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知道他想看什么:用内容营销打造品牌影响力 > 第四章 顾客需要腾出一只手

第四章 顾客需要腾出一只手




天气寒冷,对于女性购物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女性购物者至少带着一个手包,还穿着一件外套,走进商店后很可能要脱下外套,也就是说她必须用手拿着这件外套。上帝赋予她两只手,但这时她只能用一只手来购物。

买完一件商品后,她就用一只手拿着。现在,她的双手都被占上了。如果买的东西又小又轻,她可以将它夹在胳膊下,也许还会把手包挎在肩膀或前臂上,这时如果再买一件东西,她就没法拿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购物狂才会继续购物。至此,人类的生物学特性就宣告本次购物结束了。

上面的这个场景是购物学中经典的一幕。这个生理事实(即多数购物者有两只手)是众所周知的,但背后隐含的内容却一直被忽视了,没有人去细想、探究、适应和承认它。



从报摊发现的购物细节


关于双手分配问题的研究于购物学开创的早期就已开始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有机会在东部报摊(Eastern  Newsstand)推广这个议题。东部报摊是北美地区最大的报摊经营者。这是一笔艰难的生意,研究这家公司的早晨送报和回收未售出杂志和报刊的复杂系统需要花很长时间。那时,我女朋友认识这家公司的老板娘,我像一个鸡尾酒爱好者那样混进他们的聚会。如果记得没错,当时他们待我还可以,但是他们非常怀疑我所说的,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

我免费接下了这笔生意,尽管没有报酬,但是我却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这笔生意还让我在美国报业协会(NAA)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后来我们建立了10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们给我指定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位于纽约中央车站十字路口的报摊,那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举着照相机随时准备拍照,并观察早晨和傍晚高峰期的情况。

我们发现报摊生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项关键因素——在每个顾客都很匆忙的情况下,报摊处理大量业务的能力。路过报摊的人要么是在早高峰期赶车去上班,要么是在晚高峰期下班回家。他们行色匆匆,看一眼报摊挤不挤,如果还行,就停下来顺手买一份报纸、杂志、一包香烟或口香糖,然后继续赶路。如果报摊前有好多人等着付钱,并在焦急地看表的话,他们就会想,真烦人,要误车了,到别的地方去买也许会快点。

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与报摊生意相关的因素,就是每个顾客都只有一只手空着,而另外一只手拿着公文包、手提袋、钱包或午餐。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在当代,很难找到两手空空的美国人。尽管我们多数人经常用背包或挎包,这也没能将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而是随身携带的东西比以前更多了。人类就像两条腿的驮运动物,手里还拿着部手机、端着杯咖啡,或是偶尔握个冰激凌甜筒。在大多数商务场合下,至少有一半的人只有一只手空着。甚至可以说,如果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你会觉得不安,觉得自己是不是落下了什么。

还有一个相关因素非常简单:90%的人习惯用右手,一般使用左手拿东西,把包背在左肩,这样我们的右手就可以拿东西。先打断一分钟,假设现在正坐在机场,一边阅读这本书一边等待登机,现在环视一下周围的人群,看一看他们分别用右手和左手提着行李箱或拎着手提包的人,这个比例应该是6:1。行李箱的重量、大小或是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是我们用右手提包的原因。但是忽略这些因素,这个比例有可能更高。所以,无论是卖报纸、分发小册子、设计机场的登记台还是租车处时都应该考虑人们方便使用右手(在此向所有的左撇子致歉)。

我们在研究中注意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报摊本身。报摊的设计很有特点:最下面的架子是放报纸的,上面一点是放杂志的,再上面是放糖果、口香糖和薄荷糖的,收银员站在圆形架子里面,比所有东西都高。

多亏有录像带,我们才可以将每个交易过程拆成一个个细小的步骤。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你带着公文包,走近报摊,弯腰挑选东西,例如报纸,然后,你直起腰,朝售货员挥一下报纸,这样他才能看见你拿了什么。这时顾客要么把公文包放在地上,要么把报纸夹在拿公文包的那只胳膊下,然后用空出来的那只手去付钱(如果是那种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着急的人,还现从口袋找钱再递过去)。接着,你站在那儿,轻轻向收银员侧身,伸出空着的手等着找零。最后,他把零钱装进口袋,拿起公文包,或者用空着的手把报纸从拿公文包的胳膊下取出来,转身,从其他要买东西的人群中挤出去。

显然,设计报摊的人认为报摊能容纳的东西越多越好,也许摊主也持相同意见。但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一点都不合理。应该有一个大约到胳膊那么高的架子,这样顾客在掏钱和等着找零钱时就可以将公文包或钱包放在上面,换言之,就是需要一个柜台。

但是现在的报摊唯一的搁板只有小腿那么高,把报纸放在这儿也可以,但这样就使每次买报纸的过程都变得很尴尬,顾客们手里、腑下被东西占着,还要俯身放、拿报纸,结果买报的过程多了好几个步骤,也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每个瞬间都要算上),从而限制了高峰时期可能的交易量。这样就造成了拥堵,吓跑了顾客,最后使报摊的销售受损。考虑到我们身体的构造,更好的设计方案是:摆的商品要少一点,但是要能接纳更多的顾客。

大概30年前,当我向报摊经理介绍这项研究时,他们感到十分无聊并用茫然的眼神望着我。现在我有时候也会疑惑当时是否要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并计算一下收益上的损失,或是做一个简单的概述,或建议一次测试,而我本可以做进一步的引导。回顾过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如何将你的观点和信息介绍得像他们所认为的一样重要,今天我们使用地图、图表和修改后的图片、视频,辅助框架研究,这些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客户会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无论是在商务听众、教室的学生,还是在教堂的信徒面前,我都坚信激情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微笑和渊博的知识可以调制成一杯烈酒,如果再搭配上一些图片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我们已经研究了快餐店的汽车售卖通道,现在正解决相同的问题。在快餐店的汽车售卖通道,速度非常重要,因为相对于那些潜在的顾客,排队等候的汽车比在店内排队等候的顾客要更显而易见。在北美地区,方向盘在左边,我们一般用左手接过汉堡和薯条,然后在窗口付钱。在午餐高峰时期,每次购买减少10秒钟,排队的车立即就会减少。

我在本章开头描述的女性在冷天购物的情况在像沃尔格林公司那样的化妆品商店中也存在。我们在对某个连锁店进行研究时,想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购物者没有手空着的问题。



顾客需要一个购物筐


在8月一个闷热的晚上,我在办公室突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天,我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看人们在杂货店购物的录像带。我看到收款处排队的镜头,发现一个购物者正努力地像玩杂耍一样对付几个小瓶子和盒子,以免它们掉下来,这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我脑海中:这个可怜的家伙需要一个购物筐。

为什么他自己不先拿一个呢?杂货店准备了许多购物筐,就放在进门的地方。也许人们没有把购物筐和杂货店联系起来,也许他们进店时只想买一两件东西,后来才发现应该多买一些。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过渡区:购物筐距门口太近,购物者进门后匆匆经过,根本就没看到它们在那儿。我马上回去看3天内所有收款处排队的录像,发现使用购物筐的顾客不到10%,这就是说在这个杂货店还有很多购物者像录像带中的那个顾客一样是“业余的杂耍演员”。我想,如果有人把购物筐递给他们,他们也许就会买更多的东西。不管如何,他们买的东西不会变少,这一点是肯定的。把购物筐递给他们,就是让他们腾出手来,并决定他们最终会花多少钱。

我们建议,只要有顾客拿着3件或3件以上的东西,店员就递给他一个购物筐。管理者马上就实践了这个办法,因为人们总是很礼貌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购物者总是立即接过购物筐,随着购物筐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销售额也在直线上升。

在过去几年里,顾客使用购物筐(车)的比率和平均购买的比率有了直接的联系,想让顾客花更多的钱,就要确保大多数顾客在购物时使用购物筐(车)。有一段时间,商家们得到这个信息,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白潜在的意思。那么当购物车变得更大后会发生什么呢?在沃尔玛、塔吉特、家乐福、欧尚集团,购物车在逐渐变大。在2006年,在全世界的超市、特大超级市场及大型商场中,使用购物车或购物筐的人数都在下降。人们想:我来这里只是买几样东西。因此对顾客而言,不使用购物筐(车)决定了他们购物的目的。如果顾客只是想买几件商品,他们就不会想推着大购物车在过道里跑来跑去,问题是当顾客选好几样商品后,却发现自己正在酒架对面,而他们最喜爱的灰品诺白葡萄酒正在打五折,那么现在商家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答案是只要顾客走进商店,就在门口为他们提供购物帮助——是使用购物车还是购物筐?并将购物筐摆放在商店里的其他重要位置,若无人理会,就换一个地方。同时建议商家不要再使用小红帽那样的塑料购物筐,一个好的购物筐让顾客既想买东西又想将其占为己有,而小红帽那样的购物筐就不会让人有此欲望。塑料筐不但笨重而且难看,对于男性顾客来说,他们不想提着这样一个像要去外婆家时提的红筐,这样有损他们的形象。显而易见,顾客只是想要一个更好的购物筐。

很多购物中心或商店都提供下面带小孩可坐的玩具车的购物车,顾客可以把购物筐放在购物车的上面,而你家的小车神就坐在下面的“小赛车”里。

我曾与Spar超市意大利区的总裁参观一家位于意大利米兰火车站的新开的Spar超市。Spar超市是欧洲的连锁便利店,就和美国的7–11便利店一样,在整个欧洲新开的购物中心里都有Spar超市。在欧洲,市郊火车站的食品超市都在逐步发展。而在纽约的中央火车站,那里的高档食品店令人印象深刻。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快速交通系统的各站点建立小型的农产品市场是明智之举,巴黎北站、芬兰的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以及日本的每个火车站的食品店的发展将北美地区的火车站远远甩在了后面。这些店的布置都很不错,而且实惠、便捷。火车站不同于机场,顾客的时间有限,因为他们搭乘的那班火车随时都会来,需要及时上下车,因此购物的速度显得极为重要。而站在商人的角度,最重要的是达成交易,因此就要考虑到没有拿购物袋的顾客所买的东西会有限。

我与这家店的总裁在米兰的Spar超市逛了大约一个小时。正如我说的,我很喜欢这家商店。商店有新鲜的蔬菜、鲜榨果汁和小型面包房。但问题是,所有的购物筐都放置在门口。总裁问我如何将商店变得更好,我说“看着我”,然后拿起三个购物筐走向店内,看到双手拿着商品的顾客时,就微笑地递上购物筐,没有一个顾客会拒绝。

在商业中,当读懂别人脑中闪过的念头时,你可以随机抛出几个你想实现的想法,却会看到别人完全接受你的观点。和总裁一起的一个小时中,虽然他一直在微笑,但是当顾客接受我递上的购物筐时,我看到总裁第一次大笑。

随着购物学的演变,我最担心的是,当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时,如购物卡上的传感器、与商店闭路电视摄像机连接的软件包,商店经营者会认为,坐在办公桌后面盯着监视屏幕是一种替代去卖场巡视的可行办法,而他们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



购物筐该放在哪儿


在我办公室附近的一家经营得比较成功的书店里,一堆购物筐就放在进门处的一个角落里,也就是通常容易犯错的位置。从购物筐摆放的位置来看,可能零售商认为顾客从一进书店就会在心里盘算:“嗯,今天打算买四本书、一盒艺术贺卡和一本杂志,这样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要拿个筐装这些东西。”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人们的做法不是这样的。更可能的一种情况是,顾客在走进商店时本打算买一本书,但在找到这本书后,他可能会碰到其他值得买的书。这时,零售商之前的预期就是错误的,对于很多商店来说,额外的和随机的购买决定了商店在财务上的盈亏。

总之,书店的购物者碰到第二本要购买的书时,会突然意识到购物筐可以帮他减轻负担。如果这时购物筐突然出现(就在眼前,而且不用弯腰就可以够着),他很可能会拿一个,接着继续购买第三本、第四本,没准儿还会买些书签呢。

这儿的启示很明显:购物筐应散放在购物者可能需要它的任何地方。事实上,即使简单地将美国所有的购物筐从商店的前端挪到后端,购物筐的作用也会立刻凸显,因为许多购物者都是在浏览几种商品之后才会真正开始考虑购买。购物筐堆的高度不能低于1.5米,以保证所有的顾客能看见,同时不需要弯腰就能拿到,因为人们在购物时都讨厌弯腰,尤其是在拿着东西腾不出手的时候。关于摆放布局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是:如果员工需要一整天不停地码放购物筐,那么购物筐大概就被放在了合适的地方。



用什么样的购物筐能让顾客买得更多


这里需要重新考虑购物筐本身的问题。这家书店使用的是带把手的浅口硬塑料筐,与超市和便利店使用的购物筐一样。用这种购物筐盛放瓶装、罐装或易压碎的东西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在买书、办公用品或服装时就不太好了。当购物筐里的东西越来越重时,拎着把手会觉得不舒服,人们一般都希望能把购物筐挎在胳膊或肩膀上,但此时却没法这样做。结果就是你不会把购物筐装得太满。通常,我们是怎样拿书的呢?放在袋子里,特别是手提袋里。因此,在书店里,帆布或尼龙手提袋比前面提到的购物筐要好得多,同时,这些手提袋还有附加价值,它们本身也是可以销售的商品。店员可以把手提袋里的东西倒出来,算出总价格,并询问顾客是否想买手提袋,然后再把东西装好,这样还能节省塑料袋。

我见过的利用购物筐的最明智的方式是在曼哈顿第十七街的老海军店。尽管老海军店也经历了兴衰沉浮,但无论是谁经营这家特殊的店都做得很好。我带零售商去参观那家店,这是我们在曼哈顿最愉快、最积极的购物体验之一。你一走进去,就会有一个举止得体、面带微笑的员工接待你,并递给你一个黑色的网格手提袋用来装要买的东西。这个袋子不仅比塑料筐便宜,而且更加轻便美观,容纳的东西更多。事实上,在结账时,当收银员问你需不需要这个袋子时,大多数人都会购买,这样商店在最后一刻还能卖出一件商品。

我见过的使用购物筐的最不明智的做法是一家南方百货公司在圣诞节期间所采取的。那家商店门口整齐地放着一大堆网格手提袋,但是商店的某些销售“人才”居然决定在它前面摆放更大的圣诞老人模型,这使得进来的购物者根本就看不到那些袋子(从里面出来的购物者倒能看见)。我不知道他们卖了多少个圣诞老人,但圣诞老人的销售额肯定不足以抵消这个不明智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对餐具的生产和销售商普法尔茨格拉夫进行研究时,这个商店正给顾客提供购物筐和购物车。在收款台,我们注意到许多购物车里盘子、碗等东西装得满满的。普法尔茨格拉夫公司惊讶于以前从未意识到购物车能带来的零售业绩,他们马上把购物车换成比之前大40%左右的新车,很快,每个顾客的平均消费额也跟着增加了。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Vinço是我在全球最喜欢的一家商店。这家商店在每个季度都重新设计购物袋,这些购物袋的设计有趣、视角犀利,很多都是对热点的评论。我坚信很多顾客去那里购物只是为了新一季的购物袋。不知道路过芝加哥或是纽约多少次,你是否看到过美国娃娃屋(American  Girl  Place)的购物袋?这种给他人带来欢乐的购物袋就是免费的广告牌。



买得舒服


上面这些事实都提醒大家要注意零售领域里这个至关重要的现象:在使购物经历变得尽可能舒适、轻松和方便之前,你无法知道购物者到底要买多少东西。

我很高兴看到有些零售商正在尝试一种巧妙的方法让顾客可以空着手购物。该方法使得购物者可以毫无负担地购物,直到他们来到出口之后才发现天色已晚。

这个方法就是创建一个衣物存放和包装订购相结合的系统,顾客一进门就可以把所有的负担都卸下来,而且在商店里选购时也不用把要买的东西带在身边,只要告诉店员将商品放到出口附近的订购部就可以了。这样,顾客在精力旺盛、双手毫无负担的情况下逛完商店后,就直接走到门口,拿起自己的外套、帽子和所购买的商品,然后出门坐上汽车、出租车或豪华轿车离开。

有一年,我们开始与大型的啤酒酿造公司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的公园部门合作,这家公司在美国经营着布希庄园(Busch-Garden)和各种海洋世界。在公园里,这家公司在每家礼品店都安装了一种系统,可以将你在任何一家商店买的商品直接送到公园出口的总店。顾客在游泳池的高空水道上飞驰,拍下照片,然后照片会被印在杯子上,随后被传送到公园出口的总店,而顾客丝毫不必费心于此,他可以跳上滑板,双手张开,再尽兴地玩一次。那感觉很棒!理论上,你可以在公园里购买商品,离开时在公园出口领取。问题是,顾客通常是在购买后才发现这项服务,而且工作人员也没有将这项服务讲解得十分清楚。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园的游客或是礼品店的顾客知道这项服务,不知道的都不会购买太多东西,因为谁也不愿意在玩旋转椅时腿上还放有印着自己名字或头像的啤酒杯,我认为安海斯–布希公司应该在公园的入口处就向游客介绍这项周到的服务。

有时仅仅做到上面这些还不够,迪士尼的一个大型纪念品商店就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努力。在那儿,商店里几乎整天都没什么人,因为游客都不愿意在商店购物后再带着这些东西去逛公园。但是下午4点30分左右,这个商店十分热闹,挤满了买纪念品的人,针对这种情况,商店就设立了一个订购部,这样购物者可以在早上买好东西后再出去,而不必把东西随身带着,等逛完一天后再到订购部来取自己买的东西。这样带来的唯一问题就是许多购物者忘了取回自己所购买的东西。

我向布鲁明戴尔公司完整地提出了关于这项服务的建议。在曼哈顿的旗舰店里,第8层并不太适合做零售,因为人们很少来到这么高的位置。于是我建议把这一层改建为针对高档购物者的半开放的、优雅宁静的场所,设有休息室、取款机、咖啡馆,有专门的接待员和其他便利措施,当然还包括衣物存放处和订购部。如果顾客是在纽约观光,那么公司甚至可以把东西送到他们下榻的宾馆。事实上,我设想可以把这个半开放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卖给宾馆,这样宾馆的客人也可以从中受益,这类服务在规模较大时可以获得很好的利润,相信不久后某个商场或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就会建立这样的系统为所有承租商提供服务,在提高承租商的销售额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这也是为了促进开发商自己的事业。



再说一遍,让顾客的手空着很重要


在购物领域里无论怎么强调将双手解放出来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一个商店可能布置得极佳,卖的商品也是最好、最便宜、最吸引人的,但是如果购物者不把商品买走,这一切都等于零。在第十二章中,我将解释购物中至关重要的触摸、试用和其他感官因素。如果购物者无法伸出手来摸一摸某些东西,他们是不会买的。因此,手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确保购物者能拿走他们想买的东西。如果空不出手来,购物者根本就不会去考虑是否要买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服装放在水平展示台上比用衣架挂着要好:如果只有一只手空着就很难去仔细看衣架上挂着的东西;但如果有一个桌面,你就可以将带着的东西放在桌面上,然后打开运动衫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

关于手这个话题最有趣的现象是发生在我访问过的一家超市中。像当前美国的多数零售商一样,这家超市里也引进了一家咖啡店,只要顾客愿意,都可以到咖啡店里坐下来喝点东西。这并不是我在超市里见过的第一家咖啡店,但它确实是第一家真正懂得经营的咖啡店:他们在购物车里安了放咖啡杯的托盘,也就是告诉顾客可以边喝咖啡边购物。我敢打赌,这个小细节一定促进了咖啡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