样;我们有时需要无聊。我缩减社交软件的使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使用社交软件的时候会走神,也是因为我意识到,有意无意中,我发的照片都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我和丈夫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数不清的度假旅行、各种好吃的美食和漂亮的日落。有意思。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我没有发一些展示我无伤大雅却单调重复的日常:坐在电脑前、洗碗、准备晚饭。我只展示了一个人为构造的生活,但我不喜欢。不仅仅因为它违背了事实,更因为我只是用照片在人们期待的幸福选项前打钩,而没有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我不想再这样了。

我觉得这些是值得做的尝试,因为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网络上,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和现实世界中的人交流。如果当时我和那个韩国男人都在看手机,我怎么可能和他聊起料理呢?

我坚信,幸福不仅仅是完成人生预定路线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并向世界展示,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路。调情学就是帮助你导航自己人生旅程的方法。

最近发生在世界另一端的一件事,可以用来解释这些。我常去亚洲做演讲。正如人们对那些国家所概括的那样,巨变正在那里发生,泛亚洲国家正生机勃勃地变化发展着。我上次去的时候遇到了阿伊莎。阿伊莎是马来西亚人,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很聪明,有趣又热情,今年42岁。她非常想找一个伴侣,然后生一个孩子。她期待的模式就是找一个比她稍微大一些、可以“照顾”她的男人。她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追逐这个目标,就像她完成其他任务一样。她参加活动,成立见面会,参加兴趣班,去所有邀请她的派对。当她来找我咨询的时候,我问她现在更想要孩子还是伴侣,她回答说:“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后,她不再走传统路线了。她不能让一个完美的伴侣凭空出现,但她可以满足自己要一个孩子的想法。她决定自己试试。作为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她可以把事情分派给别人做,自己一边工作一边生孩子。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她意识到,对于挑选男人而言,她不需要寻找那种上一辈认为的优秀的类型。因为她自己的经济状况不错,不需要依靠别人。

一个月后,她告诉我,在一次潜泳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28岁的男人,他们在一起一段时间了。她很担心年龄的问题,但是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她提到了一些因为年龄差距出现的小问题。我安慰她说,不论年龄大小,恋爱中总会出现小问题。五个月后,我在伦敦见到了她。她容光焕发——爱情正滋养着她。上个月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告诉我她怀了男友的孩子。他们两个人都高兴得不行。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个(除了因为这是一个结局幸福的故事)?我来告诉你是为什么:尽管她的故事听起来是“幸福地生活下去”这种老生常谈,但她走的不是别人期待的传统路线。她走出了既定的框架,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传统意义上,女人是先找到伴侣再要孩子,但是阿伊莎决定做她真正想做的,也没有依靠别人;传统意义上,社会告诉她应该找一个年纪比她大、能养她的男人,但是当她真正面对自己时,她意识到她不需要这些。她想打开视野,推倒社会的预期,找到新的社会平衡。她改变了寻找伴侣的视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也希望你能在自己的生活中采用这样的方法——远离预设规则,远离社会预期。思考一下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以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得到它——不是你在书里或者电影里学到的方式,不是你父母或者朋友用过的方式,而是适合你这样的人的方式。这不分性别,也不分你是在伦敦、纽约还是地球上其他地方调情。建立联系,把握自己的故事,书写自己的幸福结局,这一切都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

今天你要找谁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