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乡村音乐:那些乘机离去的乡村音乐家

乡村音乐:那些乘机离去的乡村音乐家




“乡村音乐”这个词是为了区别于黑人音乐而出现的。那时候城里流行的都是爵士乐,日后成为流行音乐根基的乡村音乐还属于“非主流”,所以乡村音乐之前的名字并不太好听,叫“乡巴佬音乐”(hillbilly  music)。

美国乡村音乐的根基可以追溯到美国白人的欧洲祖先们。过去历史课本里说起美国白人的祖先,提到英国的时候比较多。但其实美国白人的祖先遍布欧洲,除了英国,还有德国和爱尔兰,这些地方流行的民间小调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被传唱,形成了最早的乡村音乐。

后来歌不够唱了,又让欧洲亲戚“寄”过来一些,就这样,欧洲人不断向美国输送原创歌曲,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前。当时美国流行的许多歌曲都是德国人原创,美国人再翻唱的,有点儿像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歌坛,我们听到一首好听的歌,十有八九是翻唱的外国歌。

最开始乡村音乐是在美国南方兴起的,具体来说,是田纳西州下面的一个城市,名叫布里斯托尔(Bristol)。这个诞生地不是我考证的,而是美国政府授予的。后来这里还盖了一个博物馆——乡村音乐诞生地博物馆(The  Birthplace  of  Country  Music  Museum)。

布里斯托尔之所以能够被授予“诞生地”的称号,主要是因为1927年一系列特别有影响力的录音,这一系列录音被统称为“布里斯托尔现场”(Bristo  lsessions)。后来这张录音专辑传播得有些广,让一些自己在家闲着没事儿和邻居弹琴唱歌的人可以靠唱歌赚钱了。除此之外,专辑幕后的制作人还在这张专辑的录制过程中提出了延续至今的版税制度,即按照销量给歌手结钱。当时录一首歌给50美元,每卖出一张唱片,另有半美分的提成。

可以说,唱片工业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

乡村音乐是有代际划分的,第一代就是从“布里斯托尔现场”走出来的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真的是一家人,而且这家人和美国前总统卡特算是远房亲戚。

他们的歌多数描述身边的生活,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实也是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或者是记录了那时候的人会因为什么事感到快乐。他们有一首歌叫《沃巴什加农炮》(Wabash  Cannonball),虽说名字和炮弹有关,但是歌词内容写的却是一条铁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贯穿美国中西部的一条铁路。有了这条铁路,生活方便多了,所以歌曲里唱的也是呼啸的火车,一路从树林到海岸的风景,以及人们愉悦的心情。



第二代乡村音乐的代际划分是由于传播渠道的转变。第一代乡村音乐人只能靠巡演的方式让人了解,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收音机普及了,许多歌曲就能够通过电台传播了。在这个时期,有个明星叫鲍勃·威尔斯(Bob  Wills),他后来把乡村音乐和爵士乐结合出了另外一种感觉,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用电吉他表演乡村音乐的人。

到了第三代,就是“二战”之后了。当时乡村音乐有过许多变种,蓝草(Bluegrass)就是其中一个。蓝草音乐最早特指肯塔基州的乡村音乐,原因在于蓝草是肯塔基州的特产,所以从那里出来的音乐就用他们的土特产命名了。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其中一个分支成就了摇滚乐。到了60年代,搞摇滚的人不甘心只玩摇滚,还想跨界尝试其他一些音乐风格,恰逢此时,搞乡村音乐的人也不甘心只玩乡村音乐,想跨界玩摇滚乐,于是形成了乡村摇滚。

在第一代这期间,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美国弄了一个“乡村音乐之都”,这个地方叫纳什维尔,打着乡村音乐的标签发展旅游业,很赚钱。当时纳什维尔最红的有两个人,女的叫佩茜·克莱恩(Patsy  Cline),男的叫吉姆·里夫斯(Jim  Reeves),两个人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都是因为飞机失事。随着飞机的坠落,纳什维尔乡村风也就不再大众了。

后来有人和这两个坠机去世的前辈有着相同的命运。在他们之后的第四代乡村音乐人当中,也有一位乡村音乐大师是坠机而亡的,叫约翰·丹佛(John  Denver)。他那首著名的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应该无人不晓。邓小平当年访美的时候,为他表演的就有约翰·丹佛,当时也唱了这首歌。

再往后,乡村音乐开始和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结合。和迪斯科结合的时候,就叫“乡村迪斯科”,和说唱结合,就叫“乡村说唱”。流行音乐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不再只属于来自城里的歌手,一些被大城市认为是乡村的地方也诞生了排行榜冠军歌曲,也诞生了大明星,比如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她在刚出道的时候就说自己是一个乡村歌手,虽然当时还能听出一点乡村音乐的味道,而今天在她最新的音乐中连一点点乡村的味道都听不到了,但是可能因为她并非来自城市,于是她能骄傲地说自己是乡村歌手,顺便把乡村音乐最初的地缘概念复兴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