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金属核:朋克和金属到底是不是死对头?

金属核:朋克和金属到底是不是死对头?




国内有个扭曲的机器乐队,他们的贝斯手名叫老道,能说会道。他们组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为和痛仰、夜叉之类的乐队都是同时期出现的,所以很多人也把他们归为“新金属”,只不过老道不那么看,他总是强调:我们是一支重型乐队。他所强调的这个“重型”,其实就是“金属核”。

金属核和新金属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只不过新金属更偏向于嘻哈,而金属核更偏向于金属。还是拿“扭机”乐队举例,他们的第一张专辑就是新金属,风格偏向嘻哈,代表作是《没人给你面子》。出完第一张专辑之后,前任主唱就被劝退了,据说真的是因为音乐理念不一样,乐队里的大多数人都觉得《没人给你面子》那样的歌不够“躁”,于是换了一个嗓音更浑厚也更有穿透力的主唱,一直保持到现在。

这就是金属核和新金属在听觉上的不同之处。

故事还是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讲起,当时朋克摇特别红,但是红了没几年,许多玩朋克的人就有了其他想法,比如一个叫“黑旗”(Black  Flag)的乐队,还有一个叫“坏脑”(Bad  Brains)的乐队,他们都喜欢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重金属代表乐队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于是他们把朋克和金属结合在一起,发展出“硬核朋克”(Hardcore  Punk)。

硬核朋克诞生之初,金属刚好也在转型。玩硬核朋克的穿着T恤和牛仔裤,玩金属的则是长发、皮裤、皮衣,玩硬核朋克的瞧不上玩金属的,觉得他们打扮得有些花里胡哨,修饰得有些过分,经常会讲段子嘲笑金属乐队。段子的主人公在不同硬核朋克乐队眼里是不一样的,但是故事都是同一个,就是某金属乐队的主唱因为走红了,吃得好了,所以胖了,皮裤穿不上了,只能往里硬塞,后来有一次演出的时候,见到台下观众比较热情,于是忘乎所以,做了下蹲动作,谁承想裤子破了,屁股蛋子露出来了。当然,故事传到了玩重金属的乐队的耳朵里,玩金属的人很不高兴,再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有着发达的肌肉,见到玩硬核朋克的人就要打,于是泛朋克文化和泛金属文化就成了两股不共戴天的势力,相互之间天天挑事儿。

有喜欢挑事儿的,就有不喜欢的,就像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相信这世界上真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不信。不信的那些人,觉得硬核朋克与重金属能够和谐相处,因此,一种将重金属和硬核朋克结合的音乐就诞生了,也就是我们这节的主题——金属核。

1986年,有一个叫“不可知论阵线”(Agnostic  Front)的乐队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警报的原因》(Cause  for  Alarm),这张专辑被认为是第一张金属核专辑。的确,在里面能听到硬核朋克唱歌时的那种生猛有力的碎碎念,间奏部分能明显感受到重金属乐队才有的吉他独奏。



这张专辑发行后,一时间,许多乐队纷纷标榜自己是金属核,似乎金属核马上就要形成气候了。但是事与愿违,许多风格从兴起到盛行,最多也就用了5年时间,但是金属核等了三四个5年,一直到2000年之后,等到新金属的热度慢慢凉了,他们才算有了出头之日。

在衡量金属核是否成功这件事上,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美国的公告牌音乐排行榜(Billboard)。公告牌排行榜有一个前200名的统计,你进入了前200名,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营业执照一样,在商业上基本上就有希望了。转折出现在2007年,当时有几个金属核乐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橘子郡男孩乐队(Atreyu)的《铅帆纸锚》(Lead  Sails  Paper  Anchor)在专辑排行榜上拿到了第8名,“在我弥留之际”乐队(As  I  Lay  Dying)的《一无所有》(Nothing  Left)在单曲榜上拿到了第8名。紧接着,到了2008年,致命情人乐队(Bullet  for  My  Valentine)的《尖叫瞄准射击》(Scream  Aim  Fire)再攀新高,登上了专辑销量排行的第4名。自此之后,这种曾经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音乐风格占领了荷尔蒙音乐的市场,同时发展出来了许多更有想象力的分支,其中一个不那么纯器乐的分支叫作“电子核”(Electronicore),简言之,就是金属核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基本上是在前奏或者间奏融入一段电子合成器的旋律演奏。

音乐就是这样,一直在不断地融合,今天的音乐更是如此。许多人说,新的音乐风格已经很难诞生了,其实并非如此,新的音乐风格一直在诞生。之所以人们会有过去的音乐风格不断更迭的错觉,是因为没有处在那个时代,看历史和身在历史当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今天的人们在为这些风格命名的时候有些缺乏想象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