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重金属音乐:为什么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老打架?

重金属音乐:为什么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老打架?




所谓重金属(Heavy  Metal),就是一种大男子主义音乐。

也许女权主义者看到这里会有些不高兴。虽然现在也有很多女孩玩重金属,但是这种音乐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强调男子气概的。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音乐刚诞生的时候,很多人将其视为实验音乐,看演出的人里男孩居多。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重金属音乐真的和钢铁等金属有关,最早一批玩重金属的人,从前是钢铁厂的工人。

当然,这些关于“重金属”这个词来源的说法都是无据可查的,现在准确的有据可查的来源是和文学作品相关,在“垮掉的一代”作家威廉·巴勒斯(W  illiam  Burroughs)的小说当中。关于威廉·巴勒斯,我们最熟悉的作品可能是《裸体午餐》(Naked  Lunch)。在他写完《裸体午餐》之后,又写了“新星三部曲”,其中第一部《软机器》(The  Soft  Machine)就提到了重金属,这是他创造的一个词,用来隐喻具有成瘾性的药物,重金属音乐也就是为那些被毒品蒙蔽的头脑创作的夸张音乐。

顺便说一句,《软机器》这本小说的名字也影响了一个乐队,他们给乐队起名叫“软机器”,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爵士摇滚的代表。四川成都有支乐队叫“声音玩具”,听他们的歌,总会让我想起那个叫软机器的乐队。

说到乐队和文学的关系,还有一位作家值得一提,他叫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写过一部小说《荒原狼》(Der  Steppenwolf)。“荒原狼”后来也被一个乐队拿去变成了乐队名,而第一首在歌词当中提及“重金属”的歌就出自这个荒原狼乐队。他们有一首《与生俱来的野性》(Born  to  Be  Wild),歌词是这么写的:“我喜欢烟和闪电,重金属雷声,随风奔跑,以及我在下面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从20世纪60年代那些嬉皮士的俚语中得出的结论。“重”代表深刻,“金属”代表情绪,直白一点解释,重金属就是一种注重情绪宣泄的音乐。

我觉得无论哪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我给别人讲重金属的故事时,更愿意用辞职钢铁厂工人组乐队的版本。钢铁工人和金属乐队,有一种反差的萌。

最早的重金属乐队诞生在英国,最著名的三支乐队分别是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深紫(Deep  Purple)。

这三支英国乐队中,有两组人来过中国,深紫在2003年的时候曾经来国内演出过,当时的暖场嘉宾是我们的“摇滚教父”崔健。



至于齐柏林飞艇,虽然没有以乐队的形式来过中国,但是吉他手吉米·佩奇(Jimmy  Page)曾经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伦敦八分钟”,如果你还能找到当年的视频,可以留意其中一个扎着白色马尾辫的外国吉他手,这个人就是吉米·佩奇。

现在听这三支乐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作品,会发现其中还是有蓝调音乐的感觉,和现在普遍认为的重金属乐队不太一样。国内公认的第一张重金属专辑是超载乐队的同名专辑《超载》,如果你听那张唱片,再对比刚才提到的三支英国乐队,会觉得十分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还是和技术相关,当时电吉他已经普及了,而电吉他想要出声,除了需要音箱之外,还需要一个叫失真效果器的东西。早年间的重金属其实就是在用失真效果器演奏蓝调音乐,后来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支名叫犹大圣徒(Judas  Priest)的乐队出现了。今天的重金属乐队不一定受到了这种音乐的直接影响,但是他们可能都间接受到过犹大圣徒乐队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本着乐队成员之间互相不打架的原则,我们通常会说,无论吉他手、贝斯手还是鼓手,都是乐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得不说,在重金属音乐当中,吉他手是最重要的,甚至比主唱更重要,几乎所有的重金属音乐中都会有一段吉他独奏。

这种独奏的英文叫solo,是一首歌的高潮,通常会在主唱一段高亢的演唱之后出现。如果你在现场听重金属,主唱偶尔还会高喊一句“solo!”这时候你知道,这首歌的高潮到了,是吉他手炫技的时候了。当然,这个时间也能让刚才歌声嘹亮的主唱缓一缓,换口气。

从歌词的角度来讲,不能说重金属不注重歌词,但是光听唱片的话,你会发现歌词不像民谣或者乡村音乐的听得那么清楚。因为在重金属的世界里,强调的是音高,通过音高让听众沉迷,而不是歌词的文学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重金属音乐是一种荷尔蒙优先的音乐。

重金属是一种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音乐,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后到了80年代,这种音乐又被听腻了,或者说重金属这个词大家听腻了,从而又衍生出了听起来更加铿锵有力的敲击金属(Thrash  Metal)。每个金属乐迷都知道的乐队“金属”(Metallica)就是敲击金属音乐的代表。再有就是更加极端的一种音乐,死亡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