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闪电增肌 > 第二天的酸痛——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第二天的酸痛——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说起训练频率和恢复,很多人会想到训练后第二天的肌肉酸痛。

做过力量训练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训练完没事,第二天,训练的部位肌肉开始疼,一用力就疼,一碰也疼。一般要疼一两天,甚至有时候会疼三四天。

因为这种酸痛感不是训练后马上出现的,而是第二天(有的人甚至更晚)才出现,所以学术上将这种现象叫作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酸痛的呢?目前还没有明确。1902年,运动医学界开始研究延迟性肌肉酸痛,陆陆续续提出过一些理论,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其实也不奇怪,学医的同学都知道,人体的疼痛机制本身就非常复杂,所以延迟性肌肉酸痛真的很难解释。

不过民间有许多说法,最有市场的就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训练产生了乳酸,乳酸没有排出去,所以第二天就开始酸痛了。很明显,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如果真的是乳酸排不出去导致的,那为什么当时不酸痛,非要等到第二天?

力量训练的确会因为糖类的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但是乳酸产生的同时也在清除,肌肉中的乳酸清除速度很快,即便是血乳酸,在运动后的1~2个小时内也会清除干净,根本不会等到第二天去让你的肌肉酸痛。

这种荒唐的解释还引发了另一种说法,说训练后必须拉伸、排酸,否则第二天肌肉就会酸痛。既然肌肉酸痛跟乳酸没有关系,那这种说法也就毫无落脚之地了。而且,运动后拉伸对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也无效。

那有人会问,到底该怎样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呢?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方法。虽然诸如冷疗、按摩、超声、电流疗法、牵拉、加压包扎,还有高压氧疗法和运动疗法等被提出来,但从大量综合研究来看,效果都不怎么样[6]。目前公认的特别有效的方法还没有。

【划重点】

延迟性肌肉酸痛跟乳酸无关,目前还没有公认、有效的缓解方法。

所以,如果不喜欢延迟性肌肉酸痛,那么预防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离心运动更容易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从我们的经验上看确实也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密集离心运动可能就是下楼梯,还有下山,这对腿部肌肉来说,都是典型的密集离心运动。经常不活动的人,突然做这类离心运动之后,第二天往往肌肉就会出现酸痛。

延迟性肌肉酸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越不习惯的运动动作,越容易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比如我们练肌肉,老用一个动作来练,慢慢地,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感觉也越来越不明显。但同样的肌肉部位,如果换个新动作,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感觉又会很明显了。

其实练肌肉的人,往往很喜欢延迟性肌肉酸痛。一方面,酸痛期间都伴随着肌肉的肿胀感,很有感觉;另外,很多人认为,训练后第二天肌肉酸痛就代表练到位了,所以心里很有满足感。

那么,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否能代表肌肉训练到位了呢?目前还不能下结论,但可以这么说,延迟性肌肉酸痛很可能与肌肉增大关系密切。比如有些研究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可以使肌肉卫星细胞大量增殖,我们知道,卫星细胞负责肌肉的修复再生。所以,很可能,注意是很可能,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让我们肌肉增长的一个因素。

但这仍然只是一种可能性。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要“唯延迟性肌肉酸痛论”,认为只要不疼,就是没练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重视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是新手。比如说一个新手刚开始练肌肉,练完了没有酸痛感,那可以肯定地说他没练到位。

对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人来说,不酸痛,可能提示你需要换动作了。所以总的来说,酸痛可能还是比不酸痛好。

【划重点】

肌肉酸痛可能对增肌比较重要,但是不能用肌肉酸痛与否作为衡量是否增肌的唯一标准。

常有人问,为什么我怎么练都没有酸痛感?这怎么办?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训练老手。如果想追求延迟性肌肉酸痛,一个是可以换动作,用新的动作产生对肌肉新的刺激。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强调离心收缩的过程。比如可以专门增加一个纯离心组,使用大负重单做离心训练,但是要注意安全。

很多人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肌肉酸痛期间该不该继续训练?一般不建议。

延迟性肌肉酸痛期间,肌肉收缩力会降低,而且肌肉运动单位的募集模式还可能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因为有一部分肌肉纤维出现了明显的损伤。总之在肌肉酸痛期间,最好不要进一步做大重量的训练,否则导致肌肉严重损伤的可能性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