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六)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就此做出了专门决定。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相关决定的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将不断加快,那些长期不能解决、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将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

2020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经济发展不再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更重视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内外形势决定了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高速度增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巨大,以增长率为指标刻画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不可能维持以往那样的高水平,而且以往粗放高增长模式也是生态环境所无法容纳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机制跟不上发展变化形势等,都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中国在经济上将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基点,更好地满足国内人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竞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十年中国经济能确保5%以上的增长速度,就相当可喜。

第二,民生事业建设将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经济发展的成果要通过民生事业的发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事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发展从数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一些地方开始实施12年义务教育制度,推动城乡教育从全面普及转向全面高质量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将有更多新的形态出现,职业教育更加受到重视。医疗卫生、健康、体育、文化、生态建设将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其主导理念是“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社会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劳动就业在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努力满足特殊人群的就业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技能培训需求将快速增长,需要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体制创新。

第三,2019年中国已经实现基本城镇化,今后在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一是不断改善和提升城镇治理与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促进城镇社会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的均等化,让所有常住人口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乡村振兴发展同步推进,在产业上实现城乡融合,在政策体制、市场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将是今后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第四,互联网以及由科技创新引导的深刻变化,将会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分化机制变化加快,社会组织方式和机制变化也将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也会越来越多,社会秩序将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第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不论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还是民生事业发展、高质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乃至新的社会结构变化,都需要实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就不仅要在治理制度体系上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而且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效能。

2020年,中央将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并制定分阶段实现现代化的路线图。届时,中国将真正启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实录》,http://china.  com.cn/zhibo/content_75316262.htm。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http://stats.gov.cn/tjsj/zxfb/201910/t20191018_1703299.html。

张毅:《前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http://stats.gov.cn/tjsj/sjjd/201910/t20191021_1704279.html。

*  *  *

[1]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  当然,中国城镇化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占总人口60%的常住城镇人口中,有超过15个百分点(或四分之一左右)的常住人口尚未获得城镇户籍和完整的城镇居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