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第3章 你对跑步有哪些错误认知

第3章 你对跑步有哪些错误认知




跑得越多就越好吗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跑者来说,尤其如此,马拉松赛道上的42.195公里需要平时数千公里跑量的累积。但是跑得越多就越好吗?

这句话就好像吃得越多越好吗?这显然是错误的。没有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跑得越多,有可能伤得越多。跑步更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味地跑步可能导致身体的疲劳,甚至关节的损伤。



跑量与成绩之间的辩证关系


每个人的天赋、身体素质、柔韧性、心肺功能等都不相同,以同样严苛的跑量来要求每一位跑者是非常错误的。在一定情况下,跑量确实可以提高跑者的配速,但是随着跑量的增加,配速的提升幅度会变得异常缓慢。

比如我们的全马成绩是4小时30分,有的选手每个月跑量100~200公里,通过一两个月的训练就能将成绩提高到4小时整,而有的跑友却需要每个月跑量200~300公里,通过两三个月的训练才能提高到4小时整,但是从4小时之后哪怕再提升到10分钟,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了。成绩和跑量有关,但又不是绝对成正比的。

这就像幸福感和金钱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幸福感和拥有的金钱是成正比的,但是到达一个峰值之后,幸福感会随着拥有金钱的增加而下降。跑量也是如此,当跑量超过了峰值,透支了身体,成绩就很有可能会随着跑量的增加而下降。



如何在平衡跑量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想要提高成绩,就需要高效科学地跑步。跑步高效,并不代表需要增加跑量,而是需要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适应新的配速需求。跑步的时间、场地等选择,也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平衡跑量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成绩。

第一,选择合适的时间跑步。

上班族,一般习惯早上或者晚上跑步,周末的时候再来一个半马以上的长距离。有的跑者把时间利用到极致,跑步上下班。有着“日本最强公务员”之称的川内优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每天坚持跑步上下班。2018年,在波士顿的凄风冷雨中,川内优辉战胜非洲好手,勇夺世界六大满贯之一的波士顿马拉松冠军。

跑步上下班,要因人而异;四季跑步,需要因时而定,比如有霾的日子要少跑步,冬季跑步尽量选在中午或者午后,气温相对高一些的时间段。

第二,场地的选择。

最初跑步的时候,我会选择楼下的万寿公园,一圈六七百米,跑个几圈,汗水一出,就会很舒服,跑了一两年之后,就会感觉到跑圈的枯燥。之后偶尔会在马路上跑步。其实想要提高路跑成绩,偶尔爬爬山,进行一些爬坡训练,或者是在高原上进行一些少氧训练,对提高路跑成绩,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第三,间歇跑训练法。

间歇跑就是分组训练法,主要分为三种:

1.节奏跑的配速(乳酸阈值配速)。

2.最大摄氧量配速。

3.混氧配速(无氧配速)。

间歇跑训练法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会做具体阐述。

第四,不要强撑,需要跑休就要跑休。

有很多跑友,跑步喜欢强撑,喜欢凑距离,比如13.14公里,或者喜欢跑图案,比如2018图案、小狗图案、玫瑰花图案等。如果身体出现疲乏状态、头晕耳鸣、呼吸苦难等,我们强烈建议跑休,跑步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面子,勿忘初心,切记。

第五,在健康和安全面前,做自己。

跑量需要看自身的能力与平时的训练方法,切不可盲目从众,每个人的身体属性是完全不同的,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跑步要量力而行,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跑量多少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呼吸节奏要平稳,保证跑姿的科学正确性,无伤无痛科学地跑步才是健康的基础。



跑步百利唯伤膝


跑步圈内和跑步圈外,经常流传着两句截然相反的两句话。跑步圈外:跑步百利唯伤膝。跑步圈内:跑步百利唯伤钱。前后两者皆存疑,因人而异。跑步烧钱也因人而异,楼下公园穿一双跑鞋,偶尔跑一跑,强身健体;健康科学地跑步,其实也并不伤膝盖。

自古以来,人类就是跑步健将。大自然的淘汰选择,使得人类需要更强大的体能和聪明的头脑,才能果腹生存。现在的大数据表明,科学地跑步不仅不会伤膝,而且还有助于膝盖的健康。



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由此可见,高强度和过量的跑步确实会引发关节问题,但对于普通健身跑步的人来说,跑步则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



这就好比你买回来的一件新衣服,如果你一直不穿它,它就不会坏了吗?这件新衣服同样会和空气中的物质产生反应,会损耗,会逐渐失去新衣服的属性。膝盖也同样如此,如果不经常运动,膝盖周围的肌肉组织就会逐渐失去活性。最后,膝盖的伤病就会找上门来。就像机器一样,只有经常使用,才会知道这部机器哪里会出问题,哪里需要润滑油,使用多久需要维修。

膝盖也是如此,健康科学的运动,可以让关节组织得到激活,新陈代谢加快,关节之间的润滑液才会正常流动,保护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