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扭转了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快速持续下降态势,出现了恢复性上行。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边际上有所放缓。贷款市场利率并轨改革启动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现一定幅度下调。金融市场信用分化明显,在政策利率基本稳定、高等级信用债利差下行的同时,中低等级信用债利差仍有所扩大,主要原因在于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信用收缩、传统行业和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较为艰难。





三  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2020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多。在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综合作用下,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6.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9%。

预计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71.6万亿元,名义增长5.5%,增速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长8.0%,基础设施投资名义增长5.5%,制造业投资名义增长4.0%。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4.4万亿元,名义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进出口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货物贸易顺差有所收窄。

预计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4%,核心CPI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0.5%。

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2%和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持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预计2020年我国财政收入19.6万亿元,增长3.2%,财政支出26.0万亿元,增长7.9%。

表1列出了2019~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结果。

表1  2019~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表1  2019~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续表1



表1  2019~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续表2





四  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着力提升增长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增强底线思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促进就业稳定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心聚力、化危为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要善于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就业在合理水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总体充分,但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加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性就业压力犹存。为使经济增长和就业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传导机制。二是适当提高赤字率,将名义赤字率从2019年的2.6%提高到2020年的3%左右,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生态补短板。三是增加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将专项债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3.0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重点支持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储气储油设施、可再生资源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冷链物流、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四是以绩效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制定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五是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在去产能、环保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受负面影响较大的群体,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加以扶持,帮其度过转型困难期。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一是管好货币总闸门,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相适应,既要保证流动性合理稳定,又要防止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二是综合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周期、价格变化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利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契机,通过LPR改革引导基础利率下行,顺周期降低各类融资主体的实际融资成本。三是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定价、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在实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实现信贷投放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相吻合。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稳岗增岗扩就业。一是着力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研究产业链跨区域转移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引导一部分成长前景好、就业带动力强的拟外迁企业继续留在国内或优先向中西部或东北地区转移,避免制造业及其就业机会过快流出国门。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应对局部地区因出口和生产下滑而带来的就业压力。三是持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振兴,增强其就业创业带动能力。





(二)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增长内生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要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的活力,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第一,深化国企国资和市场准入改革,调动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要完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办法。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严格保护各类产权,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要按照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加快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动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胆进行改革探索的积极性。按照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要求,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地方税体系。推进增值税改革,落实增值税中央地方五五分成比例,降低和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资源税改革。

第三,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研发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积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水平,提高国家研发资金使用绩效。对一些重要的卡脖子环节、领域、产品及颠覆性技术以及具有弯道超车性质的核心技术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按照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促进有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发展。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全方位调动各主体和研发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