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挫折:做最坏的打算,但拼死找一条生路

挫折:做最坏的打算,但拼死找一条生路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大人们说:小孩子真幸福,没有烦恼。

那时的我们会想:大人们才幸福,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



成长的烦恼以不同的形状和深浅进入人生的各个阶段,到了30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烦恼本身,才觉得小时候的烦恼大多是自己想出来的,就跟棉花糖一样,尝过以后,化在嘴里还有点甜。如今,终于体会到辛弃疾这首词的意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成年人的世界,烦恼顽固很多,只能扛过去——

有朋友在离不掉的婚姻中挣扎,有朋友创业失败净身出局,还身负几十万元的债务,有朋友在企业身居高位,操劳心累,背着房贷,每天省吃俭用……

成年,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酷。更苦的是而立之年,依然没有“立”的人们。



我所写的在优胜劣汰中被筛掉的“我自己觉得我很好/就算我不是足够好,你为什么不要我”患者,一方面去不了好的大公司,就算在大公司里,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会使他们不甘于在大公司基层工作,又不精进,只能离开。另一方面创业公司需要十足精干的团队,他们又不具备创业精神,用大公司的“萝卜填坑”思维挑“这个该我做,那个不该我做”。



上班族有上班族的烦恼,如能不能升职,能不能加薪,会不会被炒,老板器不器重,人缘好不好,距离太远有没有补贴,下午有没有茶歇和水果……

创业者有创业者的烦恼。我把创业者称为:峭壁上的攀爬者。

一篇期刊文章中写“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个性特征、个人能力以及商业智慧。其中个性心理特征(自信乐观、理性冒险、富有激情、开放心态、高成就需要)是创业成功的内驱力,而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组建及管理能力)和商业智慧(商业眼光、产业把握能力、个人魅力)是创业成功的外延保障,它们就像稳定的铁三角,共同构成创业者成功的必需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

我曾观察过四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她们的个人特质几乎都符合了创业成功者个人特征所需的自信乐观、理性冒险,从她们每天在微博上的自我宣传来看,她们都富有激情。在创业发展及与各方互动等方面,也秉持开放心态,不狭隘。当然,无论从她们的表达还是行为来看,她们都不甘于老老实实当上班族,而需求更高的自我实现平台。论能力,她们具备学习能力,对于缺乏经验的项目,往往可以看到她们微博上表达目前所面临的领域是生疏的,但过不了多久,她们会分享给大家她们如何努力并且终于克服困难,还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个企业或者社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迅猛,就足以表明创始人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组建能力。这些创业者有的上过电视,有的被媒体采访,能在整个创业路上搜罗大量人脉,说明她们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也绝对不差。论商业眼光,能够在风口抓住机会,立刻行动,并且迅速扩张,所挑选的产品、服务和发展方向都可圈可点,所以成功创业者所需的商业眼光和产业把握能力,她们也具备。如果说企业的成功不足以反映创业者的个人魅力的话,那么社群的成功,则说明创始人具备足够的个人魅力,才能吸引那么广大的粉丝群体,达到集聚效应。不得不说,这些创业者还有一个优势特质,就是都是“美女”。她们知道自身的这个优势,并且在不避讳地善用这个优势。



“创业初期不能盲目自信,要拥有足够抵抗风浪的能力与体力,试着去设计所有场景,包括市场大小、潜力、需求流量的强度、密度及广度,投趋势而非投机会,洞察目标客户行为,再检视盈利模式等,具备这些特质,自然能吸引投资人注意。”在一次讲座中,一位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商学院教授如是说。

“通才为大,专家次之。”创业CEO应该就是通才,几乎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会。

分享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有一个叫Todd的人来找我,想跟我合开一间旅行主题咖啡馆,说得煞有介事,给我画了一张蓝图,说要打造具有内容的连锁咖啡馆。也有消息说他另外的一家公司拿了某著名上市公司老总的个人投资。咖啡馆的场地,是在当地某一领域颇有分量的Derrick推荐的,场地主人Edward允许我们免费使用。我们只需要装修成都市女性旅游爱好者喜欢的风格,并且购买咖啡和简餐设备,聘人运营即可。

他分别找了我和与他认识8年的国际集团的高管Kent投资运营。又找了他认识十几年的兄弟Oscar和Rock分别负责装修和设备采购。

大家也并非是因为他参与进来的,而是因为听他说明了盘子里都有哪些人,觉得背景都不错,才纷纷参与。各方互相不认识,信息不对称,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个项目背了书,听着组局人的安排,共同欢天喜地地开始了这个咖啡馆建设并给予了美妙的期待。



直到有一天,早上8点,我被Edward的电话叫去了他办公室,他一见面便问我:“Todd是什么情况?听说在海南做倒闭了一家公司,亏了他合伙人两千多万,拖欠员工和供应商工资。”我因这一问而皱起眉头,他接着说:“这就是为什么合同至今押在我这里,不敢跟他签,知道吗?我对此虽早有耳闻,奈何装修已经开始,若是没了解清楚,贸然终止,恐怕不妥当。所以叫你过来问问,你是他合伙人,他到底什么情况?”

当时的我已经在盘子里,若是突然被收回了地,无疑是损失。我虽然之前也听过一些传闻,但从和Todd的直接交流来看,除了觉得他比较浮夸以及没有经济实力之外,倒也不至于十恶不赦。这个咖啡馆还是可以开的,后期我们好好运营,打造成网红店,Edward还是能享受到不错的分润。于是,我便向Edward保证,我们真心想做好这门生意,况且Todd以前就和股东们达成了共识,不会插手运营,所以他大可放心。其实,当时的情况下,合同早晚都要签,Edward早已骑虎难下。本来以为接手的只有Todd,他颇为担忧,后来见了我,当面聊了两次,确定我也加入,算是安心了一些,很快便把合同签了。

过了一个月,我接到Oscar公司的总经理的电话,问他们已经装修过半,为什么还不签合同打款。我在电话这端又皱了皱眉,说:“嗯,知道了,我问问。”随即挂了电话。现在有两套说辞,那位总经理说只收到了十分之一的款项,但Todd一口咬定付了二分之一,并且说和Oscar有另外的约定。于是装修几乎停摆,我不认识Oscar,况且Todd和Oscar是认识十几年的兄弟,我能做的只有两边催,但两边都不动,项目陷入僵局。

我不方便找任何人,因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是一起的,也许就是为了吞掉我的投资款。巧的是,隔了一周,Kent正好一时兴起来咖啡馆,我把他留住,在确认没问题后就跟他说了情况。他也瞬间皱起眉头,我们两个面面相觑,开始思索当前的局面。

在Kent的压力之下,Todd出面恳求Oscar继续进度,别停着让他难堪。那时我们已经认定,Todd没有把我们的投资款付给Oscar。可是,Todd解释说有另外签保函给Oscar,我们不认识Oscar,无法求证。所以,当时咖啡厅装修的停顿到底是Todd的问题还是Oscar的问题还不得而知。

Todd的各项说辞被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不实,我和Kent非常失望。失望在于信任被肆意践踏,也在于Todd对我们“睁着眼睛说瞎话”时,我们的智商亦是被侮辱的。

接着Edward带我去找Derrick,质问他推荐的是什么人,Derrick觉得一切都是由他引荐不谨慎而起,而且可能会造成我们的损失,表示抱歉。

在和Todd沟通的两个月里,对于进度我紧追得他透不过气,他对我十分不满,又觉得我知道得太多,想把我排挤出去。过程中还发生了几件惊心动魄的事,所幸在失眠了几个晚上想到突破困局的方法后,安然度过,这里不一一描述。

我们说,一切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两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如一个人会因为他的不靠谱失去他亲手组起的局。Todd没有明白,在大家一次又一次给机会、一次又一次留余地以后,他的不诚实让他彻底失去了人心。



后来我终于见到了Oscar,明白了他们的真实关系,也知道了根本就不存在保函。大家终于忍无可忍,提出上诉。在官司和负债面前,Todd选择退出,我们赢回了一个清清爽爽、充满正气、干干净净的盘子。



故事至此结束,而现实的精彩程度堪比小说。Todd刚认识我的时候,还特别引以为傲地说他高中开始就工作了,当时有9家公司……相较而言,我们另外几位就纯朴多了,Derrick香港中文大学毕业;Kent南开大学本科,在英国读的硕士;还有我,就不赘述了。早些年,不规矩的人可能会出头,但现在这个时代变了,“正规军”拥有强大的校友资源、人脉关系,以及法律、财务、商业知识,对于不规矩的人,大家唯恐避之不及,这样的人早晚会为自己买单。



对于前文提到的关于学历的观点,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更有体悟?高中辍学到处串“资源”,开9家公司最后都以烂尾收场的Todd,连基本财务、法律、公司治理等概念都相当薄弱,和其他学历、经历都堪称优质的创业者相比,投资人会选择谁一目了然。尽管确实存在学历、经历不佳但创业成功的个例,但投资人会去赌个例吗?我接触过几位学历、经历并不出彩的年轻创业者,他们中有拿到著名天使投资的,有年流水过亿的……各有各的风光,却仿佛有同样的面貌: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看似忙忙碌碌,合作方却总是找不到他们,沟通没有闭环……后来终于因没有新一轮融资进入而濒临破产。



商场如战场,一不小心,跌进悬崖的可能就是你。当你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时,要沉着冷静,想到最坏的情况,但要拼死找一条生路。我当时想的是,就算亏掉了钱,但通过这个过程,结识了那些优质的同盟,也花钱买了经验和教训,拉长时间轴看,也未必是吃亏。

事后我对Kent说:“我们被喂了半年的烂苹果,突然对方把烂的一面切掉,我们竟然喜悦了,但明明我们可以吃好苹果的。这个项目,Todd对我来说是个亏损项,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这个项目,认识可靠的资源,是盈利项。接下去这个项目我们要好好营运,一起在这个初次合作的项目中赚到钱,反亏为赢,加上收获好的合伙人,这样才划算。”



有人想空手套白狼,有人想不劳而获,有人想别人栽树他乘凉。我想问:是什么支撑你一直想得那么美的?一位潮牌咖啡店的老板预约来参观我的IP孵化园,还没到就抱怨杨浦区不在市中心,又抱怨我们那一带属于老城区。然后摆出一副屈就的姿态,说:“我可以把咖啡厅开到你们园区,但是我只出IP形象,其他的诸如装修、设备、技师、服务员等,你们来。”我一听,夸赞了几句:“嗯,你们的IP形象是挺好的,不过前两天已经有人预订了商铺,开轻餐饮,不好意思。”然后挂掉电话,心想:那么没名气的IP,让你来IP孵化园开分店,我们有多方力量帮着宣传,而且有那么优惠的租金条件,我们诚意相邀却请来一尊菩萨,不如作罢。



“把坏人推向深渊最好的方式,就是喂他吃糖。”

对那些不懂事的人,骂他有用吗?骂他能让他清醒吗?他不但醒不了,还会记恨你。况且,你怎么知道睡着的是他呢?也许糊涂的是你自己。若真是他不清醒、劣迹斑斑,你就夸他,让他沉沦。

有朋友问:“童,你那么爱夸人,对优秀的也夸,对坏人也夸,有什么区别?”对优秀的人,诚心赞赏,惜才,是吸力,心和行为上是更加靠近的。对坏人,因为你指出他的“劣”可能会被记恨,敷衍地夸,然后,或保持距离,或默默远离。

行为才反映真实内心,而非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