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二问 “交易即挖矿”模式会对主流货币交易所的日活跃用户量造成冲击吗

第二问 “交易即挖矿”模式会对主流货币交易所的日活跃用户量造成冲击吗




王峰:我注意到,你并不看好“交易即挖矿”模式,一向低调的你,甚至连发微博进行抨击,称其“不但是变相ICO,而且是高价ICO”,为什么你这次反应如此强烈?有人甚至猜测,“交易即挖矿”模式对同样依赖高频交易的币安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我就单刀直入了,“交易即挖矿”模式果真对币安以及目前的主流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日活跃用户量造成了冲击吗?

赵长鹏:我们也分析了这个数据,我们过去的用户非常少。在币安的用户一般都是高级用户,他们很容易看出这个模式的漏洞。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模式的一些看法。

从商业模式来说,我觉得任何商业模式要想成功,就必须能够持久。我们想一下,如果币全部被挖完了,几周后,这个商业模式怎么维持呢?谁愿意付1‰的手续费去继续交易?这不是白白送手续费给别人吗?自己持有平台币就好了,还可以得到分红。但是没有人交易,平台收入少了,分红的回报也就少了。如果回报率低,那么谁还投入资金持有平台币呢?

比如说,币安现在有1000万个用户,就算每天有1000个比特币(比币安现在高很多)的手续费,每人也只能分0.0001个比特币。这样,用户攒10天也不够付一笔网络转账的手续费,谁会把钱压在那儿啊?那么大家都开始抛,平台币的价格会怎么样?

如果说有解决方案,到时可以降低手续费以刺激和吸引用户来交易,那么收入和对应的分红更少,平台币还会有人持有吗?平台币的价格会怎么样?

明白了无法持续的问题,我们就会判断这个模式迟早会失败。其实,我们已经没必要研究下去了,就只看短期,它也还有很多其他问题。

即使在挖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看这个商业模式。有人付了手续费,这个手续费按照分红比例分给那些持有平台币的人。平台没有收入,再发与手续费等值的平台币,这是零成本;给交易者返佣,再给20%,这也是零成本。同时,团队又同比例解锁100%,这又是零成本。这时候,只有100%的手续费入场分红,就算所有收到分红的人都把它买成平台币,平台币也已经增发了等值的220%。按照这个供需关系来看,你觉得币价会怎么样?平台币价格会下跌,造成买的人更少,进而会恶性循环。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模式能够撑这么久,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王峰:有不少人认为,传统交易所实施不了“交易即挖矿”这种通证经济模式,因为平台币的规则和模式早已被制定。尽管之前何一曾提到,1000个联盟交易所计划其实“就是拍脑门拍出来的,但另外一家比较受欢迎的交易所Z网(Bit-Z),却动了真格的。2018年6月25日,Z网破天荒地开启了‘交易即挖矿’模式。Z网官方透露,上线25分钟,即完成100万个BZ(Z网的平台币)挖矿记录,3小时后成交量已达61.8亿元,12小时后成交量达270亿元,交易量排名蹿升至全球第一”。烽烟四起,币安对此有什么应对策略?

通证经济:一般指把通证充分用起来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体中,一些重要的价值、权益(如门票、积分、合同、证书、资质等)都被通证化,这个体系借助区块链或可信的中心化系统得以运行,把数字管理发挥到了极致。

通证化:又称令牌化,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有价物转化为数字价值的过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将线下资产标记出来,并将单一资产进行分割,例如,将一间房屋转化为1000份数字资产,然后在市场上流通。

赵长鹏:币安的特点是,一般都会有准备,我们的备案都是做得非常足的,执行起来也非常快。

王峰:2017年,无论是快速转战海外市场,还是采取返还手续费和推荐返佣的方式,你们都开了行业先河。但直到大量交易所跟进之后,币安才宣布一个和OKEx相似的平台币运作方案。在跟进“交易即挖矿”模式交易所的节奏上,币安好像变慢了。莫非币安是由勇击转入智取了?或者我直接问你,当年的激进主义者正因为公司变大而变得保守了吗?

赵长鹏:我们一直不是特别保守,保守的话应该都还拿着法币。我之前解释过“交易即挖矿”模式,按照我的分析,它是收割用户的模式,没有什么长期的价值。

我们的节奏并没有变慢。你看币安在乌干达等国际市场上的动作……还有一些我们没能发布的消息,我们并不比别人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