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十问 如何看待从计算机生产力解放到计算机生产关系革命的历史性跳跃

第十问 如何看待从计算机生产力解放到计算机生产关系革命的历史性跳跃




王峰:1995年,太阳微系统公司[58](SUN  Micro  Systems)的创始人麦格里尼(MCNealy)提出网络计算机(NC)主张,并称网络就是计算机,以对抗如日中天的微软个人计算机阵营。许多年后,亚马逊的AWS和阿里云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将当年太阳微系统公司创始人的技术主张变成千亿美元的价值。又过了多年,中本聪打开潘多拉魔盒,称比特币网络由无数台计算机节点构成的算力连接而成,在区块链构成的新世界里,网络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再次成为去中心化技术主义者的谈资,历史矢量从计算机生产力解放跳跃到计算机生产关系革命,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一款基于端到端技术的音乐共享软件纳普斯特[59](Napster),软件创始人是肖恩·帕克(Sean  Parker),他的公司因美国音乐版权保护运动的控诉而倒闭。他后来洞察到脸书巨大的商业价值,以一个老江湖的身份,把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带到硅谷,走向华尔街。很多年后,一些人再次关注端到端,结合哈希算法,将信息互联网带入价值互联网。如果中本聪遇到了肖恩·帕克,历史会被改写吗?技术的赌桌,会重新发牌吗?

陈榕:其实,网络操作系统也好,世界计算机也好,都是需要运行软件的。互联网计算机一定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端到端网,但这个端到端网一定是能传输视频、声音和文件的。

如果一个计算机能运行多个虚拟机,虚拟机之间的距离就是未知的。两个虚拟机之间运行的应用与服务,无法知道虚拟机是运行在Linux上还是运行在Windows上,是运行在一台机器上还是运行在局域网里。其实虚拟机里的程序是不知道远近的,这就是网络计算机的开始。只不过这个互联网的计算机ID,不能由一家公司开发,不能由一个公司控制。这是区块链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

简单来讲,网络计算机用到了区块链的一些技术,而不是区块链计算机能做到世界计算机。区块链做不到世界计算机,这是我对世界计算机的一个基本理解。不能说中本聪把多少台计算机的算力连起来了,那个算力跟计算机的算力完全是两回事。

这里,我讲几个概念:

第一,计算与网络分离。程序在虚拟机里运行的是应用,它和网络无关。就像大家用手机打电话,看不到电话数据走的是光纤、卫星、海底电缆、微波、4G还是5G,因为用户看不见网络。把人看作计算机也是图灵等价的,既然人看不见网络,就能让应用看不见网络。

第二,计算、网络与安全分离。像刚才讲的安全,比如说ID、稀缺、公证处这些安全问题,又和通信和计算正交。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没有直接关系,就像计算跟网络没有直接关系,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认识,不然达不到网络安全的要求。什么是安全与通信、计算正交呢?比如,我们用两部手机打电话,因为反恐等原因,需要有人监听、做录音存档,然而两个打电话的人完全感觉不到。但是这些安全插件的插口在电信里显然是有的,同理,这些插口在操作系统里也是有的,比如使用组件对象模型(COM)即插即用的插件技术,支持软件服务的动态插入。

我认为区块链只是一个安全模块,笼统地讲,计算和网络其实都是正交可插拔的。这些成熟的工程实践,在区块链项目里完全看不到,先不说速度,就是在区块链上做分布式应用的软件工程水平都还差得非常远。

纳普斯特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它虽然使用端对端技术传输音乐,但自己还有一个网站。所以如果它传的音乐是盗版文件,美国法律就会对它进行追溯,它最后就会倒闭。

第二,今天我们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做去中心化的端对端,可以传有版权的内容,做到稀缺定序。比如我买一本纸质书,看完可以半价卖掉,但是我买一个电子文件,就没有办法半价卖掉。也就是说,纸质书我可以随便处置,它是我的财产。电子文件我没办法随便处置,它就不是我的财产。

如果电子文件有限量版,能够半价卖出,能够做直销,那么直销的人可以拿到提成。但目前还没有这种商业模式,这是世界范围的虚拟世界的私有经济。

当然区块链也有它不好监管的一面,比如没有人能控制住它,也没有政府能够关闭它。我们如果通过这种技术传输盗版文件,其实很难被发现。但我不认为这是主流,因为如果大家能够通过它做生意,作者从源头上不想作品被人盗版的话,也是可以做到的。

传递价值一定有传递程序,毕竟数据太容易被盗版,不能承载价值。程序加载时,通过区块链确权,很容易注册哈希,然后验证谁是最原始的作者,产权会更清晰,也有地方说理,盗版现象也会逐渐减少。

提到政府监管,我不认为比特币是钱,它是一种稀缺有价商品,有人称它为数字黄金,这有一定道理。随着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世界计算机即网络计算机的蓬勃发展,将来用协议做ICO的机会是不大的。

前面提过,尽管区块链公链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但是大家都相信的公链也不过三五个。信任,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所以未来基于公链的流通币只会是非常少的几种,比如美国政府也只认可几种代币是应用型代币。这其实对于监管没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它的数量非常有限。目前许多ICO为了避免监管,强说自己的是应用型代币,拼凑一些似乎是流通功能的需求,但没有公众的信任,哪里可能会流通?

至于亦来云与区块链的关系,亦来云是一个运行分布式应用的环境,区块链相当于手机的指纹识别,是一个安全模块。它们两个是包含关系,亦来云包含区块链,但是亦来云公链不直接面向客户。当然,我们会在亦来云侧链上支持智能合约,做到以共识为基础的网站。

亦来云是一个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上会有两类存储:一类存储就像我们电脑上的公共存储,比如bin目录是放程序的地方,是每个用户都能共享文件的地方;另一类存储,是个人存储,比如主目录。亦来云做的个人云盘,就是网络计算机的个人存储;亦来云定制的星际文件系统(IPFS),就是网络计算机的公共存储。

亦来云会帮助分布式应用发行通证。通证可以为众筹网站Kickstarter[60]提供确认权益的便利,类似新三板申报制发行的股票。许多国家倾向于将这类ICO纳入监管的范畴,它们都倾向于备案制,就像股票发行需要备案一样。你只要承担责任,正常报税,很多国家会倾向于开放、疏导与截流并用。

最后总结一下,去中心化的ID、存证溯源、稀缺定序、去网络运营中介、去媒体播放中介、智能合约共识Web服务,这6条公理能推导出多少伟大意义?

我认为未来公链的数量会减少。从公链我会想到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能做几百个,但主流的操作系统一般不会超过3个,因为别人要在操作系统上写程序。而开发团队、小公司不愿意写多个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

公链为什么将来会走向有限?因为在公链上开发智能合约,大家会支持几十种不同的智能合约开发办法吗?就像你可以发明几十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但最后只有三五个会成为主流。

公链的通证就剩三五个,也便于监管。因为你只要ICO就不可能不公开,你一定要让别人买,一定要流转,这个事情能纳入监管机构的备案就好了。

快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通过隔空投送(AirDrop)或者无线直连(Wi-Fi  Direct)进行点对点传播。大家可以想一想,将来打麻将的时候,坐在一块儿的几个人在手机上就可以直接打了,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我觉得,更多合作的组织是互联网企业。因为互联网有BAT几个巨头存在,个人创业的机会很少。如果都是由区块链支撑的世界计算机或者互联网计算机,这些个人就可以重新定位,有了区块链新的概念以后,我认为他们可以重新“焕发青春”。相比之下,区块链传统企业积累不多,面向用户的经验也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看好传统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使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自己也赚到了钱,我觉得非常值得尊敬。阿里巴巴做区块链是否有机会呢?

我们应该在世界层面看问题,不应该在一个短期的局部市场看问题。

现在亦来云全部是社区化运作,其实我已经不适合这种年轻人的社区了,但是我觉得应该鼓励年轻人在社区化运作上往前再走一步,以太坊把它叫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蒋涛把它叫分布式协作组织。我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但这绝对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最终会影响社会的组织和个体的活法。

大家有空可以去故宫的交泰殿看看,这是当年皇帝放印玺的地方,匾额写的是“无为”。无为,就是统治天下不瞎掺和商业的事。这好比做一个网络智能经济操作系统,开源、开放、社区化地运作,没有不公开的利益,因为区块链百分之百开源,不会把流量导到一个服务器上,也不会把钱打入个人的钱包。

一方面,产品是阳刚的,产品竞争时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家一起竞争,不用把代码亮给别人,也不会把底牌亮给别人,要保密,不会开源。所以,我并不同意有些极端的开源社区指责不开源“邪恶”,毕竟竞争时不开源,这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是阴柔的、孕育万物的,就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比如Linux,只要是基础设施,一定要百分之百开源,不能不公开,正是这个原因让Linux走到了今天。Linux在研发上虽然可圈可点,但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没有反馈,没有激励。如果有了区块链的激励,我认为,包括Linux社区在内的开源社区能够振兴。



陈榕精华观点


1.  没有流量的技术和没有客户的项目,都很难兑现

面对数字通证时代,首先要做协议的观点,陈榕并不认同,他以自己过去10多年的创业经历分析,只做技术、做协议是非常悲观的。新的协议、新的公链只是前提,不是有了协议、公链,就自然有了信任。技术是支撑流量的,没有流量的技术,其实很难兑现。在陈榕看来,以太坊并不只是在做协议,比特币和以太坊还是偏重用户。今天的很多区块链创业公司一开始就去改进以太坊、改进比特币,不是说改进没有意义,但如果没有客户,其实就没有前途。

2.  分布式应用本身不是画蛇添足,在区块链公链上开发分布式应用是画蛇添足

陈榕认为,区块链不是面向客户的,也不是面向商家的,区块链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内部的一个关键部件。分布式应用本身不是画蛇添足,但在区块链公链上直接写分布式应用,就是画蛇添足,浪费时间。他还指出,在以太坊公链上做智能合约,做分布式应用,把有大量用户的应用程序一起运行在以太坊上,哪怕你的终端、手机上运行的是所谓的分布式应用前端,但后台依赖的是区块链,也是不明智的。

3.  区块链其实不需要操作系统

在陈榕看来,区块链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一个部件,它提供了ID的分发,提供了溯源,提供了稀缺的能力,它就像提供了公证处、版权管理等部门的职业。这些能力要展现给用户,其实不是通过区块链本身展现。而且,现在的操作系统在做的是虚拟机,即多虚拟机操作系统。所以,如果把操作系统理解成运行应用,区块链其实不需要操作系统。

4.  区块链能让传统互联网企业和开源社区重焕青春

陈榕将区块链企业和传统互联网企业做了对比,他认为,有了区块链新的概念以后,传统互联网企业可以重新焕发青春。相比之下,区块链企业积累得少,面向用户的经验也不足,所以他更看好传统互联网企业。此外,陈榕还提到,如果有了区块链的激励,包括Linux社区在内的开源社区也能够振兴。



区块链短期难以撼动BAT|帅初



帅初

量子链发起人,毕业于英雄学院(Draper  University)和中国科学院,曾就职于阿里巴巴,攻读博士期间即投身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中,具备丰富的行业开发经验。

春节期间,我看了帅初的采访,觉得他思路清晰,表达干净利落,有极客范儿,就想着要认识他。

我查了帅初的资料,介绍异常简单,但链接了他进入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的页面,榜单里有鹿晗和迪丽热巴,竟然还有我投资的物联网项目Ruff的联合创始人荆天为,以及做QuickDeal(一家加拿大信息分类服务平台)的崔超,于是我也小小地骄傲了一下。

我感觉,大家的状态好像回到了2000年甚至更早,变得这么年轻。3点钟睡觉是及格,5点钟睡觉才是优秀。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交替运动,答案在历史中,不是技术,而是组织哲学。

期待我和帅初的对话,我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保持年轻的心,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