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 > 5 为什么很少有人使用定投策略

5 为什么很少有人使用定投策略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必然会越来越好奇,甚至干脆是狐疑:

定投策略既然这么神奇,怎么最终采用这个策略的人那么少呢?!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之前你也看到了,绝大多数人事实上都在定投,只不过,他们的投资标的是房产,并且,基于社会定义的惯性,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犯了投资的大忌:借钱投资——借钱投资是最危险的,别说投资了,在投资之外也应该做到永不借钱,这可能是对普通人来说最朴素靠谱的忠告。全世界范围内,每当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因为还不起房贷而跳楼自杀的案例从来都不罕见。当然,正在犯错的人都不是故意的,甚至都是理直气壮的,不信你去问问那些贷款买房的人,他们会言不由衷地向你讲述一套他们自己并不十分理解却又已然相信的“杠杆逻辑”——好像换了个名字就不是借钱似的。

很少有人使用定投策略这个事实跟一种常见心理有关。我把它叫作“简单恐惧症”。

绝大多数人都有简单恐惧症,他们不信任简单的原则、简单的方法、简单的道理,他们总是以为太过简单的都不可能有效,或者反过来说,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不可能是简单的,他们武断地认为真正有效的肯定是复杂的,以致他们总是忽略事实:

复杂并不等于高级,进而,高级并不见得有效。

最惊人的例子与你常用的行李箱有关。人类发明轮子大约是在6000年前,可往行李箱上装轮子却是1970年才开始的,并且在头20年里,一直不畅销……在此之前,甚至连火车、飞机都发明了的人类竟然要么吃力地扛着行李,要么歪着腰拎着箱子——甚至时不时因此而受伤。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案,需要几千年才被“发明”出来呢?因为基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忽略简单的解决方案。

之前你也看到了,交易市场上最聪明的人一致地给出了选择投资标的的最佳且又免费的建议,绝大多数人却视而不见;指数基金这个最靠谱却又最简单的“跟上整个经济发展”的投资标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视而不见。他们都是“简单恐惧症”患者。

我总是相信,这世界上有很多非常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可以让所有人避开所有的坑。然而,基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总是选择另外一些复杂间接花哨的手段去浪费自己的生命。

当年在教英语的时候,我就发现,折腾那么多干吗啊?每天早上朗读一小时,比啥都强。英语学得不好,很简单啊,说少了。没有啥别的原因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每次这么说的时候总是得不到认同。大抵上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怎么可能你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呢?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的那么多困难那么多坑其实完全就是自己挖的。所以,他们四处花钱报班,寻找各种奇怪的所谓方法捷径,到最后,最多只不过是求得了一时的心安,而后依然在坑里继续被自己折磨。

我教写作的时候也发现同样的问题。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坚决不干:提高有效阅读量。这道理很简单啊,没有输入哪儿来的输出啊!我从来没见过,也无法想象一个阅读量很小的人会写出让很多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的内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察和猜想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也是这么说的呢——《莫言十一学校演讲:阅读是创作最好的老师》。要么是整天缠着写作老师要各种神奇的写作技巧,要么是花钱报班学会了标题党之类的各路歪门邪道,偏偏就不干最简单直接粗暴有效也是最应该干的事儿:多读书,少废话!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谓的养生。其实最简单直接粗暴的方法就是持续锻炼。从科学角度来看,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方式。然而人们偏不!各种五花八门的歪理邪说才最有市场。喝这个吃那个,这个不行,那个不能,但坚决不锻炼。也不知道想干吗。当然最搞笑的是减肥药市场。每年全球都有几百种,甚至可能是上千种减肥新品粉墨登场。这些东西无一例外被证明为无效,但,生生创造出了消费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干吗不锻炼呢?他们说锻炼反人性……

定投只有一招一式。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有一招一式的定投没什么了不起——太简单了。简单与复杂之间,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复杂,因为复杂总给人感觉更高级,或者让人误以为更高级。但,请千万注意,定投的最大威力恰恰就来自它只有一招一式。因为,只有一招一式的结果就是,定投的你完全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你只要做就好了。你只有一个动作,也是唯一的动作,而且那个动作永远不会出错。

那些自以为有很多把式的人呢?纯逻辑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他们的劣势在哪里了。

比如,在投资动作上,定投者只有一个动作,就是买。进而,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隔一段时间重复的也只有这一个动作,买。

而那些有很多把式的人,或者说非定投者呢?他们要“在该买的时候买”,随后还要“在该卖的时候卖”。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呢?”他们往往实际上并不知道,只是以为自己知道而已。

如果,他们每次都能做对,该买的时候就真的买了,该卖的时候就真的卖了,并且还能连续做对——那该有多好啊!可事实上呢?除非每次都有神助,否则的话,基本上他们总是有一半的概率在该买的时候选择了卖,接下来同样也总是有一半的概率在该卖的时候选择了买,结果是,他们只因为多了一招一式,就把自己的成功概率从100%降低至了25%!

别不服气,你会觉得“我怎么可能每次都有一半的概率出错”?!行,就算你每次都有八成的把握,那实际上你总是正确的概率也只有80%×80%=64%的成功率,比100%低得多了!更何况,如果你真的肯用自己的钱不断试错,你会确定地得到一个结论——别说八成把握了,六成把握都很难!甚至,做到六成把握都是相对的高手了!可若是六成把握的话,次次都成功的概率是36%而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最终会感觉自己的一切操作全都是错的。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短期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漫步,因此根本不可能总是正确预测的话,你就会明白,他们的成功率就是50%×50%=25%,不偏不倚。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不仅仅比一招一式只多出来另外一招一式,他们的把式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他们不仅短期不断买卖,他们还在若干个标的之间频繁更换车道——保证每次都能正确地更换车道,这概率本来就没多少,他们还反复换!就算每次有80%的成功概率,前后连续换上四五次之后,那成功率就绝对掉到40%以下了!

所以,他们的感觉一点儿都没错,因为折算下来出错的概率总是更高。

而那些不断研究各种技术的投资者更惨,他们何止两招两式啊,他们的把式太多了!随便读本什么投资宝典就感觉自己恍然大悟,随便听个什么大师讲座就醍醐灌顶,忍不住要马上把新学到的把式演练一遍……在其他领域,这种心急火燎地寻找并应用新把式,绝对是好习惯,可偏偏在投资领域,这个习惯会害死人——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都是这样被自己害死的,因为普通人哪儿有那么奢侈哪儿有那么多试错机会啊?

以我多年的教师经验来看,绝大多数人有“简单恐惧症”的原因在于他们从未有过真正的一技之长。磨炼任何真正的一技之长,真正的核心在于长期重复——用时髦的词,叫“刻意练习”。磨炼任何技能所需要的长期重复,都是简单的,简单到枯燥的地步,枯燥到绝大多数人都会放弃的地步。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经常有人问我写作的诀窍,除了多读之外,只有另外四个字:多想、多写。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每天写三千字,从未间断。所以,当我有一天说,我在过生日那天整理了五万字,一本新书初稿完成的时候,“无他,手熟尔”。

拥有真正的一技之长的人,都知道简单的重要性。甚至,他们经常会反过来思考:我现在这个方式太复杂了,说明它肯定不靠谱、不高效、不够酷,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方法呢?直到有一天,他们找到那个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方法、方式、原理、方案的时候,才会大喜过望,觉得自己终于成功了,甚至忍不住大喊:Eureka!——阿基米德从浴缸里跳出来时大喊大叫的就是这句话。

大多数人是反过来的。他们逃避了枯燥的同时,并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进而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有什么更高级、更有效的方法,有什么捷径、有什么窍门、有什么秘密……否则也没办法向自己解释为什么就是没做好、没做到。一次次的自我欺骗,终于把自己的逃避装进了潜意识,而后终身受其左右却不自知,罹患“简单恐惧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也找不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