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字母缩写


AMPA  受体(AMPA  receptor):全称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rionic  acid)受体。谷氨酸的两种突触后受体之一。它在响应正常突触传递时激活。(对照NMDA  受体。)

CPEB:全称胞质型多聚腺苷酸化原件结合蛋白(Cytoplasmic  Polyadenlyation  Element-binding  Protein)。调控突触中蛋白质的合成。CPEB  被认为在长时记忆的固化中起作用。

CREB:全称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由环腺苷酸和蛋白激酶  A  通路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CREB  激活负责长时记忆的基因。(参见环腺苷酸;蛋白激酶  A。)

D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携带基因的物质。DNA  由称作核苷酸的4种亚单元组成,包含了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指令。DNA  中编码的全部遗传信息的很大一部分在脑中表达,比身体其他任何器官都多。(参见染色体。)

GABA:全称伽马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导致睡眠、肌肉放松和情绪性活动减弱等效应。

MAP  激酶(MAP  kinase):全称丝裂原活化蛋白(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这种激酶常常与蛋白激酶  A  结合来引发长时记忆。在海兔中,它被认为作用于  CREB-2(CREB  介导的转录过程的阻遏蛋白)。(参见CREB;蛋白激酶  A。)

NMDA  受体(NMDA  receptor):全称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受体。谷氨酸的两种突触后受体之一。NMDA  受体在长时程增强中扮演关键角色。(对照AMPA  受体。)

RNA:全称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与  DNA  相关的核苷酸,这类核酸包括信使  RNA。



B


苯二氮平类(benzodiazepines):一类抗焦虑药和肌松药,包括地西泮(安定)和劳拉西泮(阿提凡)。苯二氮平类通过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结合来抑制突触传递并增强  GABA  对神经元的效应。

表达(expression):参见基因表达。

不随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关注于内部或外部某个特定刺激(通常是强烈的、有害的或其他高度新异的刺激)的注意,是对该刺激的某些方面做出反射性反应的产物。

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神经元发出一个动作电位后,它会提高产生下一个动作电位的阈值,阈值被提高期间称作不应期。

布洛卡区(Broca’s  area):位于左侧额叶皮层后部的一个区域,对语言的表达至关重要。(对照韦尼克区。)



C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内隐联结学习的一种形式,人或动物通过其得到的奖赏或惩罚而学会是否采取行动(该行动不是已经存在的反射)来响应一个原本中性的条件刺激。也称工具性条件作用。①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神经细胞膜电位朝向更负数值的变化。超极化降低了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因此具有抑制性。(对照去极化。)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参见内隐记忆。

齿状回(dentate  gyrus):参见脑回。

重组  DNA(recombinant  DNA):由原本不相干的两个  DNA  分子结合而成的  DNA  分子。

传导(propagation):神经脉冲沿着神经元传输的过程。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一种使用大型磁体进行活体成像的非入侵技术,用于大脑结构可视化。

刺激(stimulus):引发反应的任何事件。刺激具有4种属性:形态(通路)、强度、持续时间和位置。



D


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大脑半球位于脑的两半边,通过一个称作胼胝体的大轴突束相连,以确保意识经验的统一性。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和三个位于深处的结构:基底节、海马体和杏仁核。(参见脑。)

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大脑半球的外部覆盖物。它分为4个脑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结合递质或激素(第一信使),然后激活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第二信使),引发整个细胞的反应。(对照离子通道型受体。)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催化其他蛋白质磷酸化,因而修饰其功能的一种酶。

蛋白激酶  A(protein  kinase  A):环腺苷酸的靶点,这种酶使得靶蛋白磷酸化。它由4个亚单元组成,两个调控亚单元起抑制催化亚单元的作用,两个催化亚单元使得其他酶磷酸化。

蛋白质(protein):由一条或多条氨基酸链组成的大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复杂三维结构。蛋白质在有机体中起调控、构造和催化作用。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当神经递质与细胞表面特定类型的受体结合时,细胞内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环腺苷酸是神经元中常见的第二信使。(对照第一信使;参见环腺苷酸;代谢型受体。)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的神经递质或激素,它激活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第二信使)。

递质(transmitter):参见神经递质。

递质门控通道(transmitter-gated  channel):这种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受到其结合的化学信使(比如神经递质)的调控。结合的递质能够直接调控离子的运动或导致第二信使的激活。递质门控通道可以是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它们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交流,而电压门控通道则参与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对照电压门控通道。)

电极(electrode):一种由玻璃或金属制成的针状传感工具。玻璃电极能插入一个神经元,用于记录跨膜电活动。金属电极用于从细胞外部进行记录。

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进行连接之处,通过流经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处的电流来传递信号。(对照化学突触。)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这种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是对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做出的反应。神经元的电压门控通道能够透过钠离子、钾离子或钙离子。比如,根据通道性质和它处在细胞上的位置,电压门控通道能够产生动作电位或让钙离子流入来引发神经递质释放。(对照递质门控通道。)

顶叶(parietal  lobe):大脑皮层的4个脑叶之一。它位于额叶和枕叶之间。顶叶加工触碰、压力和疼痛等感觉,在将多种感觉整合成一种体验时很重要。(对照额叶;枕叶;颞叶。)

定位理论(localization):该理论认为特定功能由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执行。(对照总体活动理论。)

动态极化(dynamic  polarization):该原理指出一个神经元中信息的流动是单向可预测且保持不变的。

动物行为学(ethology):在动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研究其行为的学科。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一个沿着轴突传导到神经元的突触前终端的大型短暂电信号,振幅是1伏的十分之一,持续时间为1到2毫秒,传导不会失败或衰减。在突触前终端,动作电位引发将神经递质释放到靶神经元的进程。

多巴胺(dopamine):大脑的一种神经递质,在长时程增强、注意控制、随意运动和认知,以及许多兴奋剂(如可卡因)的作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巴胺缺乏会导致帕金森氏病,多巴胺过量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E


额叶(frontal  lobe):大脑皮层的4个脑叶之一。额叶主要参与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推理、计划、言语和运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额叶是紊乱的。(对照枕叶;顶叶;颞叶。)



F


翻译(translation):基于遗传密码从信使  RNA  生产蛋白质的过程。

繁殖(propagation):在朊病毒中,某种形式的朊病毒不断自行复制的过程。

反射(reflex):对一个刺激做出的不需要学习的不随意反应。以脊髓反射为例,这些反应受到脊髓的介导而不需要发送到大脑的信息参与。(对照随意注意。)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一个基因被移出或导入小鼠基因组的基因技术。这一遗传性改变的效应用于测试一个特定假设的正误。

非门控通道(nongated  channel):神经细胞膜上的通道,被动地引导离子(最常见的是钾离子)跨过细胞膜。通过这些通道的离子流对细胞的静息膜电位负责。也称静息通道。(对照门控通道。)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总会造成明显反应的奖励性或厌恶性刺激。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交叉学科,试图在细胞大分子水平理解生命过程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复制(replication):双链  DNA  的拷贝的形成过程。两条  DNA  链分开,每条链作为一个模板或称母链,接着被复制。新链或称子链成为互补链。



G


钙离子(calcium,Ca2+):带正电的钙离子是神经递质释放所必需的。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控制的钙离子内流引发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感觉(sensation):触觉、痛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三种主要功能类型的神经元之一。感觉神经元把从感受器接收的环境刺激的信息传递到感觉通路上的其他神经元。(对照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受器细胞。)

感受器细胞(receptor  cell):对特定物理性质,比如触碰、光或温度做出特异性反应的感觉细胞。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感受到的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它激活了一个特定的感觉神经元。比如,视网膜上一个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会响应视野中左上部分的一个光点。

高级皮层(higher-order  cortex):大脑皮层中的几个区域,加工来自初级感觉或运动皮层的信息。

高级心理加工过程(higher-order  mental  processing):发生在初级感觉或运动皮层更高一级的神经元加工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该心理学学派尤其关注视知觉,强调知觉的发生是脑中的感觉信息基于对一个客体及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重构而成。

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参见操作性条件作用。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短时记忆的一种独特类型,部分通过前额叶皮层起作用,它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里整合即时的知觉并把它们与过往经验的记忆进行结合。工作记忆是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的行为所必需的,比如开展一次谈话、添加一列数字,或者开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种记忆存在缺陷。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一种使用大型磁体来探测大脑血流和氧气消耗变化的非入侵生物医学成像技术。比如在进行一项认知任务的过程中,神经元更活跃的区域的血流和耗氧量会增加。

谷氨酸(glutamate):在大脑和脊髓中常见的一种氨基酸,是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H


海马体(hippocampus):海马体是外显记忆的存储所必需的。这是一个位于大脑半球颞叶深处的结构。海马体、齿状回和下托组成了海马结构。

核苷酸碱基(nucleotide  base):DNA  或  RNA  的基本构件。组成基因密码的通常是4种。DNA  的4种碱基是胸腺嘧啶、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RNA  中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

核团(nucleus,复数nuclei):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团功能上相关的神经元细胞体。在无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群组形成的是神经节。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神经元释放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之处,化学信号与相邻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造成接收到信号的细胞兴奋或抑制。(对照电突触。)

还原论分析(reductionist  analysis):即还原论(reductionism)。这种科学方法通过消除研究对象具有的一些对其功能来说不是必需的特征,从而分离出最重要的特征。它涉及为一个更复杂的对象创造出一个简单模型,因为这个更复杂的对象可能过于复杂而难以有效地对其进行研究。

环腺苷酸(cyclic  AMP):全称腺苷-3’,5’-环化一磷酸(cyclic  adenosine-3’,5’-monophosphate)。在细胞中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的分子,引发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环腺苷酸激活一种环腺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后者作用于并修饰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包括离子通道和调控  DNA  转录成  RNA  的蛋白质。(参见磷酸化;蛋白激酶  A;第二信使;转录。)



J


基底节(basal  ganglia):位于两个大脑半球深处的一组脑结构,协助调控运动和认知。基底节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和黑质。壳核和尾状核合起来称作纹状体。

基因(gene):DNA  的一段特异性序列,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包含合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指令。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于有机体  DNA  编码的特异性遗传信息生成蛋白质的过程。

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产生的化学物质,起到信使的作用。激素通常是由内分泌腺直接分泌进入血流,它们通过血流运动到靶点。(参见内分泌腺。)

脊髓(spinal  cord):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控制四肢和躯干的运动,加工来自四肢和躯干的皮肤、关节及肌肉的感觉信息,还控制自主神经功能。(参见脑。)

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一种不随意运动,由感觉输入引起,通过仅限于脊髓的神经环路产生。

记忆(memory):学习到的信息的存储。记忆至少存在短时(几分钟到几小时)和长时(几天到几星期)两个阶段。它还具有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参见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钾离子(potassium,K+):带正电的钾离子是神经系统功能所必需的。静息神经元内部的钾离子浓度高于外部。

介导环路(mediating  circuit):参与反射动作的主要环路,它由直接参与反射的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对照调节环路。)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伊万·巴甫洛夫发现的一种内隐学习的形式。一个对象学习将一个原先中性的条件刺激与一个通常引起反射动作的非条件刺激进行联结。比如在狗的实验中,食物的呈现(非条件刺激)通常引起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如果铃声(原先中性的条件刺激)持续与食物配对,狗就会学到将铃声与食物进行关联,于是,只要它一听到铃声,不论食物是否出现,都会分泌唾液。相反,如果铃声与对腿部的电击(造成狗抬腿)配对,狗很快会在只听到铃声时就抬起腿。

精神病学(psychiatry):关注正常与异常心理功能的医学领域。临床精神病学处理诸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滥用等疾病。

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神经细胞膜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电荷差,是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中,静息膜电位约为–60到–70毫伏。



K


可塑性(plasticity):突触、神经元或脑区对其用途或者不同刺激模式做出反应而改变自身性质的能力。又称塑性变化(plastic  change)。

空间地图(spatial  map):外部环境的内部表征。存在于海马体中,由许多位置细胞结合而成。认知地图的一种类型。

空间记忆(spatial  memory):外显记忆的一种形式,涉及在空间中寻找路线。



L


离子(ion):带有净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在神经细胞膜内部和外部发现的主要离子有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以及有机离子,比如某种氨基酸。

离子假说(ionic  hypothesis):该理论由霍奇金和赫胥黎建立,认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跨过神经细胞膜的运动是分别受到调控的,它们导致了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离子通道(ion  channel):参见通道。

离子通道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横跨细胞表膜的蛋白质,包含一个递质结合位点和离子能够从中经过的通道。它与合适的递质的结合会直接开启或关闭离子运动的通道。(参见递质门控通道;对照代谢型受体。)

连接特异性(connection  specificity):卡哈尔根据神经元形成的特异性功能连接而提出的原理,基于三个解剖学观察:第一,神经元和其他细胞一样,各个神经元之间由细胞膜分开;第二,神经元不是不加区分地相互连接或形成随机网络;第三,每个神经元只与特定的突触后细胞在特定位点(突触)进行交流。

联结性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一个实验对象(一个人或一只实验动物)学习两个刺激或一个刺激与一个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量子(quantum,复数quanta):一个包含大约5000个神经递质分子的小包,由轴突的突触前终端释放。量子被包在突触囊泡中。(参见突触传递;突触囊泡。)

磷酸化(phosphorylation):把一个磷酸基团加到一个蛋白质上,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电荷或活性。磷酸化通过称作蛋白激酶的一类特定的酶实施。

颅相学(phrenology):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理论,假定人格特质和头盖骨形状之间存在相关。它认为频繁使用头盖骨下的脑结构会导致这些结构增大,并通过头盖骨上的隆起反映出来。

氯离子(chloride,Cl-):带负电的氯离子,通过GABA来介导神经元的抑制。



M


门控通道(gated  channel):对特定类型的信号做出反应而开启或关闭的离子通道。(参见递质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敏感化(sensitization):非联结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暴露在有害刺激中会对即便是无害的其他刺激产生更强的反射反应。(参见异突触易化。)

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参见静息膜电位。

膜假说(membrane  hypothesis):即便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两侧仍然存在稳定电压差。



N


钠离子(sodium,Na+):带正电的钠离子是神经系统功能所必需的。静息神经元内部的钠离子浓度低于外部。

脑(brain):介导所有心理功能和行为的器官。传统上被划分成若干组成部分:脑干、丘脑和下丘脑、小脑以及两个大脑半球。

脑干(brain  stem):三个解剖学结构——延髓、脑桥和中脑——的集合性术语。位于脑的底部、脊髓上方。脑干加工来自皮肤和头部、颈部、面部关节的感觉,以及如听觉、味觉和平衡觉等特定感觉。此外,它介导维持生命的特定功能,比如呼吸、心跳和消化。脑干的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要通过颅神经。(参见脑。)

脑回(gyrus,复数gyri):大脑皮层外部卷曲的波峰。许多脑回所在位置是不变的,有助于皮层区域的鉴定。两个脑回之间的凹槽称作脑沟。齿状回是海马结构的一部分,它发送信息到海马体。

内分泌腺(endocrine):一类直接分泌称作激素的化学物质到血流的腺体。激素移动到靶组织发挥其效应。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回忆时不需要有意识注意参与的信息存储,通常表现为习惯、知觉或运动技巧,以及联结性或非联结性条件作用等形式。也称程序性记忆。(对照外显记忆。)

颞叶(temporal  lobe):大脑皮层的4个脑叶之一。位于额叶和顶叶的下方。颞叶主要涉及听觉和视觉,以及学习、记忆和情绪的一些方面。(对照额叶;枕叶;顶叶。)



Q


启动子(promoter):位于  DNA  的每个基因上的一个特异性位点。调控蛋白与之结合,进而开启或关闭这个基因。

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额叶最前部的区域,参与计划、决策、高级认知、注意以及部分运动功能。

穹窿(fornix):把信息传入和传出海马体的轴突束。

丘脑(thalamus):脑中的一个主要中继点,它加工从各种感觉系统传到大脑皮层的大部分感觉信息,以及从运动皮层传到肌肉的运动信息。

躯体感觉皮层(somatosensory  cortex):大脑皮层的一部分,位于顶叶,加工触觉、振动觉、压力觉和肢体位置的感觉。(参见顶叶。)

躯体感觉系统(somatosensory  system):该感觉系统关注来自身体表面皮肤的感觉(触觉、振动觉、压力觉、痛觉)和肢体位置的感觉。信号由外周神经系统传到脑部。

去极化(depolarization):细胞膜朝向更正数值的变化,即朝向激发动作电位的阈值变化。去极化增加了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因此具有兴奋性。(对照超极化。)



R


染色体(chromosome):包含有机体遗传物质的结构,通常的形态是紧紧盘绕的双链  DNA  分子与各种蛋白质缠绕而成。染色体复制自身,因此使得细胞能够繁殖并把它们的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参见DNA。)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某个特定外部物理空间在大脑中的表征。一个例证是存在于海马体的空间地图。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旨在研究心理过程的认知心理学概念和方法与研究脑的神经科学的结合。这一结合学科涉及的方法包括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行为神经学和计算机科学。

朊病毒(prion):全称蛋白质感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agent)。一类数量很少的感染蛋白,能够以两种功能不同的形态呈现,隐性构象是不活动的或具有传统的生理角色,而显性构象是不断自行复制的并对神经细胞有害。在呈现为显性构象时,朊病毒能够导致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比如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和人类的克雅二氏病。



S


神经(nerve):即轴突束。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一个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受体结合,改变后者的电流或内部生化事件。神经递质的特异性作用取决于受体的性质。一种神经递质可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受体。

神经环路(neural  circuit):若干神经元形成的相互连接和交流的团体。

神经节(ganglion,复数ganglia):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中、海兔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团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细胞体。

神经图谱(neural  map):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按照拓扑结构有序排列,反映初级感觉器官中神经元的空间关系。大脑还包含一个相似的有序运动图谱。

神经细胞(nerve  cell):参见神经元。

神经学(neurology):医学的经典领域,关注正常人和病人的神经系统(在侧重后者时译作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病学涉及神经系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这些障碍通常不太会影响心理过程。有关障碍包括中风、癫痫、亨廷顿氏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病。神经病学提出了许多认知神经科学尝试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对比,精神病学尝试解决影响心理过程的脑部障碍。

神经元(neuron):任何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人脑包含大约一千亿个神经元,其中每一个神经元形成大约一千个突触。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的相似之处是具有共同的分子装置用于细胞功能,但是它们具有与相距很远的神经元进行非常精确的快速交流的独特能力。

神经元学说(neuron  doctrine):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基本组成元素。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物学的一个领域,尝试通过研究活着的生物体中发生的各种化学通路和反应来理解生命过程。尤其关注蛋白质扮演的角色。

失认症(agnosia):本义是“丧失知识”。无法通过其他功能都正常的感觉通路来有意识地识别客体,比如深度失认症、运动失认症、颜色失认症和面孔失认症(面孔识别的能力受损)。

失语症(aphasia):大脑特定结构损伤导致的一类语言障碍。这类障碍能够造成无法理解语言(韦尼克氏失语症)、无法表达语言(布洛卡氏失语症),或者两者兼有。

试误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参见操作性条件作用。

视觉系统(visual  system):从视网膜延伸到皮层的一条感觉通路,探测环境中的刺激并产生外部世界的图像。

受体(receptor):突触后细胞中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识别并结合突触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化学递质的所有受体具有两种功能:它们识别递质并在细胞内起到效应子功能。比如,它们能够参与控制离子通道或激活第二信使。基于这些控制或激活功能,受体分成两大类:离子型和代谢型。(参见离子通道型受体;代谢型受体。)

树突(dendrite):大多数神经细胞具有的分枝结构,神经元通过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息。

随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关注内部或外部特定刺激的注意,与一个人的遗传易感性相一致。它由内部的大脑过程决定。(对照反射。)



T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在训练之前,不产生明显反应的一种中性刺激。它能够通过经典条件作用与一种非条件刺激形成联结。(参见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在经典条件作用形成之后被条件刺激激发的反应。这一反应与被非条件刺激激发的反应相似。(参见经典条件作用。)

调节环路(modulating  circuit):调节性(非反射性)加工过程(比如敏感化和经典条件作用)的环路,它修饰参与行为的主要环路的功能。(对照介导环路。)

通道(channel):一种跨膜蛋白质,介导离子流入和流出细胞。在神经细胞中,一些通道对静息电位负责,另一些引发膜电位的变化而产生动作电位,还有一些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通过膜电位的变化(电压门控)或与化学信使的结合(递质门控),离子通道会开启或关闭,或者它们会被动地引导离子(非门控或静息)。(对照非门控通道;递质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同突触可塑性(homosynaptic  plasticity):通过激活两个细胞中的一个或者另一个或者同时两个,导致两个细胞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变化(增强或抑制)。

同突触抑制(homosynaptic  depression):习惯化发生时出现的一种神经机制。在同突触抑制中,通过激活两个细胞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同时两个,两个细胞之间突触连接的强度降低。这一降低反应发生在受到反复刺激的同一条通路中。

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交流的特异性位点。一个突触由三个成分组成:突触前终端、突触后细胞和两者间的区域——突触间隙。根据两者间区域的性质,突触可以被分为化学突触或电突触,各自使用不同的突触传递机制。

突触标记(synaptic  marking):突触受到标记、准备好参与长时程增强的过程。

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一个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或电突触影响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性的机制。化学突触传递受到突触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介导,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细胞的受体。电突触传递受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流经连接处的电流的介导。

突触传递的化学理论(chemical  theory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该理论表明称作神经递质的特定化学物质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的中介。

突触电位(synaptic  potential):来自突触前神经元的信号(通常是化学信号)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逐级变化。突触电位可以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一个兴奋性突触电位如果足够强的话,会引发突触后细胞的动作电位。因此,突触电位是一个连接突触前终端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细胞动作电位的中间步骤。

突触后受体(postsynaptic  receptor):参见受体。

突触后细胞(postsynaptic  cell):又称突触后神经元(postsynaptic  neuron)。在突触接收来自另一个神经元的信号的神经元。该信号影响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一个化学突触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空隙。

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突触强度短期或长期的增强或减弱,形成神经元活动的特异性模式。在学习和记忆中至关重要。

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一个被膜包围的囊,包含大约5000个神经递质分子,以全或无的方式在突触前终端释放。(参见量子;突触传递。)

突触前细胞(presynaptic  cell):在突触发送(电或化学)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元。

突触前终端(presynaptic  terminal):突触前神经元轴突的终端区域,带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在此释放到突触后细胞(化学突触),或者在此通过电连接处连接突触后细胞(电突触)。

突触终端(synaptic  terminal):参见突触前终端。

突起(processes):在神经元中能够或将要生成突触的突出部分。(参见轴突;树突。)



W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回忆时需要有意识注意参与的有关人、地点和事情的信息存储。这类记忆可以用文字描述。大多数人提到记忆时所指的是外显记忆。也称陈述性记忆。(对照内隐记忆。)

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需要意识参与的一类学习,涉及有关人、地点和事情的信息的获取。也称陈述性学习。(对照内隐学习②。)

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或自主活动受到位于脊髓和脑干之外的神经元的介导。外周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功能连接。(对照中枢神经系统。)

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位于左侧顶叶,参与语言理解。(对照布洛卡区。)

位置细胞(place  cells):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只在一只动物处于其环境中的一个特定位置时激活,这些细胞一起形成了该环境的一幅认知地图。当动物移动到一个不同的位置时,不同的位置细胞会激活。

纹状体(striatum):基底节的一部分,在运动和认知中起作用。纹状体由壳核、尾状核和伏隔核组成。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纹状体功能异常。它是愉快感觉的中介和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异常位点。(对照基底节。)



X


习惯化(habituation):一种简单、非联结形式的学习,一个对象学习一个无害刺激的性质。这个对象学到忽略该刺激,导致对它的神经元反应降低。

细胞核(nucleus,复数nuclei):细胞的加工中心,包含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核被一层膜包围,这使它与细胞质分开。(参见细胞体;对照细胞质。)

细胞学说(cell  theory):该学说由解剖学家雅各布·施莱登和西奥多·施旺于19世纪30年代提出,认为所有动物体内所有活着的组织和器官都分享一个共同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即细胞,而且所有的细胞都源自其他细胞。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将取自动物的细胞置于实验室受控条件下的一个有盖培养皿中使其生长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生物学的一个领域,试图在细胞、亚细胞结构及其生理过程中理解生命过程,比如生长、发育、适应和繁殖。

细胞体(cell  body):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它包含细胞核及核内的染色体。它生出轴突和树突两类突起,这两者都传导电信号。

细胞质(cytoplasm):细胞内除细胞核之外的所有物质。制造蛋白质的装置位于其中。

下丘脑(hypothalamus):脑的组成部分,紧挨丘脑位于其下方,调控自主活动、内分泌和内脏功能。(参见脑。)

纤维(fiber):即轴突。

小脑(cerebellum):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参与运动控制。它调节动作的力度和幅度,参与运动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参见脑。)

谢弗侧支通路(Schaffer  collateral  pathway):海马体中的一条通路,对外显记忆存储很重要,因此是记忆所必需的突触变化的一个重要实验模型。

信使  RNA(messenger  RNA):携带一个特定蛋白质合成指令的核糖核酸(RNA),将来自细胞核中的  DNA  指令传给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装置。产生信使  RNA  的过程称作转录。(参见翻译;转录。)

信号(signal):突触前神经元的输入或感受器的激活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有两类信号。局部信号是突触电位,它们受到空间限制而且不积极地传导。相反,传导信号是动作电位,它们沿着整条轴突传导到突触终端。动作电位信号在整个神经系统中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动作电位传递的“信息”完全取决于这个活跃的神经元所处的通路。

杏仁核(amygdala):脑中与情绪(比如恐惧)最为相关的一个特定区域。它协调情绪状态的自主和内分泌反应,是情绪性记忆的基础。杏仁核本身是若干核团的集合,位于大脑半球颞叶深处。

兴奋(excitation):突触后细胞的去极化,增加接下来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

兴奋性(excitatory):指神经元或突触使其靶细胞去极化,增加了后者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对照抑制性。)

兴奋性变化(excitability  change):在活动之后神经细胞的阈值变化。

行为主义(behaviorism):在20世纪初期首次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行为研究的唯一合适取向是通过直接观察一个对象的行动。“心理功能”被视为不可观察的。行为主义在行为研究上与认知取向形成对照,后者在最近数十年主导了心理学研究。

学习的神经性模拟(neural  analog  of  learning):模仿学习实验中使用的感觉刺激的尝试。通过在一个分离出的神经节中电刺激终止于靶神经细胞的轴突。

血清素(serotonin):脑中的一种调节性神经递质,参与抑郁、焦虑、摄食和冲动性暴力等情绪状态的调节。



Y


延髓(medulla):脑干的一部分,直接位于脊髓的顶端。延髓是负责多个至关重要的自主神经功能的中心,包括消化、呼吸和心跳控制。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一种化学神经递质,由运动神经元释放于其与肌肉细胞之间的突触或者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意识的神经性相关物(neural  correlate  of  consciousness):人在投入一个需要有意识注意参与的活动时,神经元中所发生的过程。

易化(facilitation):两个细胞之间突触连接的强度受到增强的过程。

异突触可塑性(heterosynaptic  plasticity):通过激活第三个细胞或者一组细胞,导致两个细胞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变化(增强或抑制)。

异突触易化(heterosynaptic  facilitation):敏感化发生时出现的一种神经机制。在异突触易化中,通过激活第三个细胞或者一组细胞,两个细胞之间突触连接的强度受到增强。

抑制(inhibition):细胞膜朝向更负数值的变化,阻止或降低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

抑制性(inhibitory):指神经元或突触使其靶细胞超极化,降低了后者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对照兴奋性。)

抑制性反馈(inhibitory  feedback):环路中的一个神经元激发了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着这个中间神经元又抑制了最初激发它的那个神经元。这类环路是自调控的一种形式。

有机离子(organic  ions):包含碳原子并带电荷的分子(包括一些氨基酸和蛋白质),参与生物学过程。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三种主要功能类型的神经元之一。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传递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并把它转换成运动。(对照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介导运动及其他活动功能,与接收并加工刺激的感觉系统相对。



Z


增强(potentiation):一个神经元的活动导致其与靶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增强的过程。长时程增强是突触前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反应的持续性增强(持续几小时到几天)。

招募(recruitment):一条特定生化通路的各种必需成分被聚到一起,以便必需的化学反应能够依次发生的过程。
枕叶(occipital  lobe):大脑皮层的4个脑叶之一。位于皮层后部,对视觉很重要。(对照额叶;顶叶;颞叶。)

整合(integration):一个神经元把所有输入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加起来并决定是否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  scan):一种计算机化断层扫描技术,用于活体的脑功能成像。这一技术在概念上类似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放射性分子来探测特定脑活动,比如血流和代谢。(参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一种基因技术,通常采用一种化学物质产生一个基因的随机突变体。接着根据特定表型选择这些突变体。

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三种主要功能类型的神经元之一。它们连接或调控其他神经元。许多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对照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中脑(midbrain):脑干最上方的部分,它控制很多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眼动、协调视觉及听觉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的两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尽管解剖学上是相区别的,但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功能上是连通的。

轴突(axon):神经元的长传出纤维,终止于突触前终端并发送信息到其他细胞。

转基因(transgene):被导入另一种生物基因组的一个外源基因。

转基因技术(transgenesis):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并能传给后代的技术。

转录(transcription):从一个  DNA  模板制造  RNA  的过程。

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s):在大脑皮层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元,通常是兴奋性的,形状大致像一个锥体。锥体细胞是海马体中的一类主要神经元,它们在其中编码位置。(参见位置细胞。)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外周神经系统的两大分支之一。它控制内脏、平滑肌和外分泌腺,并介导心跳、血压和呼吸的不随意控制。

总体活动理论(mass  action):皮埃尔·弗劳伦斯和卡尔·拉什利(后者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主张的一种理论,认为脑功能是整体性的而非划分为位于不同位置的特异性子单元。这些理论家相信脑损伤造成的功能丧失是由于受损脑组织的比例,而非受损的部位所致。也称作聚集场理论。(对照定位理论。)

阻遏子(repressor):一种调控蛋白,与启动子结合以阻止基因开启。



①这个术语解释不甚清晰。举个例子,一只狗无意中因为摇尾巴(中性条件刺激)而获得了一块肉的奖赏,它就会在未来增加摇尾巴的频率;反之,它因为摇尾巴而遭到禁食的惩罚,就会在未来减少摇尾巴的频率。

②原书中遗漏了这个词条,可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