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自律的敌人,是“明日复明日”

自律的敌人,是“明日复明日”




李嘉诚的红粉知己周凯旋女士说:“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就应该聪明如狐狸,单纯似鸽子。”这句话我非常欣赏,为人处世不正应该如此吗?做事的时候需要洞察力、眼光、智慧、魄力,但待人方面又要真实、有诚意,不能总是工于心计。这样,才能收获对方的信任和坦诚。

人脉是种资源,所以要用心投资。可很多人态度和方法用错,成了投机,一旦被发现,信誉度就会崩塌,便会得不偿失。

一个几乎不联系的故人给我发微信:“童,我现在很生气,想找个人说说。为什么有些人,我曾经把她当朋友,什么心事都和她说,结果她却当谈资去和别人吹牛?”

这段话的主人叫Minnie,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同校不同班,以前还在玩开心网的时候,她加过我好友。后来听同学说,Minnie看了我在网上的一些照片分享,向我同班同学打听,还顺便酸了几句。好几年之后,一次校友聚会,她和我在真实世界里结识,说我本人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希望今后能和我多交流。

虽说多交流,但平时几乎没联络,毕竟大家都忙于各自的生活,不打扰也是种贴心和懂事。如此突然发微信给我,想必是当真需要我的倾听,我便关心道:“怎么了?”

“有一件事,我只和她一个人说起过,今天我却从第二个人口中听到,居然还是人尽皆知的样子。”接着,Minnie把那个女生传播的对她不利的内容告诉了我。说完,她接着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可她每次都出卖我,不是第一次了。以前觉得大家年纪小不懂事,现在看来是改不了了。”

我回:“既然这样,就不要理她了。”

“可她现在还是我的同事,传得单位都知道。”

我没有再回,因为我实在无暇顾及太多人的生活。

第二天,微信又不期而至:“她们两个的朋友圈我看不到了,被骂的那个可以理解,另一个简直可笑。”

我问:“怎么会有两个?”

“一个是昨天我跟你说的,另一个也是我同事,由于我们是一个镇的,以前就认识。她们肯定在背后讲了我很多事情。其中一个可能是觉得我知道太多她的秘密了吧,所以干脆也把我屏蔽了!”

我没有接她的话,对故事来龙去脉不知也不想深究,没有办法接她的话。



后来有一天,一位同学约下午茶,我想着几年没见老同学了,正好回上海,就赴约了。到了咖啡厅,Minnie也在。聊着聊着,她突然说了一句:“童,为什么你的身份证是上海××区的?”然后丢给我一个意犹未尽的眼神,仿佛在说——瞧,我很有路子的,能查到你的身份证……因为我目前的身份证上早就不是那个地址了,所以××区这个信息,应该是从系统里查出来的,我知道有些机构的系统里还没有更新。

她眼神中的得意还未散尽,我笑了:“哈哈,已经不是那个地址了。”然后补充道,“其实,你所看到的我,就是我本人真实的样子。所以无论从哪里得到我的什么信息,都不会让你意外。”言下之意就是——我没什么好查的,就是这样的人。



通过这两件事,Minnie的交友习惯可见一斑。

可想而知,虽然我几年来没有任何表态,她发来的东西我也最多做出礼貌性回应,但心里肯定不认为她属于我的“朋友”范畴。在她眼里,她对朋友一直很好,朋友们却个个背叛,都是别人对不起她。我没有办法苟同——“吸引力”在自身,你具不具备磁场,吸引什么样的人,都在自己。你想对朋友“关心”,不去正面了解,而是背后做小动作,妄想靠抓对方把柄而维系“友谊”是不可能的。友谊就是友谊,不是利益交换。

我挺怕应付这些人,正如孔子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确实如此,尤其是后半句,不禁叫人感叹:能有此洞见与总结力,真不愧为圣贤。这里顺便给大家提句善意的醒: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自己做人做事坦荡,便不怕被别人抓把柄。我一再强调这句话,实为经验之谈,终有一天你会庆幸,坦荡到没有人能用任何把柄威胁到你,是一件多么潇洒的事。我还想再加一句劝言:千万别做回不了头的事。



有一类人,他既想接近你,又看不得你好。Minnie可以说是事业、婚姻、交友都在低谷的人,长期呈现的状态就是三个字——不如意。一切就像是连锁反应:青春时不努力,造就不佳的学历,逃不开小市民圈子,奉子成婚,又不甘心和现在的老公在一起,每天在鸡毛蒜皮中蹉跎岁月又无力改变。

我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偶尔看看励志书挺好的,那些不一定是鸡汤,也许会让你对生活有新的灵感。”我只是觉得若想摆脱令人不满的现实,唯一的途径就是先把自己修炼好,找对方向,再去逆袭。谁知她答:“唉,我还要带小孩,哪里有时间看书啊。”

从前她在网上做了一份“什么行业最适合你”的测试,测试结果中有一项是“作家”,于是截图给我,说:“我不去当作家真是太可惜了。”只有一声叹息。

你觉得你可以,那就去做,只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到最后也只是浪费生命。

想到就去做的执行力,是通向成功的起点。自律的敌人,永远是“明日复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