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闪电增肌 > 前言



健身增肌圈子很乱。

乱在哪儿?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矛盾。

一个是经验和科学的矛盾。增肌训练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尤其是科学增肌,可以说现在还没有发展起来。

所以,很多人把增肌看得很神秘,只是有一点点朦朦胧胧的了解。

大多数人学习增肌,不是在网上学,就是跟别人学。跟别人学,学到的只是一种个人经验。

经验没价值吗?肯定有价值。但是,增肌是严谨的科学,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个人经验,用科学的语言叫“见证叙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拿健身来说,这种“见证叙述”非常常见。比如一种补充剂,很多人会说我喝了管用,你也喝吧!一种训练方法,有人会说,我就这么练,效果特棒,胳膊粗了两圈!你这么练就对了。

大多数人会对这种个人经验深信不疑,甚至现在很多人在网上还专门问,“谁用过××牌子的补充剂?出来说说。”

但是,经验毕竟只是经验,不是科学,不能作为科学证据。用经验指导训练,很容易出问题。

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人的情况不能说明问题,样本数量太少。一个人的经验用到无数人身上,这怎么行?这个道理不必多说,很简单。

第二个原因就是,个人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会找成功的原因,但是找得对不对是个问题。

比如有的人用了一种训练方法,觉得好。但是增肌只跟训练有关吗?它还跟饮食大有关系。如果有一阵子训练效果更好一些,可能是饮食做到位的原因。

而科学实验,则要尽可能地把干扰因素排除掉或者控制住,不同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被试的饮食要求起码要是一样的。

此外,增肌效果还不仅仅跟训练、饮食有关,它还跟个体差异、训练年限、恢复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系。

第三个原因就是安慰剂效应。

在科学哲学界有句话很有名,叫“在本世纪(20世纪)以前,整个医学史,只能说是安慰剂效应的历史。”

安慰剂效应的力量非常强大,比如有数据显示:安慰剂效应的“有效率”,在抑郁症治疗中是29%,在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是36%,在偏头疼治疗中是29%,在食道炎治疗中是27%。而且,还有人“神奇”地对安慰剂成瘾,不吃不行,剂量还越来越大。

增肌训练也是一样,同样逃不过安慰剂效应。各种补充剂,吃了觉得有用,就真的有用吗?各种训练方法,感觉好,就是真的好吗?

所以,经验虽然有价值,但是在增肌这件事上,还是要相信科学,遵从科学。科学是什么?是学术书、学院派。但是这些东西,读者一般接触不到,也“啃”不动。

而本书就是把这些难啃的、枯燥的学术知识,用通俗的话总结出来,让健身新手在一开始就接触到最科学、最严谨的健身知识,少走弯路。

健身增肌圈子里的第二个矛盾,就是训练和饮食的矛盾。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只会练不会吃”。

实际上,增肌效果跟饮食的关系非常非常大。“只会练不会吃”,增肌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让人白练。

但是,增肌饮食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非常复杂,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大量的学习研究,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而增肌训练则相对直观,相对容易讲出个“门道”,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讲增肌训练多、讲增肌饮食少的原因。

市场上也有很多健身书,但是系统地讲训练营养的少之又少。而本书专门用两章来讲训练营养的内容。

健身增肌圈子的第三个矛盾是增肌和减脂的矛盾。

很多人知道增肌怎么练、怎么吃,但是不知道减脂怎么练、怎么吃,最后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增肌好不容易长了点肌肉,但是脂肪也跟着长了,身体变得又肥又壮,既不好看,也不一定健康。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增肌后发现脂肪也增加,所以又想要减脂。而减脂的时候,因为方法不对,可能脂肪减了,但把辛辛苦苦练出来的肌肉也减掉了。这种情况,即使在健美运动员那里也不少见。

增肌者减脂,跟普通人群差别很大,对饮食、训练、有氧运动要求更高。总的来说,想减脂时不把肌肉也减了,就需要一套完备的方法。本书最后一章就专门介绍了健身增肌训练者怎么减脂的问题,从饮食到运动,事无巨细,全面透彻。

对健身增肌者来说,这是一本通俗、全面、深入、有效的系统增肌书,是一本很值得用心去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