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12章 分寸感的修为——中庸之道的要点

第12章 分寸感的修为——中庸之道的要点




1.分寸感的基础


有人认为,分寸感只是一种理论的说法,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更有人认为,要想洞察人世玄机,只有远离人群闭关修炼,这样才能体悟其中三昧。事实上,分寸感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掌握分寸感,首先要明白它的基础是什么。只有这样,行道时才可以中正而行,处处体现分寸感。

那么,分寸感的基础是什么呢?《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意思就是,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远离人群,如果有人为了修道而远远地避开人群、逃遁人世,那就不可修为中庸之道了。《诗经·豳风·伐柯》篇说:‘砍斧把啊砍斧把,那斧把的样式并不远。’手执斧把来砍斧把,斜下眼睛就看得见样子,还以为很远吗?所以,君子用做人之道治理有过错的人们,直到改正为止。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就在我们身边,并不距离我们很远。有些人为了修炼中庸之道,远远地避开人群,其实这是一种迷误,因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你没法到山林中去修行,只有在人群中修炼。红尘才是最大的道场。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有失分寸的行为,然后改正,这样就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了。有时候,你看到别人有失分寸的行为,反照自身,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过错,然后改正,于是就再一次获得人生境界的提高。有一天你碰见一个高人,这人的言行处处符合中庸,无不把握分寸感,让你跟他相处如坐春风,感觉十分舒服。这个时候,你就要想想,他哪里做得棒,我们应该向他学点什么。这样你在自己的修为塔上再加一块金砖,人生境界更高了。

诚然,你遇到的每个人都能成为老师,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可以为你提供成长的养料。怪不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以群众为师。砍斧把需要样式,修为中庸之道同样需要样式。社会上的一个个人,犹如一个个斧把的样式,好样式和坏样式都有。在这么多样式的参照下,我们自然就知道了中庸之道是什么,真正的分寸感是什么感觉,我们就会有所体悟。那么,我们距离彻悟中庸之道,成为玩转分寸感的高手,这样的梦想还会远吗?

此外,我们还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学习分寸感准备用到何处呢?答案只有一个——用于世俗社会的人群中,这才是我们践行中庸之道的最大场所。掌握分寸感,最终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不是孤芳自赏。人群不仅是我们修道的基础,更是我们行道的目的。

在人群中修道,这是从群众中来;在人群中行道,这是到群众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路线暗合了中庸之道,是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一件屡试不爽的法宝。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世人修为分寸感的真实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去修炼,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