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三  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和任务


2020年,中国要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启新的现代化建设征程,同时,全球形势还有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因此,2020年中国改革和发展任务相当繁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有效应对。





(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壮大国内消费这一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近几年,国内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60%。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服务性消费、假日经济等将会更加强劲。2019年中秋节期间,中国国内旅游总计接待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8.7%。2019年“双十一”期间消费总成交额再创新高。同时,中国的出国旅游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扩大国内消费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国内消费理性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全社会发展活力和能力


中国的“放管服”改革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世界银行2019年10月24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46名再上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营商环境在快速改善,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营商环境还是有很大改善空间的。

“放管服”改革直接拉动了中国就业。2013年以来,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日均新增6万多户,目前已达1.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7600多万户,企业3600多万户(90%是中小微企业),为增加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仅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这是连续第六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2019年新增就业仍将维持这一水平。下一步的“放管服”改革要在多个方面发力。

一是更大力度简政放权。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确保实现“非禁即入”,让市场主体能够自由进入更多领域。要大力压减行政许可,大力清理简并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要整治管理措施中的各类变相审批做法,对经营许可证要尽可能多地按照直接取消、许可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三类方式进行处理。要把各类技术审查、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等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积极推行承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施工许可”。要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合力。

二是实施公平公正监管。要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规范行政执法。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等结合,推行“互联网+监管”。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市场主体信用情况分级分类确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要在更多领域加快推广信用承诺制,基于信用和契约实行宽进严管,提高监管效能,也方便企业和群众。

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要充分发挥社区和社会力量作用,促进社会服务消费大发展,多方面满足民生需求。要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抓紧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制规则。





(三)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健全现代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尽管2019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难免会传导到就业领域,2020年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做好就业工作是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要通过“放管服”改革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鼓励社会投资,鼓励各种创业和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要加快培育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加快培训技术人才的政策,包括在全国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整合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培训资源,实现共享;扩大师资供给渠道,建立健全培训老师到企业进行培训的制度;提供技能培训包,实现下岗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类型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等多期限培训相结合,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等多区域培训相结合。要加大工作力度,让这些政策落地见效,推动中国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调整,更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


2019年有1000多万人顺利实现脱贫,剩下600多万深度贫困人口,到2020年也要实现脱贫,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国家推出了脱贫不脱政策的规定,确保政策延续性。同时,要总结好脱贫攻坚中积累的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延续和巩固脱贫攻坚的发展成果,搞好产业发展对接,完善基础设施,做强做好社会保障,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涉及面宽,并不限于精准脱贫地区。全国意义上的乡村振兴要有一整套管用、实用、见效明显的政策和机制。农村产业发展是关键,城乡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前提。需要挖掘城乡各种发展资源的潜力,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土地资源、经营管理资源、生态资源、社会资源、智力资源以及文化文明资源等。既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又要吸引年轻人、城市技术和资本进入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总之,构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出现部分城镇青年下乡创业的苗头,也有部分农村外出青壮年回乡发展。国家要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五)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战略


国家已经对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进一步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普及卫生健康知识,鼓励全民健身,改善生态和大气环境。中央层面建立了健康中国行动委员会和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下一步需要两个机构之间建立协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关系,要进一步增强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力和协调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之间的“三医联动”改革,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实践层面看,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医生薪酬问题,让医生有稳定的、体面的岗位薪酬,解决看病行医中的过度营利倾向问题。要通过医共体建设,重点解决医疗资源下沉不足的问题;要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薪酬水平,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年轻医务人员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从事医务服务。要运用有效手段解决医药耗材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消除年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转行从事报酬丰厚的医药代理的现象,这也有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还要鼓励医科学校和专业加大力度培养全科医生、妇科医生、儿科医生等重要学科的专门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相应服务需要。总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重要、非常急迫和非常艰巨,需要有更大的决心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