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分寸感的奥妙——浅近处匹夫能行,高深处圣贤难懂

2.分寸感的奥妙——浅近处匹夫能行,高深处圣贤难懂




一个人可以不会作诗写词,可以中不了举,可以不会行军打仗,但一定要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掌握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分寸感。

关于分寸感的高深和浅显问题,《中庸》第十一章中说: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意思就是,无论多么愚笨的男女,都可以理解中庸之道浅近的地方;但如果到了它广博高深的地方,就算是圣人也有搞不明白、不理解的;普通男女虽然不够贤明,都仍然可以实行中庸之道,但如果到了它广博高深的地方,就算是圣人也有根本做不到的。

分寸感看似简单,其实十分玄奥,可以说浅近处凡夫俗子都能实行,而高深处就连圣贤都很难弄懂和能够实行做到。

就拿最基本的来说,我们小时候,父母教我们懂规矩、有礼貌,其中的要点就是掌握分寸感。比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家有客人时,小孩子不要上桌吃饭;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提前通知,约好时间;未经允许不要随意翻别人的东西;上学时,老师教育我们要尊师重道;同学之间要和气;上下课给老师起立,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随时拿捏的分寸感,难道我们长大了之后,就可以置这些于不顾吗?到了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和分寸感;到了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和分寸感。简单之处,小孩子都能学会,玄奥的地方即使是大学教授都研究不明白,甚至是朝中要员都可能会栽倒在上面,看看全世界每年有多少政界要人因不懂实行分寸感而犯错误的就知道了。

有时候,分寸感与智商无关,而与情商有关。有些人虽然地位高、权势大,但并不意味着情商就高,而那些匹夫匹妇由于阅尽世情,情商未必低。作为草莽之人,《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谓把握分寸感的情商高手——

刘姥姥可谓公关大师,刚进贾府大观园时,她的说话分寸拿捏得就十分到位,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表演。

刘姥姥深知自己地位卑下,因此说话极为小心,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比如,她原本要讲一个小偷在冬天偷木柴的故事。不凑巧的是,贾府刚刚失火,于是她马上就闭口不言了。免得撞到枪口,给人留下一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印象。

后来,她观察到贾母对孙子宝玉十分溺爱,于是投其所好,讲了一个观音送孙子的故事,结果“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从刘姥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一个掌握了分寸感的人,哪怕是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妇,同样能够处处受欢迎。那么,何为分寸感?分寸感就是“尺度”,就像做菜一样,盐多则咸,盐少则淡,换个文词叫:过犹不及,多了少了都不行,一定要刚好在那个位置,一切都要恰到好处,方为完美。为人处世,如果能够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实在是“修炼”的最高境界。道理谁都懂,但要做起来,不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和失败,还真不容易掌握,哪怕是圣贤智慧之人。

根据传说,三国牛人诸葛亮的求亲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多有波折。诸葛亮第一次相亲时,登门求娶的并不是黄月英,而是另有其人。

一天,诸葛亮登门拜访未来岳父,未来岳父就想试一试诸葛亮,就和他谈论政治、军事、理想、人生等等。当未来岳父问到孙权时,诸葛亮眉开眼笑地回答;当未来岳父问到曹操时,诸葛亮就面色沉重。

这时,未来岳父就不高兴了,心想这是一个连自己情绪都掌控不了的人,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一点分寸感都没有!就不太想将女儿嫁给他,随意寒暄几句,送诸葛亮出门了。诸葛亮出门后,马上明白了问题所在。于是,他买了一把羽毛扇,以后再和别人聊天,就用扇子遮住面部表情。

你看,睿智如诸葛亮也有把握不住分寸感的时候,可见分寸感之玄奥无穷。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即使分寸感这么难以把握,那么我肯定学不会了。”这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了。看待一个问题,要么看得很简单,要么看得很难,这都是没有分寸感的表现,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认知态度。

其实,分寸感是一个弹性十足的概念,能大能小,就像魔术一样,魔术师表现得神神秘秘、故弄玄虚,在外人看来很玄奥。但如果你能参悟其中真谛,以一个内行人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背后也没什么,不过是那么几个方法和技巧。

分寸感大的时候可以很大,小的时候可以极小。《中庸》第十一章说: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意思就是,君子修行的中庸之道,说它大,则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承载的;说它小,则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破开的。《诗经·大雅·旱麓》篇说:“鹞鹰展翅飞上高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喻示遵循中庸之道的人能够上下明察。君子的中庸之道,开始于匹夫匹妇,浅显易懂,一旦抵达最高深境界,则能明察天地。

往大里说,宇宙天地需要分寸感,而宇宙无边无际,又岂是如今的地球所能囊括和容纳的?的确是“语大,天下莫能载”。就是银河系,用宇宙视角来看也只是一勺汤水而已。像这么庞大的宇宙,如果没有神秘的分寸感在维持平衡,恐怕早就乱套了,我们的地球就会爆炸崩溃,人类走向末日。正是分寸感,让宇宙万物各行其是,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关于宇宙万物的奥秘,可称得上是最高处的分寸感,即使是当今最权威的科学家尚不能破解万分之一,这真是“圣贤难懂”了。往小里说,分子原子量子,一层又一层,犹如剥玉米一样,无法穷尽内在的终极。这正是“语小,天下莫能破”。

分寸感就是如此奇妙的法则,高深的地方极其高深,但浅显的地方也非常浅显,比如吃饭要吃八成饱,这是平常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的道理。很多人按照这简单的分寸感去践行,身体健康、活到天年,不也是十分可喜可贺的吗?

由此可见,分寸感无处不在、弹性十足。所以,掌握分寸感,虽不是什么登天的难事,但也绝非唾手可得。它犹如一条汹涌的大河,浅处小孩子能戏耍,深处即使游泳高手也会溺水身亡。正如岳飞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有一天你彻悟了分寸感的秘密,也就是彻悟了人世的真谛和万物的真理,正所谓“及其至也,察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