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23章 学习的分寸感——愚昧者变聪明,柔弱者变刚强

第23章 学习的分寸感——愚昧者变聪明,柔弱者变刚强




1.学习至诚的关键


人生有很多条路可走,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到了罗马的人才发现——罗马很空,并没有太多人抵达罗马。原来在通向罗马的路上,有的人流连于路上的风景,有的人止步于脚下的困苦。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路就在那里,就看你能不能克服心中的杂念,能不能坚持到底。

为什么唐僧能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诚”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诚”的内在含义呢?《中庸》第二十四章中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意思就是,至诚是天道的法则;学习至诚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至诚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就能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就能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学习至诚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美德,并且坚定不渝地践行。

由此可见,我们要用至诚之心,做正确的事,做有分寸的事,并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才是学习至诚的关键。

这个世界新陈代谢很快,知识永远在更新,工具永远在变化,但圣人之道是永恒的。圣人之道虽不能教会我们打渔、捕猎等这类具体技能,但却能让我们明辨是非,择取善事善理,正道而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就是这样做的。

狄德罗是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一天,一位出版商找上门来,请他翻译一本英国著名的《百科全书》,然后出版。狄德罗就想:“为什么要翻译英国人的书呢?法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百科全书。”

于是,狄德罗召集了法国最出色的编纂团队,准备编纂35卷,囊括法国的历史、哲学、艺术和先进的启蒙思想。他把这套法国百科全书,命名为《百科全书:科学、艺求、技艺详解辞典》。

没过多久,《百科全书》的第一卷就完成了,出版后引起了社会激烈的反响,其中也包括教会。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深怕民众有了知识,就脱离教会。因此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禁止该书出版,并暗中给编纂小组使坏。

在教会的迫害下,团队中很多人被迫离开,但狄德罗依然坚持,他说:“就算你们都离开,我也会自己完成!因为人民需要知识;法国需要自己的《百科全书》。”尽管团队人数一天天的减少,但狄德罗凭借信念,带领剩余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百科全书》就这样在教会的阻挠封锁下,一卷卷地艰难出版。

1780年,狄德罗的团队,通过30年的努力,终于将《百科全书》编纂完毕。事实证明,法国版的《百科全书》不仅促进了法国的思想进步,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在这痛并快乐的30年中,狄德罗和他的团队深信事业是伟大的,所以才能坚持到底、勇往直前,没有和教会妥协。正如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坚持真理,死得其所,就是重于泰山。人的一生,总要选择一个重要的事业,穷其一生去追寻,精诚惟一,付诸心血。

在河南省十一届运动会田径女子组一万米决赛中,16岁的选手施丹丽在跑第二圈时,跑鞋被踩掉了。但她依然坚持比赛,光着脚跑完了全程,最后勇夺冠军。赛后,施丹丽的左脚磨出很多血泡,有的血泡已经磨破,满是血水。后来,在领奖时,她又拒绝了领队和教练的搀扶,就这样一瘸一拐地走上了奖台的最高处。在后来记者采访时,她只是平静地说:“当时并没多想,只想完成比赛。”

这句话不仅是施丹丽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也是对至诚精神的诠释。事实证明,要想至诚,唯有坚持做对的事。正如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期间最著名的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所以,只有选择对的事业,才会有无尽的力量。而坚持做对的事业,就是“择善而固执”,从而做到至诚在身,行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