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11章 大事小事都有分寸感——人生处处是中庸

第11章 大事小事都有分寸感——人生处处是中庸




1.分寸感就藏在日常生活之间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分寸感。如果我们做事时反应缓慢,就容易错失良机;但如果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话也是这样,说多了,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少了,别人听不懂,还得重说。

关于日常生活与分寸感,《中庸》第十一章中说:

君子之道费而隐。

费是广大无边之义,隐是精微幽深之义。这句话意思就是,君子的中庸之道,它的功能广大无边、无处不在,但又精微幽深、细致具体。

可以说,大到天地,小到鸡毛蒜皮,都有分寸感在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分寸感就藏在万事万物和日常生活之间,大到无边,又小到细微,犹如佛法所说:“须弥纳于芥子。”须弥为印度神话中的神山,芥为蔬菜,其子小如粟粒。须弥山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而须弥山可以纳入到这一粒小小的蔬菜种子里面,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其实,这只是一个比喻,说明两者之间可互相包容存在。这正是道法的奇妙,可以打通大小之间的界限。无论是佛法,还是中庸之道,根本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不在虚无缥缈的仙境,就藏在烟火红尘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每时每刻都需要分寸感。

穿衣需要分寸感。见领导、客户、老师时,自然要穿戴庄正;会见亲朋好友,也要根据关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着装。不同的场合下,着装也有不同。参加葬礼,最好是一身黑或一身素装(根据不同地方习俗而定),总不能花里胡哨。朋友之间的简单小聚,也不能一身西装革履,过于严肃、拘谨和见外。这里体现出的就是分寸感,一个穿衣处处有分寸感的人,我们称之为穿衣“得体”。

吃饭需要分寸感。吃得少了,不仅饿肚子,而且对不起美食,辜负了好时代;吃得撑了,营养过剩,增加肠胃负担,变成大胖子。所以,吃饭的分寸感就是:只吃八分饱,饱中带点饿,饿中有点饱。吃的东西也得讲究分寸,要做到不挑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如此有分寸地吃饭才是养生之道、健康之本。喝酒也要有分寸感。喝得过多,烂醉如泥,洋相百出,胡话连篇,有伤大雅。喝得少了,没喝到位,意犹未尽,达不到人酒合一的美妙境界。

赚钱需要分寸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什么钱都赚。跟客户合作,赚多少也需要分寸感,赚少了不够花,甚至不够成本,赚多了客户感觉你太狠,下次不跟你合作。花钱也要有分寸感,花得少,那是吝啬抠门,就是守财奴;花得多了,大手大脚,赚一分花两分,结果入不敷出,导致债台高筑。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说话办事,最考验分寸感。在这方面丧失分寸感的人,一定是个神鬼都讨厌的人。然而,我们总是不知不觉成为这样的人——

炎樱是张爱玲的好朋友,两人在香港同时求学时,共处一室,亲如姐妹。

然而,她们后来还是掰了。导火索就是炎樱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在信中,她并没有掌握好朋友之间分寸感。

当时,张爱玲在美国寡居多年,境遇很差,身心俱累。此时收到炎樱从日本寄过来的信,炎樱在信中说:“我的日语那么差,却做成了几十亿的大生意,这运气,简直好的不要不要的。”不仅如此,炎樱在信中还极度炫耀自己的婚姻生活多么幸福,老公多么爱她疼她。这无疑刺激了生活不幸、婚姻不幸、饱受风霜的张爱玲,张爱玲虽然表面假装无事,但内心已经对炎樱心怀芥蒂。

台湾作家三毛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生活中,朋友之间聊天写信,通个电话沟通感情,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如果不注意把握分寸感的话,可能就埋下了友谊破裂的炸弹。以张爱玲和炎樱之间的故事来看,哪怕是生活细微之处,都有分寸感在不动声色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越是平常之事、熟人之间,分寸感就越难掌握。曾经有这样一对情侣,男方出生在城市,女方出生在农村。他们互相倾慕,异地相恋多年,后来女方下定决心来城市投奔丈夫。谁料女方刚刚到达,男方不但没有嘘寒问暖,说一些是否旅途劳累的客气话,而是开玩笑地说:“城市比农村强好多吧?”谁料,就这样一句无心之言,却极度伤害了女方的自尊心,结果女方当场暴怒,二人大吵了一架,最后不欢而散。

事实上,真正的分寸感,需要彼此去体验。不论双方找到了何种途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彼此都舒服。余生很短,要找一个舒服的人在一起。所谓舒服,就是双方都能自如地做到分寸感,抵达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灵魂默契境界。如果你能深谙此道,自然招人喜欢,就会比别人更受欢迎。

分寸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不仅体现于衣食住行和为人处世方面,更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角落。可以说,无论天地之大,还是秋毫之微,都需要分寸感。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足够用心留意,就能凡事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正如烹饪,掌握恰当的火候,为自己的人生做一道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