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完美逆袭

完美逆袭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选择: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删繁就简

一、不要听情绪

“我觉得他的态度让人很讨厌。”公司的一位同事在电话里抱怨。

我问:“他不愿意帮忙处理?”

“他愿意,只是超爱摆谱。”

“愿意就行了,快放掉情绪,处理下一件事。”



我确实觉得没必要纠结于情绪,你勉强别人花时间和精力帮忙,对方也帮你解决了问题。他态度好,帮了你,你心存感恩。他态度不好,帮了你,你还怨。他帮忙的行为已经发生,已经付出,他态度不好,吃亏的也是他。

一件事被你用各种方法处理完毕,应该是高兴的,如果因别人的态度影响了你的情绪,耽误了下一件事的效率,这个时候,吃亏的就是你了。



有些人很需要身份感,态度居高临下,但那是他的事。他实际做了对你有利的事还是对你不利的事才与你有关!



有人堆着笑脸却拒绝了你,有人骂骂咧咧却保护了你,哪个是你该感恩的那一个?所以不要听情绪,情绪是一时的,也许他在忙,也许他在焦虑,也许他刚生完一场气。重点是,他到底是拒绝了你还是保护了你。


二、行为才是真相

观察一个人,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因为说话是没有成本的,行动才是有成本的。

说“we  are  family”的人不一定是你爸,比如有一个企业主,总把“我们是大家庭”挂在嘴边,行为上却不拿员工利益当回事,能压榨一点是一点。他的公司有个现象——员工流动率非常高,留不住人才。因为当人才还没进公司的时候,那位企业主觉得该人才真是宝贝,当人才出于对产品的看好及考虑到与一些高管的交情愿意进公司任职,企业主便不觉得那人才有多难得了。其实这反映了一个潜藏心理:一个企业主如果总是觉得外面的人比自己公司的人好,只能说明一点,他骨子里觉得优秀的人是不会去他的公司的。



说得能够比唱得好,而行为才是真相。她说她不怕晒黑却在晴天打伞,他说他很爱他女朋友却发了长长的暧昧信息给你,这些言语都不是以证明他是怎样的人行为才能说明一切。


三、理由不重要

“Cici,你问问看Y老师那里可不可以办证照?”

Cici打完电话,回复我说:“Y老师说不能办,因为那个证照现在都不让办了。”

我回:“可前两天我还听朋友说他刚办完。Y老师的话,你只需要听懂‘他那里不能办’这层意思就行,不用听理由。因为如果他拒绝你,他不一定会直白地告诉你他办不了,他会告诉你其他理由,以表明不是他的能力或者他的意愿问题,但你不是那个领域的,无法验证那理由是否真实。所以,听结果就行,理由不重要。如果你信了这个理由,就意味着不会再去求证,也就是放弃。你再问问其他机构,看谁能处理?”



一个人没有做成功一件事,理由不重要,那理由可能是说给外人听的,也可能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是,不要对说给别人听的理由信以为真。你无法跟别人说,你把一笔单子掉了是因为自己谈判时没发挥好,所以找了个理由说“客户短期不需要”。这让你度过了眼前的“被质疑”“被处罚”,然而,要长期生存,你还是要靠习得好的谈判能力。因为事情的结果不会永远陪你演戏。


四、原因很重要

别人无法做成的事情,你做成了,是什么原因?

别人大概率都能做成的事,你却失败了,是什么原因?

找原因,是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修炼。

一位企业老板困惑地问我:“明明我们拥有那么好的产品,为什么没有人买?”

那么多年,他一直在变,产品不断修改,还没正式向市场推出1.0版本,就已经改版四五次,所以市售的产品版本繁多、功能不定、质量不稳。他不愿在品牌推广上花钱,工程师出身的他,无法理解品牌的意义。然而,实际推广产品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推广品牌的。于是,他每次花一点,但始终是蜻蜓点水,没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一点一滴的花销累积起来,数目却已经不小。这就好比有些女性的心态,舍不得买好的护肤品,瓶瓶罐罐的便宜货放满架,加起来的钱,其实可以买好几套高档保养品了,但水嫩嫩的皮肤在廉价产品带来的心理安慰中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时我问那位企业老板:“有没有什么风靡的产品,是你既叫不出它的公司名也叫不出品牌名的?这样的所谓智能产品,圈内要低成本模仿太容易了,是不是?如果那家知名的对手公司要出同样的产品,是不是很容易?他们不行动,是觉得市场不好还是觉得根本不着急?因为就算你拿两三个亿的实践证明了市场很好,他们随便出一款,是不是立刻就抢过来了?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是不是?我最近在研习IP打造,有一句话叫‘产品质量要好,不然IP推得越快越广,死得越快。’”

他说:“那家知名的对手公司已经推出了类似产品,但是没有做××功能。”

我接着问:“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做××功能吗?是觉得根本不需要还是先不做,如果觉得不需要,那又是为什么?我知道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团队中肯定有人要拿亚马逊CEO的话来回击,‘别总盯着竞争对手’。但是,人家说这话是有前提的。而且,了解那家知名公司为什么不做什么,有意义的地方不仅在于竞争分析,而且在于你们通过了解他们的思路而免费得到了市场情报。我们都了解,‘一个企业活下来以后,若要再长大,它的选择往往不是它多做了什么,而是它不做什么’。有时,追溯原因的过程,是为了找到行为的逻辑。”



任何人、事、物都是动态变化的,包括门口那棵大树,更何况竞争态势。我曾操盘过一个项目,一个月后,原本的掌舵人一直以为他还是老大,殊不知一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局面早改变了。



一些知名人士今天讲了什么跟你并没有多大关系,知道在什么前提下讲了什么才比较重要。断章取义,即是逻辑不严密。很多人阅读都只看一半,甚至一半都不到,抓到自己想看的一句话,也许只是标题,就用自己的理解填充完了全部。那样的阅读方式到底是长进还是会拖垮你的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