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36章 少数派的分寸感——向那些探索天下奥秘的人致敬

第36章 少数派的分寸感——向那些探索天下奥秘的人致敬




1.唯有至诚之人,方能洞察天下奥秘


至诚,是儒家所推崇的做人做事之分寸感。然而,很多人却很难做到。能够做到的人只能是极少数,可以称之为天才。所谓天才,其实是至诚之人。

那么,至诚到底有什么用?《中庸》第三十八章中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意思就是,唯有天下最诚的人,才能参与制订天下的大纲,确立天下的大根本,知晓天地的化育之功。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偏颇和依靠呢?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又是君子修身及君王治国理政的必要条件。然而,“诚”不仅仅是诚实诚信的意思,更是专注精诚之义,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更是我们经天纬地、化育天地的根本。一个人要想参悟天地奥秘和万物玄机,取得震惊世人、经天纬地般的大成功、大成就,非用至诚之心不可。可以说,这是少数圣人才能抵达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湘军首领,有人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虽然有夸大之嫌,但他所获得的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纵观他的一生,可谓完美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生最高目标。

李鸿章曾拜师于曾国藩,他在晚年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说,他从曾国藩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个“诚”字。关于曾国藩的至诚之心,曾有这样一件事:同治九年,国内发生历史上著名的“刺马案”。所谓“刺马案”,即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此案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历史的规律。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帮清政府平定洪秀全的太平军,等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攻陷后,慈禧开始着手削弱曾国藩手中的权力。于是,马新贻被慈禧委派赴任,目的直奔曾国藩而来。可惜,这个人一无兵权,二无实力,他拿什么跟曾国藩斗?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竟然不明不白地被人刺杀身亡。这件事发生了,傻子都怀疑是曾国藩干的。

慈禧太后当然也怀疑是曾国藩和他的手下干的,于是把曾国藩叫过来问话。无论慈禧对曾国藩如何阴阳怪气,曾国藩的情绪却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守一个“诚”字,老实诚恳地回答,不是他做的,自己也觉得案子稀奇古怪。曾国藩诚恳忠实的回答,打消了慈禧太后的疑虑,加上没有真凭实据,只好放他回去了。

此外,据说同僚左宗棠经常在背后给曾国藩难堪,背后当着众人的面骂他。而曾国藩却不跟他计较,有一事说一事,依然以至诚之心相待。当左宗棠需要帮助的时候,曾国藩为了祖国江山,不计前嫌,竭尽全力帮助他。

正是因为秉承“至诚”之心,曾国藩才成为圣贤一般的人物。最开始,他只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但看到祖国大好河山陷入混乱,不惜驰骋沙场四处平定内乱,一展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可以说,他后来所取得的人生成就跟他的“至诚”之心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的人生信条是:“天道忌巧”,聪明人要下笨功夫。就像建房子,地基一定要打得牢固。在与太平军对决中,他自创一套“扎硬寨,打呆仗”的笨兵法,不求速胜,只求稳扎稳打,就这样一步步耗死了看似霸气冲天的太平天国。

往前看,大唐时代同样有一位“至诚之人”。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职位,帮助大唐稳固了江山社稷。这个人就是狄仁杰。

北宋范仲淹曾多次称赞狄仁杰,他将狄仁杰一生的成就归功于一个“诚”字。范仲淹在称赞狄仁杰的文章中三次提到“诚”:第一次:“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其至诚如神,雷霆之威,不得而变乎!”感慨狄仁杰劝告皇上立储,一片至诚之心。第二次:“岂非刚正之气,出乎诚性,见于事业,当时优游荐绅之中。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亦何以哉!”这是对狄仁杰一生建功立业的总结。第三次:“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最后发自内心地称赞狄仁杰。三次提到“诚”字,可见在狄仁杰的一生中,“诚”是一个无上法宝。

据《新唐书》载,武则天登上皇位后,大开杀戒,对反对自己的人绝不手软,甚至是亲人也不例外。在她当政20年中,宰相杀了14名,流放9名,然而狄仁杰却是一个例外。他以至诚之心赢得了武则天的绝对信任,两次拜相、多次出任封疆大臣,甚至还成功说服武则天放弃让武三思做太子的企图,历史上称之为“中兴第一名臣”。

武则天到底对狄仁杰信任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个太学生求见,武则天想接见一下。狄仁杰说:“这只是芝麻大的小事,让相关部门去办吧!你是老大,何必出马呢?”武则天乖乖听话:“好吧,你说不见咱就不见。”晚年时,武则天想修一尊佛像,需要花不少银子。狄仁杰劝告说:“神佛不是神通广大吗,他们什么都能干,当然能够自己铸造神像,哪里还需要咱们人工帮着造呢?”闻听此言,武则天只好放弃这一念头。每次上朝,狄仁杰行跪拜之礼,武则天拒绝了,她说:“看到你跪拜,我的身体也会感觉疼痛。”等狄仁杰去世,武则天痛哭失声,情不自禁地感叹:“朝堂空矣!”

狄仁杰如果不是如此至诚,又怎能赢得天性多疑的武则天如此厚爱呢?又怎能一展自己经天纬地的圣明之才呢?

可以说,真正能够从精神层面打动天下人心的,唯至诚而已。《聊斋志异·阿宝》中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一个人出于至诚之心去做事,才能洞察天下人心的奥妙,才能释放自身无穷的能量和智慧。“诚”的深层意思是真心,也就是要有几分痴心,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对待亲人、朋友和国家,都应该做到“至诚”,只有做到“至诚”,我们才能找到立足在这个社会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我们在探索宇宙万物真谛的时候,也应该抱着至诚之心去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见解、新发现和伟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