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 > 恐怖的黑色暗示

恐怖的黑色暗示




70多年前,匈牙利有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遭遇了失恋的打击,悲痛欲绝,谱写了一手钢琴曲,名叫《黑色的星期天》。让人称奇的是,这简直就是一首杀伤力极强的魔曲,在这首曲子存在的13年里,数百人听过它后莫名自杀。一时间,神秘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欧美。关于《黑色的星期天》导致听者死亡的各种传闻,因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真假。不过,故事依然耸人听闻:

在柏林,一位售货员在誊抄《黑色的星期天》的歌谱后自缢;

在罗马,一位行人听到街边的乞丐在哼唱《黑色的星期天》的调子,居然立刻停下来,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乞丐,然后投河自尽;

在比利时,一名匈牙利人在酒吧里听乐队演奏这首《黑色的星期天》的管弦乐后,竟掏出手枪将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

纽约一名性格开朗的打字员,听说《黑色的星期天》使人伤感,便借了这首乐曲的唱片回家听,次日也死在家中;

在意大利米兰,一位音乐家不相信此曲具有如此的魔力,便试着在自家客厅里用钢琴弹奏了一遍,也死在钢琴旁,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这首乐曲的旋律太残酷了,这不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曲子,毁掉它吧,不然会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丧命。”

由于自杀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匈牙利政府宣布禁止这首曲子的发行,英国BBC电台也禁播它,随后美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电台也纷纷效仿BBC。这首乐曲被冠以“匈牙利自杀歌”的称号,人们称之为“魔鬼的情书”,因而被查禁。

音乐真的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或许音乐本身并没有这种能力,只是它让人产生了消极甚至绝望的心理暗示,就如同“四面楚歌”一样,都是利用了人们微妙的心理。一方面,《黑色的星期天》确实流露出那种摄人心魂的绝望情绪,加之关乎此曲的传闻报道,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暗示,为此曲增加了一个意外的“杀伤力”。一方面,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经济大萧条,人们听到悲观音乐后难免产生共鸣,并因此自寻短见。有些人的心理暗示性非常高,极易被刺激。在听到《黑色的星期天》后悲情难解,一时想不开而选择自杀。再说,听过这首曲子的人多得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出现异常,也不是每个人听后都自杀的。可见,《黑色的星期天》不能杀人,我们不应把它妖魔化。

我们经常会被暗示影响。哪怕你是个有主见的人,如果有人跟你说坐飞机容易晕机,没准在飞机起飞后,想起他的话你就开始紧张,头也晕乎乎的,最后真的吐了呢!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原来的同事整天愁眉苦脸的,她本来性格开朗,可后来也变得抑郁起来了。这都是心理暗示惹的祸。不良的心理暗示害人不浅,能让没病的变成有病,病轻的人变得病重,聪明的人变得愚笨。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不良的心理暗示甚至能置人于死地,除了《黑色的星期天》外,下例中的电工也是死在消极暗示的手里。

一个电工总担心自己会触电。一天,他不小心碰到了一根电线,立刻倒地而死,并出现了触电致死者的所有症状: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与紫蓝色。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验尸时却没有发现电流从他体内通过——他是被自己害怕触电的自我暗示杀死的。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缺少安全感,过度关注个人安全或担心自己铸成大错时,就容易产生行为失控的冲动心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它会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担心与恐惧的地方。在上例中,是触电这种意念对电工的身心产生了影响,让他的机体产生了与之对应的症状。

大凡看过《越狱》的人都不会忘记剧中那个叫D.B.库帕的男人。你可知道,在美国历史上,确实有D.B.库帕这个人,而且他还是位不简单的“英雄”。FBI寻找了他整整36年,却一点儿线索都没有。很多人将D.B.库帕当做偶像,钦佩他总能漂亮地逃脱。

D.B.库帕是个抢劫犯。我们周围的抢劫犯无非是劫钱、劫色、劫人,D.B.库帕劫的是什么呢?是一架客机。怎么样,雷到你了吧!不过,这种事也不罕见,在国外经常发生。罕见的是,D.B.库帕拿到劫来的20万美元纵身跳出飞机,从此消失了。

唯一一个见过D.B.库帕的人就是空姐佛罗伦斯·斯查弗尼,但是,此案之后,她一想起这件事就神情紧张,双手不停地颤抖,害怕D.B.库帕找到并铲除她这个证人。弗罗伦斯经常神经质地检查车下是否藏有炸弹。

先别笑话佛罗伦斯·斯查弗尼过于紧张。在经历过危险之后,人们常留下心理阴影。虽然明知道自己安全了,因为心有余悸,还有诸多的担忧,慢慢地就会变得疑神疑鬼,害怕曾经的恐怖场景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就会跟佛罗伦斯·斯查弗尼一样。这也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消极暗示就像人生的地雷,一旦踩到,后果将不堪设想。你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并经常反思一下,哪些消极的东西需要从大脑中清除掉,如果不及时掐灭它,你将会受到何种影响。当你看清这些暗示的本质之后,你自然就变成了不良心理暗示的绝缘体。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从好的方面对事情进行解释,变消极结果为积极结果,变抱怨为努力。

切记,你的潜意识不会识别“开玩笑”,它会把什么都当成是真的来接受。

延伸阅读

人们对《黑色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的原版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真正的原版是长达50分钟的钢琴曲,有人说原版是弦乐曲,有人说原版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音乐大学的保险柜里锁着,有人说原版已经销毁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正能听到的都不是原版,人声版的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我们能听到的《黑色的星期天》虽然依然很伤感,但是曲子已经被改动过很多了。即便如此,它仍旧堪称魔曲,只要有它在的地方,死亡的气息就始终笼罩在周围,脆弱、胆怯的人甚至闻名丧胆、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分析过此曲,据说此曲的音阶超越了人的承受限度(不和谐音阶),所以那么多人受不了(其实主要是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越听越忧伤,以致最后绝望地了断此生。

互动游戏

有4个场景,你喜欢哪一个?

A.你和好友的合影

B.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C.漂亮的别墅

D.一尊如来佛像

解析:

A.疲于应对各种关系,你厌恶虚伪,却只能继续伪装自己。

B.工作压力很大,力不从心。你想早点儿从繁忙中解脱出来,旅游、唱歌,或是睡个懒觉。

C.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并经常为此苦恼。

D.相信善有善报,对各种灵异之事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