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4.自我的分寸——居上不骄横,居下不悖逆

4.自我的分寸——居上不骄横,居下不悖逆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所以,人生在世就得多手准备。在高处时虽然看得远、风光无限,但应该有所收敛,保持谦逊低调的作风;处在低谷也是如此,虽然不能一展宏图,也要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要失去坚守的节操。把握好上下心态,才是自我做人做事的分寸。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中庸》第三十二章中说:

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意思就是,身居上位而不骄横,身居下位而不悖逆。

一个人在山上和山下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人说,人在山上是仙,人在低谷是俗。你是一个仙人还是俗人呢?就看你所处的位置以及你的心态所决定。

汉朝的郑庄就是这样做的——

郑庄以侠义闻名于世,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子舍人,还赏赐了很多钱财,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都分给朋友和穷苦之人。汉景帝听说后,更加看重他的品德,升任他为内史。

郑庄刚刚到任,就对下属说:“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意思是,有客人来了,不许分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且不能让客人在门外等候。接待客人时,毕恭毕敬,不因自己的高位而怠慢客人。

后来汉武帝即位,郑庄因为直言获罪,汉武帝将他削职为民,后又升为南郡太守。在他担任太守期间,清正廉洁、克已奉公,最后卒于任上。司马迁评价说:“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脩絜。及居郡,卒後家无馀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意思是,郑庄开始的时候位列九卿,但始终保持廉洁,品德高尚。后来下放地方州郡,死后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兄弟因为他的缘故,做到两千石官位的有六七人。

郑庄无论在上位还是在下位,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本分,实在值得学习。要知道,恃宠而骄是人性的弱点,有的人稍有成就,就狂妄自大,但郑庄却谦虚待人;“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也是人性的弱点,但郑庄可以做到居下位不悖逆。他的种种行为,可谓忠实执行中庸之道了。

反观有的人,一旦在上位或春风得意就开始骄横自大,开着豪车、戴着金表招摇过市,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位高权重以及发了横财。对待老朋友也失去了以往的和蔼可亲,摆谱、耍大牌、牛气哄哄、趾高气扬,试想这样丧失分寸,最后能不成为孤家寡人吗?说到这里,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

爱因斯坦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但在他未成名之前,出门时经常穿着一件破大衣。他的一个好朋友就劝他换一件新衣服,爱因斯坦说:“现在没人认识我,什么衣服都无所谓,干吗要换呢?”后来,爱因斯坦成名了,出门时还是穿着那件大衣,这时他的朋友又劝他换一件新衣服。这次爱因斯坦说:“现在所有人都认识我了,我干吗要换呢?”于是,他依旧穿着那件大衣。

爱因斯坦虽是外国人,但他的做法却与《中庸》相通。成名前后,都是一样的做派,完全不受位置的影响。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但是屁股决定的应该是眼光和眼界,而不是自身的脾气。官越大脾气应该越小,待人越谦和,才是中庸之道。反过来也一样,处于低谷时,也不应该做违背法律和良心的事。

就像《论语》里记述的那样。一天,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穷但不谄媚,富贵但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意思是,这样当然好了,但是还是比不上贫穷时还乐于道,富贵了还向往礼仪啊。

“安贫乐道,富而好礼”说的是什么?本质上来看,说的就是一种分寸感。如果贫穷了,不要干坏事,而要好好修炼自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大道,这样就会迎来转机。富贵好礼,就是做事有法度有分寸,知道进退。这是孔子对世人的进一步要求。对我等凡夫俗子来讲,如果做不到最佳,那就恪守中庸,达到刚刚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居上不骄横,居下不悖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