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还在皇家科学院进行了一场演讲,这将在未来促成更大规模的国际科学合作。几十年来,洪堡一直对地磁现象充满兴趣,甚至不亚于他对气候的痴迷,因为二者都是跨越全球的自然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他所谓的“地球磁针的神秘巡游”,洪堡建议在俄国境内建立若干处观测站,组成一道链条:其目的在于确定地磁场的变化是源于地球本身(例如环境变化),还是源于太阳活动。地磁现象是理解天文与地理之间有何关联的一把钥匙,洪堡说:它可以向我们揭示,“在我们的星球内部深处或大气高处正在发生什么”。他很早就展开了对地磁现象的研究:在安第斯山时,他发现了磁倾赤道;1806  年滞留柏林时,他曾与一位同事昼夜不息地观测地磁现象,每小时一次——1827  年重返柏林后,他又重复了一遍同样的实验。俄国之行后,洪堡建议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联手合作,收集更多的全球数据。他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像一个“伟大邦联”中的成员一样协作互助。

几年内,地磁观测站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球各地:圣彼得堡、北京、阿拉斯加、加拿大、牙买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斯里兰卡……甚至遍及南大西洋中偏远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曾在那里度过囚禁中的余生)。这些观测站三年内就收集了多达两百万笔数据。像今天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们一样,这些全新的观测站会收集全球数据信息,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科学”的前身。这样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还获得了“地磁学远征”(Magnetic  Crusade)的称号。

洪堡还在圣彼得堡的演讲中鼓励科学家们在俄国的广袤土地上开展气象学研究。他想为证明“破坏森林会影响气候”收集更详细的数据——这是最早的对人类行为导致气候变化的大规模研究。洪堡说,科学家有责任去检测“自然系统”(economy  of  nature)中不断变动的各个因素。

两周后,也就是  12  月  15  日,洪堡离开圣彼得堡。行前,他将自己所收旅费的三分之一退回,要求康克林用这笔钱去资助下一位探险家——获取新的知识比为自己积累财富更重要。他的行李中装满了为普鲁士国王收集的藏品,浑如“车轮上的自然志陈列馆”。车上还装载着仪器、笔记本和沙皇送给他的一个高达七英尺、带着底座的大花瓶⑤,以及昂贵的紫貂皮。


215

赶回柏林的途中,天气极其寒冷。接近里加(今天拉脱维亚的首都)时,洪堡的马车夫忽然在结冰的路面上失去了对缰绳的控制,马车以全速冲向一座桥梁,撞出了桥栏。其中一匹马跌进了八英尺之下的河流中,行李也被拖带了下去,马车的一侧尽毁。洪堡和其他乘客被弹射出去,掉在了距离桥沿仅四英寸的地方。神奇的是,除了马略有受伤之外,其他人均安然无恙。但修复马车又耽搁了数日。洪堡仍然心绪昂扬,他开玩笑地说,一行人挂在桥边的景象“看上去一定像一幅别致的画”。他还和车中的另外三位学者打趣道,他们肯定已经为这次的马车失事事件想出了各种“相互矛盾的假说”。他们在柯尼斯堡度过了圣诞节,然后于  1829  年  12  月  28  日抵达柏林。一位友人向歌德报告,洪堡整个人都充满新想法,好像“一个装满了沸水的锅子”。


216

这是洪堡的最后一次远行。自此之后,他将不再周游世界。不过,他关于自然的思索却好像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在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心智中播下了千万颗种子。

*  *  *



① 英文俗名为  lady’s  slippery  orchid,又称仙履兰。

② 哈萨克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干草原之一,从东面的阿尔泰山直到西面的里海。——原注

③ 这两部著作是《亚洲地质学与气象学的部分见解》(Fragmens  de  géologie  et  de  climatologie  asiatiques,  1831)与《中亚:山系与比较气象学的研究》(Asie  centrale,  recherches  sur  les  chaînes  de  montagnes  et  la  climatologie  comparée,  1843)。——原注

④ 洪堡的观点如此新颖,甚至与当时的一般信仰相左,以至于他的译者也会对书中的论点提出怀疑。译者在德文版中加了一条脚注,称洪堡所论述的砍伐森林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原注

⑤ 洪堡将花瓶转赠给了柏林的旧博物馆。今天,它归柏林旧国家美术馆收藏。——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