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一问 中国人会成为下一轮公链竞争,乃至区块链行业的主导力量吗

第一问 中国人会成为下一轮公链竞争,乃至区块链行业的主导力量吗




王峰:2018年8月底,我们在火星硅谷区块链峰会上见面,你和Dfinity联合创始人汤姆·丁(Tom  Ding)、布比网络首席执行官蒋海一起参与了《公链与分布式金融》的对话栏目,令人印象深刻。我特别注意到,你和汤姆·丁都是常驻硅谷的中国人,当天出席活动的DxChain(DXC)创始人张亮、夸克链创始人周期、塞勒网络创始人董沫、超脑链联合创始人廖志宇等嘉宾,也都是有中国背景的硅谷创业者或在美国留学的归国创业者。

然而,作为区块链鼻祖的比特币,其创始人中本聪的身份虽是未解之谜,但他很可能来自美国、日本或加拿大。以太坊的创始人V神和柚子的创始人BM则分别来自俄罗斯和美国。这与目前新一代公链项目中,中国人唱主角的现状大相径庭。

我隐隐感觉到,公链下一步竞争的入围者大多为中国人。一位硅谷的朋友告诉我,这一批区块链的创业者,有一半以上是来自硅谷大公司的中国人,这远远高于互联网时代硅谷中国从业者所占的比重。你认为,中国人会成为下一轮公链竞争,乃至区块链行业的主导力量吗?随着区块链在国内及海外中国人社区的大热,初期,中国人在技术、产品和社区方面会不会更有优势呢?

宋晓冬:我在中国长大,1992—1996年在清华大学读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后做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算起来,我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其间亲眼看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觉得,在20世纪90年代,很少有人能预见今天中国的变化。

我在美国读研的时候,在包括计算机科学在内的国际顶级研究会议上,中国学生的论文很少。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在很多领域的国际顶级研究会议上,中国学生的论文占很大比重。

另外,在一些新兴和高精尖技术的部署方面,中国的发展也非常给力。比如在移动支付、融合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方面,中国的发展比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都要快。这些例子只是缩影,背后是中国科学家、企业家、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做出的贡献,是整个中国在短时间内所获得的惊人成就。现在,这些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想想真的很激动。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既聪明又勤奋,在探索新方向和新领域方面又非常“大胆”。另外,中国的竞争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激烈,这让中国人反应更快,更容易适应环境,创造力更强。除此之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这也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

我觉得,以上这些原因也适合区块链行业。如今,很多区块链项目是由中国人领导的,不少中国公司和机构也在积极尝试不同方向的应用。未来,如果一些创新应用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意外,我相信,中国的人才将成为区块链领域的核心玩家。

另外,人们常常关注公链的竞争,但合作精神也很重要。通过合作,不同的团队才能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索这个领域,把区块链技术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催生出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