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九问 过去5个10年的经历,你得到和错过了什么

第九问 过去5个10年的经历,你得到和错过了什么




王峰:我常常感慨,时代造就人,性格改变命运。在你过去的5个10年里,好像每隔10年都有一次重大转变:1977年,恢复高考,你有幸成为第一批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人之一;1987年,你在美国知名学府伊利诺伊大学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1997年,微软宣布全面转战互联网,当时Windows98正面临空前的反垄断危机,你参与设计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刀奈特;2017年,你和校友韩锋一起策划成立亦来云基金会。到底是哪些机遇造就了你?我相信在这几十年里,你也一定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你性格里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这期间你得到和错过了什么?如今,价值互联网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开启,你打算给年轻一代的技术员什么建议?

陈榕:我觉得自己的经历要分5个10年。1967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院长大,但在农村上小学。

后来因为我学习成绩好,得到中学很多老师的培养和鼓励。我们当时的唯一出路,就是努力。我在农村劳动的时候,每天会花相当长的时间读50页书,即使困得不行,也要把50页书读完,虽然根本就不知道书里在讲什么,只是闭着眼睛不动脑子地读,结果高考我抓住了机遇。后来我考上清华、科学院,然后去了伊利诺伊大学,这些院校都是标准的工程大学,再之后我去了微软研究院。

我走过很多弯路,就是因为太自信了。其实人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有限。回国以后,我认为一个人就能写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做操作系统又太专注于技术,也正因为一心做操作系统,错过了中国互联网的大潮。

1984年、1985年,互联网处于第一阶段的因特网时代;1995年左右,互联网进入第二阶段的Web时代。我是微软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第10号员工,参与编写过软件构件重用(Active  X)。

今天我们讲的智能Web,就是互联网即计算机(Web  as  a  Computer),以太坊称它为世界计算机。我认为互联网即计算机这件事大概率会做成,就是互联网要运行程序。这需要很多方面做到相互兼容,便于移植。比如,我们很快会把一些安卓类的应用稍加改动,在亦来云上运行。但是更多的应用和更多的机遇,因为溯源,因为去中心化的ID,因为稀缺,会促使一个巨大的智能经济体诞生,其中还包含通证的正反馈激励,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会比现在的智能Web更大。

其实,在一个重大的机遇面前,大家不要太纠结区块链,而应该看到整个互联网,因为几乎所有软件、所有生意模型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