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这样减肥不反弹 > 6.7 减肥误区TOP4:吃盐会致胖

6.7 减肥误区TOP4:吃盐会致胖




很多人说减肥就要低油低盐,低油是对的,但低盐有没有必要还不好说。

虽然少放盐可以让食物的口味变得更清淡,有利于少吃一些食物。但是这对于肥胖有没有改善作用目前还不好说。不管怎么样,也绝不是说少吃盐人就一定会瘦,多吃盐人就一定会胖。

少吃盐减肥,可能是从健美运动员备赛饮食中流传出来的。健美运动员赛前要减脂,一般要有一个少盐甚至不吃盐的阶段。但健美运动员这么做,主要是通过节盐来限制钠的摄入量,进而减少皮下水分,让肌肉线条更漂亮,并不是用节盐来减少肥肉的。

另外,盐摄入很少,身体水分潴留会减少,人失去一部分水分体重肯定会降低。但这是体重降低,而不是减肥。另外,我们不可能永远吃很少的盐或者不吃盐,正常吃盐之后,体重又会反弹回来。

说到吃盐,顺便说一下该不该吃碘盐的问题。

过去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碘盐、碘油安全性的声明》里说,在高碘环境中正常人不发生高碘甲肿,只有一些过敏个体才可能发生高碘甲肿。这好像是说碘盐基本安全,但就我国的数据来看,高碘地区甲状腺肿大率确实不低,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吃不吃碘盐,确实也应该区别对待。

碘这东西很麻烦,需要量和最高可耐受量之间的区间不是很大。用我国成年人的数据来说,推荐摄入量是120微克/天,最高可耐受量只有600微克/天(这个数据比较谨慎)。所以这东西稍不注意就容易过量。

但也不能说长期食用碘盐就一定会造成碘过量的问题,这主要跟地域和饮食习惯有关。土壤、水源中的碘含量往往不均匀,靠海的地方和内陆地区,基础膳食碘摄入量差别很大。有数据说,我国受碘缺乏威胁的地区人口就有3.7亿人。在这些地区,仅仅靠长期食用加碘盐想要达到碘过量,基本是不可能的。

人对盐的摄入量相对稳定,不太可能极大量摄入。而且,人体对碘的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调节机制,吸收多排泄也多。所以一般来说碘盐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我国高膳食碘摄入量的地区,比如海岛地区,会不会因为食用碘盐造成碘过量呢?

2014年《营养学报》有一篇研究[5],对比了我国浙江海岛地区吃碘盐的居民和不吃碘盐的居民的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结果发现,食碘盐者和食非碘盐者比较,甲状腺肿大情况没有显著差别,但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1.97%)明显高于食非碘盐人群(  23.64%);食碘盐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7.21%,也明显高于食非碘盐人群(18.37%)。但这种差异是不是因为碘过量造成的还不好下结论。但研究也提示,海岛地区居民应该注意补碘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碘过量问题。

另外,除了住在海边的人外,我国有些地区水碘也比较高(我国高水碘地区一般在平原或低洼地带,可能的原因是冰川和降水把陆地上的可溶碘汇集到这些地方,没有流入大海),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应该考虑改吃非碘盐。

还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比如过去有些地方用碘剂来消毒奶牛乳头,造成牛奶中碘含量超标,人喝这种牛奶也可能造成碘摄入过量。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情况。总之,可能造成碘过量问题的人群确实应该考虑停用碘盐。

海带、紫菜、海鱼、海贝、虾皮碘含量都很高。这些东西应该吃,但要注意量,不要吃过多。拿鲜海带来说,每天100克足够了。有些海鱼每天吃300克左右,碘就过量了,所以这些食物原则上都要适当限制摄入量。

还有一种说法是低钠盐不能吃,说吃低钠盐会得高血钾症,是“送命盐”。这种说法也太绝对。低钠盐肯定不能跟“送命盐”画等号。但低钠盐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应该说,不正确地食用低钠盐,有造成高血钾症的可能。

低钠盐确实就是高钾盐。低钠盐添加了氯化钾(氯化钾也有咸味)。用氯化钾代替一部分氯化钠,使得低钠盐是一种低钠高钾食品。

低钠高钾饮食,对高血压病人是有益的。因为一般认为,低钾高钠会诱发高血压,补充钾,对降血压很有好处,尤其对于盐敏感个体来说。

中国人的饮食往往是高钠低钾,所以一定程度上倡导吃低钠盐也是对的。但必须区分情况。健康人吃低钠盐一般没有什么影响。高血压病人食用低钠盐一般也有好处,但是服用普利类(比如贝那普利)、沙坦类(比如氯沙坦)或螺内酯这些降压药的人,不宜吃低钠盐,有引发高血钾症的危险。另外,肾功能有基础问题的人,尤其是排尿功能障碍的肾脏病患者,可以低钠饮食,但不要吃低钠盐,有引发高血钾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