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知道他想看什么:用内容营销打造品牌影响力 > 第三章 缓冲地带的妙用

第三章 缓冲地带的妙用




停!

在这里停留一分钟,什么也别问,注意观察。

此刻,我们的所在地是停车场的中央,这是关键。



观察刚刚走进商店的顾客


你注意到了吗?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地走向商店,难道他们都很着急吗?也许是吧,但通过大量的观察,我发现所有人穿过停车场时的共同点便是“快”。停车场并非第五大道,也不是缅因街,因而,不适合闲庭信步。这里只有汽车,以及汽车尾气夹杂着沥青的味道,这里也难以遮风挡雨,驱寒避暑。

好吧!现在让我们也加入这支直奔商店的匆忙的队伍中去吧。那么,在前方你看到了什么?是橱窗!橱窗里有什么呢?商品还是广告牌?抑或是两样都有?然而,事实上却难以说得清,因为玻璃反光,或天黑之后店内光线太弱导致外面的人难以看清里面。大多数零售商在白天和晚上都使用同一套照明系统,这就是说商店里面的能见度要么在白天和晚上都不合适,要么至少有一段时间不妥。

为便于讨论,现在假设我们能看见橱窗里的东西——展出的模特或静物画。然而,无论看到的是什么东西,其尺寸都不太好,因为,橱窗中摆放的物品太多太小,从远处根本难以看清。人们走得越快,视线范围就越窄。当接近橱窗时,我们便径直走进了商店,不会在橱窗前停留。因此,如果橱窗正对着停车场,那么无论在里面放什么,只要展示的东西不够大、不够醒目、不够精练的话,就肯定毫无用处。

我们撞开门,走进商店里。你见过有人刚进门就急刹车停下来的吗?我也从不这样,这样很容易造成拥堵。现在,站到我这边来,注意观察大门口。顾客进门之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虽然你看不见,但顾客确实在快速调整——他们放慢脚步,调整眼睛以适应光线和距离的变化,伸长脖子开始关注视线所及的东西。同时,他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末梢也正对其他环境因素做出响应——分析声音和气味,感受商店里的温度是冷是热。换句话说,这时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我敢肯定,这时购物者还没有真正进入商店里来。虽然他们已经迈进了商店的门,但实际上要再过一会儿他们才算真正进入了商店。经过长期观察,你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购物者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慢下来,这时才是真正来到了商店里面。对所有的人来说,转折点几乎都在同一个地方,它取决于商店前端的布局。

上述情况说明转折点之前的过渡区往往被顾客所忽视。如果在过渡区里卖商品,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放广告牌,很难让人看清上面的内容;如果售货员热情地迎上去问“您需要什么”,回答肯定是“不,谢谢”。如果将购物车或购物筐堆放在一进门的地方,几乎没人能看见,也不会有人去拿;但如果把它们往里面挪3米,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这就是购物的自然法则——购物者需要缓冲地带。



购物的自然法则——购物需要缓冲地带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酒店大堂。如果酒店的方位指南摆放位置太靠近大门,那么大堂经理就不得不花之前3倍多的时间来回答一些基本问题。通过我们对商务酒店大堂的观察,酒店没有“信息体系结构计划”,而这对于顾客服务来说是致命的影响。如果酒店的门童或旅馆的服务员整天都要告诉客人洗手间的位置,无论他们接受了多少培训,倘若每周回答500次相同的问题,他们也会吃不消。窗户、门口、机场的起落地带都是顾客接触服务的开始,而这对于酒店的顾客也适用。

在与客户交谈时,他们一致认为过渡区的发现是我们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可能也是我们公布的最令人惊诧的消息之一。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建议违背了人们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都希望处在前面,挤在人群前面,排在队伍前面,位于最前面的等级,好像好处往往都属于前面的人。

然而在零售环境里,有时候前面反而是人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比如,零售商总是把某些厂商的名称贴在前门,并向厂商收费,这似乎是在充分利用市场,以为每个人都能看见前门。但事实上你会发现购物者来到商店门前,要找的仅仅是门把手和推拉门提示。有的购物者会站在店门前仔细看门口贴的广告,但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商店关门时,顾客停下来看门口的营业时间。广告此时可能也有一点宣传作用,但意义不大。

现在,很多商店都有自动门,这给顾客带来许多方便,尤其方便了那些拎着大包小包或推着婴儿车的顾客。虽然自动门可以让顾客毫不费力地走进商店,但这样却扩大了过渡区——没有任何东西使顾客放慢脚步;旋转门的效果也不好,因为它将顾客直接推入商店内。有些商店,尤其是小一点的商店,顾客进门要多费点工夫,这样反而对商店有好处。即使是微弱的调整——发出“吱嘎”响声的门或合页——也是缩小过渡区的一个小窍门。在门口设置特殊的照明效果也可以很清晰地将店内外区分开来。



在过渡区能做什么


大型商店有实力浪费一些前端的空间,小商店却不行。但无论大小,有两件与过渡区相关的事情商家都可以做:不要在过渡区放置重要的商品或安排活动,二是采取措施尽量缩小过渡区。

某个富有经验的大公司就有一个关于在入口处和过渡区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早期,汉堡王公司(Burger  King)做了一个新沙拉柜台的实验,为了让顾客能看见这个柜台,他们决定在试验店中将出口和入口对调。原先距停车场最近的地方是入口,现在他们把这个入口改为出口,同时把新的沙拉柜台设在挨着出口的橱窗后面。这样,当你像往常一样下车后走到原来的入口处时,你就会看见新设的沙拉柜台,并被它强烈吸引,进门之后,从新的入口你就会直奔这个柜台的沙拉去了。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这样的:顾客来到原先的入口处找推门的把手,但改装后把手已经被取走了。于是他们不得不退回来,挠挠头皮开始找进去的路。他们并没有看见沙拉柜台,因为当时正急于找进门的入口。找到入口后他们马上就冲进去,这时他们感到饿了,还有点沮丧,只想找到柜台买他们通常要的汉堡和油炸食品,在这种情况下,沙拉柜台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

某个体育用品连锁店也有一个关于过渡区的教训,该商店规定售货员必须在购物者进门后的5秒钟之内去接待顾客。下面是真实的情况:顾客一进门,就有热心的售货员迎上来,他们就如同猎鹰看到了自己的食物,随时准备出击似的。下面是个有意思的规律:太早打招呼会将顾客吓跑,太迟会让很多人对商店感到失望。在对雅诗兰黛的化妆品柜台做研究时,我们得出了这个规律。顾客来到柜台时先等一分钟让他们自己看,然后才是售货员和化妆品专员的服务时间。

几年前还看到另外一个误用过渡区的例子。那时我们在测试IBM公司某个部门给凯马特百货公司设计的一台与顾客交流的计算机设备。该设备配有触摸屏和键盘,可以回答问题。比如,你问男士内衣在哪儿,它就会给你一张商店的地图,也许还附送一张T恤或袜子的优惠券。如果运行良好的话,这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想法,既能给顾客提供方便,还不用花钱雇人站在咨询台后告诉人们男士的运动衫在哪儿,而类似的提问一天就有72次之多。

然而,没过多久,商店经理就发现很少有人用这台设备,问题是没有人刚进商店就迷路。这时,人们还没来得及四下张望,当然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迷路了。计算机离门太近,就变成了昂贵的摆设。商店决定放弃这些设备,但他们肯定这些设备其实还有用,只是要放在顾客真正需要它帮助的地方,那样它可能还会成为进入商店的第三条通道。

在过渡区商家能做些什么呢?你可以跟顾客打招呼,但没必要随时跟着他们,说声“你好”就行了,提醒他们已经来到商店了,吸引他们的关注。安全专家认为防止盗窃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工作人员用简单的问候语迎接每一位购物者的到来。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发现一个朴实的现象,如果聘请一位和蔼的老太太在门口对进来的顾客打招呼,那就没有人敢行窃了。

在过渡区还可以提供购物筐、地图或优惠券。在曼哈顿高岛屋的一个小商店里,身着制服的门卫领你进去时,会递给你一份印刷精美的口袋大小的商店说明。在入口的右边,也就是在过渡区内,有一个卖花的摊位。你进门时就能瞟到它,但通常你不会停下来,相反,你会想:“嗯,这儿有花,不错,出来时可以买一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不会捧着一束鲜花去逛商店的其他地方。

在服装品牌H&M、盖普、老海军以及沃尔玛店内,都有一个所谓的“强势展示区”,就是在门口摆放一大堆运动衫、牛仔裤或是罐装可乐,使购物者放慢脚步。这堆东西就像减速路障一样,同时还起着巨幅广告牌的作用。放这些东西在这儿并不是要说“买我吧”,而是在对顾客说“停下来看看你已经到哪儿了”。这些东西就如同购物建议,简单明了,让你在接下来的购物中心情舒畅,你还会到其他楼层去逛并选购一些商品。注意,我们所购买的60%的商品并不在购物单上,但这与冲动购物又不同。下面的问题会促使你购买一些不在单子上的商品:“你不需要这些东西吗?即使现在不需要,那么将来呢?”强势展示区的饮料可能提醒你下周二孩子要从大学回来,展示区的毛衫提醒你即将到来的秋天或是你计划度假的目的地——缅因州的寒冷天气,走走瞧瞧,你离开商店时就会带上两箱六罐装的姜汁汽水和一件新羊毛衫。

在法林地下商城,我看到另一种处理过渡区的办法,这就是彻底打破过渡区的规则。不仅仅是打破,而是将规则彻底粉碎。他们在商店的入口处放了许多打折商品,这是一种很好的吸引购物者的方法。从中我们学到了该如何对待规则,要么遵循规则,要么打破规则。忽视规则或仅仅违反那么一点点都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我很高兴看到有人在尝试打破这个常规的框框:他们没有把销售区从入口处往里面退,而是把商店延伸到了外面,从停车场开始就设置商品销售区。大家别忘了,即使遇到最糟糕的天气,足球迷们也会充分利用停车场,在那里烧烤、聚餐、喝酒、联谊。美国各地的汽车电影院在白天都变成了跳蚤市场,这也说明了人们愿意在户外购物。有些超市在夏天会把应季商品挂在外面的停车场里,我曾去过一家海滨度假胜地的商店,那儿所有的野餐用品、海滩玩具、防晒露和橡胶凉鞋等都摆在帐篷下,旁边有售货员和收款机,这样,海滩上路过的人都可以停下来,买些需要的东西就走,而完全没必要带着满身沙子穿过食品通道去选购东西,再排长队去交款。

在美国把商店推向室外也引发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停车场。而大楼里面的停车场用途很多,可以开服装店,也可以卖电子产品或食品、杂货,甚至还可以改成办公室,广阔的停车场还能用来干什么呢?这仍需要人们继续发挥想象力来思考。几年前,我参观了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家购物中心,人们把一家汽车影院设在城市停车场的顶层。在约翰内斯堡我还看到一场奥迪车的展览,有奥迪车每种款式的每种颜色,总共展出了47辆车,紧紧地成排停放在一起,可想而知,这吸引了很多顾客围观。



第一不一定最好


我们关于“第一不一定最好”的发现除了适用于过渡区外还可扩展到整个商店。在商店的任何销售区,顾客看到的第一个产品并不一定就有优势,有时甚至恰恰相反。在入口和商品之间保持一些距离可以让购物者在走近这个商品之前多看它几眼,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视觉预期。比如说,来电脑打印机销售区的顾客不太可能看到第一款就买,而不再做进一步比较。等他来到打印机卖场的中间地带时,他可能就觉得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和信息来做决定了。在展销会上,门口的摊位好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却是很差的位置。大多数观众都是匆匆路过就进了大厅,很少留意到门口的摊位。更为糟糕的是有的观众与朋友在门口会面,给人造成门口的摊位特别拥挤的错觉,这样,真正的顾客反而被吓跑了。另外,门口往往有穿堂风,让人感觉好像是在门廊而不是在商场里面。

经营化妆品的商家并非总想占据百货公司门口的第一个柜台。他们知道,女人在镜子前打扮自己时总希望独处,但这并不是人们喜欢安静购物环境的唯一原因。如果你是家用染发品市场上的两大竞争者之一,你肯定希望将你的产品摆在商场最好的位置。现在的年轻女性将染发当作一种时尚,她们参加正式舞会时需要来点特别的装点,比如把头发染红,或是梦想拥有金发女郎的魅力,于是她们就需要试试新的颜色。然而,年纪较大的女人买染发品就像买厨房常备食品一样,15年来会一直使用同一种颜色的产品,而且现在每天都有白头发长出来,因此,她们买染发品就像买肥皂一样平常。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中老年购物者一般是找到她们要的颜色之后就拿起来买走,而年轻人在买之前则要仔细挑选产品和包装。我们有关护发品市场的调查表明,适用于中老年女性使用的护发品仅是年轻人的2/3,因此在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商店里,染发品最好不要摆在人头攒动的地方,这就是说不要摆在商店靠近入口的地方;但如果多数是年纪较大的购物者,那么距门口较近的地方才是摆放染发品的好位置,因为老年购物者不会在店里逛得太久。

最后,我来讲一个很有名的(传遍了我们的办公室)故事。有人为薯片和椒盐饼干精心设计了一个昂贵的超市宣传方案。他们使用了一个漂亮的“切斯特猎豹”卡通仪器,在运动检测装置的辅助下,每当有人经过它时,它就会喊:“如果你在找吃的东西,你就来对地方了。”这个仪器的主人花了很多钱才把仪器放在某些超市进行宣传。果然奏效,但它一直不停地在那儿喊,旁边的收银员都快被它逼疯了,因为收银员不得不听它在那儿聒噪整整8个小时。不久,商场的某个员工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断掉了“切斯特猎豹”的电源线,让它立刻并永远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