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心态:这世界就是你和自己的一场游戏

心态:这世界就是你和自己的一场游戏




“最终这个世界就是你和自己的一场游戏。”这句话是我的学姐Sylvan说的。她对我而言,某种程度上是先行者。她比我大7岁,学历、经历都很漂亮,现在是Chengchi  University商科博士在读,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事业有成,目前是单身贵族。别人的忠告我可能会将信将疑,但她的建议,我总是会认真地在心里消化。

她劝我在35岁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年龄越大越难以结婚,因为中国的父母还是传统的居多,除非男生够爱你,不然男生父母可能会介意大龄、离异等情况。虽然我圈子里人的观念开明很多,未来90后、00后主导的社会观念也会开明很多,但我若喜欢“大叔型”的话,不得不承认“大叔”们的父母应该就是学姐口中的样子。观念不同,对他们、对我都是委屈。当然,基于对我的了解,学姐始终认为我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她觉得我的风格太独特,喜欢我的人会非常喜欢我,因为找不到雷同的款,没有替代性。



我的时间紧迫感并非来自于对自己魅力的担忧,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至于成为太高龄的产妇。所以,我其实并不焦虑,虽然老是调皮地宣称自己今年要“脱单”。很多东西是藏不住的,如发自内心的笑、眼神里的希望。我的心里就有希望,也总能接收到希望。比如前两天,有位中欧商学院的朋友给我留言:“我的两个女性朋友,都40多岁了,突然找到另一半,现在幸福得简直让人嫉妒。一个是特别强势的女人,居然遇上一个就喜欢她这种类型的西班牙男人,现在生活得非常浪漫。另一个也是女强人,现在定居新加坡,两个人满世界逛,吃好吃的,她胖了不少,可是老公完全不在意,继续一起全世界找好吃的。”



关于现实中的男女选择生活状态,Sylvan学姐是这样说的:很多人只看表象,比如为什么优秀的女生单身的那么多。一切其实就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边界”的课题。女生结婚,相当于把精力分了一部分给老公,一部分给小孩。如果选择单身,她的时间和精力即完整地给了事业,她所有的脑细胞都在学习和追求事业发展,所以,她的成长速度是很快的。这就是为什么单身的优质女生会跑得越来越快,越到后面见识越多,眼光越高,普通男人已经入不了眼了。而男生,无论结婚还是单身,他对事业的投入程度变化是不大的(相较于女生来说),所以,他的发展速度在他单身时就可以看出来,结婚、离婚,并不会引发太大的加速度。



有两位男企业家朋友问我:“你们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么多优质的女生都单身。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把男女都分成A、B、C、D四档的话,规律往往是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然后A女和D男就剩下来了。”

我觉得这就是“男女能力已势均力敌”的现状和“最佳男女关系仍应男强女弱”的观念的矛盾。

要知道,现代女性很是出色,以创投圈为例,马云说:“互联网经济是体验经济,女性在体验经济中有天生的直觉。互联网给了那些自立、自爱、自强、自信的新女性一个机会,追寻自己想要的梦想。”他还对女性创业者表示敬意:“谈起女性,我们往往会想到爱、温柔、善良、美丽等美好的词汇,但同时与女性的美好相对应的,还有忍耐、坚持、承受以及默默的奉献和牺牲。我们往往关注了女性的外在,而忽略了女性的创造和贡献。世界因为女性而美好,世界因为女性而成为世界。”

时代确实在发生变化,这不只体现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更有趣的现象是,当我的毕业论文确定了以女性创业为主题时,竟发现能找到的关于女性创业的书如此“稀少”。大多数的书,都与创业有关,而大多数的创业案例,都来自男性。书为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智慧,说明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智慧还来不及反映时代的极速变迁。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的资料显示,2012年美国女性创业者占到其18~64岁人口比例的10%,而中国女性在创业方面较之其他国家女性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中国女性创业者所占比达到了11%,与美国相当,相较于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女性,更具创业精神。



另外,关于“大叔”们选择小女生的问题,Sylvan学姐也有见地:“小有成就的单身‘大叔’会倾向于找好掌控的小女生,但他们不懂女生,年轻女孩们那时还什么都不太懂,对他们是仰视的。但当她们长到30岁,可能突然就醒悟了。然后只有两个结果,负责任一点的,割舍掉内心的欲望,留下来陪着你。忠于自我的,可能就离开了。如此,‘大叔’们的结局也并不好。所以,真正有实力的‘大叔’不会这么选,如果这么选,他们就要保持一直让女生仰视的速率成长。”

这就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边界”。当下的状态无法自我满足时,人们就会去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原来的状态”,到达新的边界,获得新一轮满足。



现实有许多无奈,生活处处充满课题,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去体验、学习和领悟。比如单身的人,在期待到底哪个转角能遇到爱,每个月刷着星座看恋爱运势。渴求事业顺利的人,在办公室放上一棵发财树……未来不可知,有人在等待,有人在焦虑,有人则充满希望。



气定神闲,意念导引能量,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太重要了。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平时成绩大概在班里排七八名的样子。有一次期末考试,竟考了全班第二,原本数学试卷中经常空白的大题那次正好是他之前做过的,原本英文试卷中的最弱项完形填空居然也对了八成,更难得的是语文作文还得到了不低的分数。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暗示自己的好运已经到来,于是奇迹发生了,他越复习越觉得容易,高考前期的几次模拟考都稳居前三。高考时,他距填报的第一志愿复旦大学的分数线差20分,幸运的是他在高三时评上市三好学生,恰巧可以加20分;进了大学,他又因为其他加分政策加了10分,进入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有个少年成名的作家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的小孩,能够让他选择过正常孩子的生活或是像我一样少年成名,我还是会希望后者,尽管我很不好意思自己少年成名占用了太多媒体版面和社会资源。但正是因为我从那么小开始就被几乎所有人认为我有写作才华,这无疑让我自己也坚信了这一点,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别人常问我‘写作是天赋重要还是勤奋重要’,我认为天赋虽然重要,但对天赋的信念更重要。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孩也能如此幸运,获得如此信念。”



我认识一位女生,相比前面说到的高中同学,她简直像个“倒霉鬼”。名牌大学毕业,能力不是没有,道理也不是不懂,可找工作却时时受挫。毕业3个月后才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接着一年内被3家公司请退,请退的理由并不是她犯了什么错误,但具体什么原因她也不明白。对于她的留言,我回复:“亲爱的,你是值得更好的女生,不要受庸俗和狭隘蛊惑。人的气场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心态好心态正,气也会聚,那么运也会亨通。反之则气散,运也不会到。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起落,你会成功的。”



读到这里,请抬头观察一下当下在你周围的人。有些人是不是神清气爽,感觉做什么都潇洒得志?而有些人却灰头土脸,脑门上印着一个大大的“衰”字,诸事不顺,连喝水都能呛着?然后,请再看看自己,此时的你,是聚气的还是泄气的?“气”是个很妙的东西,仿佛有点玄乎。它有点像是“磁场”,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信念。“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有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你喜欢一个人,觉得他好。并不是他真的那么好,而是“你觉得”。所以正如扎西拉姆多多写的《你见或者不见我》中的名句: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



所以,心态和信念,在于自己,“最终这个世界就是你和自己的一场游戏”。



能够在独处中享受乐趣的人,不会是无聊的。

能够在嘈杂中保留独立思考的人,应该是有趣的。

拥有思考力,当一个有趣的人,本身就有意义。



我是狂想派,喜欢在散步的小路上,在懒散的午后,在恬静中让思想尽情狂奔。身体是静止的,但思绪万千。我是一个极需要在一定时间独处思考的女生,因为什么都敢想,才让我什么都敢为。想得够深刻,才能让真实的路走得更坚实。就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的父亲对同时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派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所以,其实目前为止我没有“信仰”,这是我的遗憾。我相信科学,但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好像也不合适。



一位朋友对我说:“星座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能够挖掘出让你自信且不断前进的东西。”我觉得,星座有意思的地方还不止如此。暗恋一个人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开心的事就是搜他的星座——他好像有点喜欢我,然后花痴地笑;难道他对我只是暧昧吗?于是陷入纠结,继续搜“他这星座的人会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女生……”



判断一个人喜不喜欢自己太简单了,只要看一点:他有好事会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和你分享。而且,喜欢一个人根本是藏不住的,因为他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他看你的眼神很温柔,闪着星星。然而,又有多少人宁愿翻着星座宝典去琢磨呢?这大概就是爱情。



我比较像喜欢活在自己思想世界里的疯子,但又不能接受与世隔绝。举个例子,我喜欢静静地坐在阳台上喝一杯茶,看一本书,但是抬头必须看到远处有人。我爱一个人处着,但又不喜欢眼睛能看得到的地方是没有人烟的。比如我喜欢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独自沉浸在写作里,这里没人来打扰我,但却不喜欢一个人闭在房间里创作。有人说,大隐隐于市,我不敢说自己是“大隐”,只是我喜欢“距离”,但又怕被世界遗落的孤寂。



“精致极简主义的思想狂人”,这是我曾用过的个性签名。去繁留简,抓住重点,又能在生活中找到乐子,当一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