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知道他想看什么:用内容营销打造品牌影响力 > 第八章 像男人那样购物

第八章 像男人那样购物



购物:男人vs.女人


男人和女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购物也不例外。传统观点是男人不喜欢购物,所以很少去购物,让他们耐心陪伴女人购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从包装设计到广告、促销、店面设计和布置,整个购物环境通常是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的喜好而设计的,或者说,传统的零售业就是这样运作的,这其实是无稽之谈。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公司里身居高位,但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男性设计,男性管理的世界里,当然,男人们似乎也期待女性参与进来。令人惋惜的是零售商们不理解女性爱购物的天性,开发男性市场方面也不太成功。有这样两个基本的理念:基因决定了男人是天生的猎手——他们走进丛林,迅速捕杀,拖回战利品,存入地窖,这样才算成功;而女人则是天生的采集者——她们在甄别鉴赏中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因此,即便什么都不买,两个女人也能够在商场里度过愉快的一天。

很明显,女人与购物的关系更为密切。女人们以轻快的步伐在商场里穿梭,挑选商品,比较商品和价格,同售货员交流,问问题,试用,最后购买。一般而言,很多东西都是由女人购买的,通常她们也愿意去买东西。即使购买的只是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即便购物过程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女人也很乐意认真地去做。有史以来,女人就负责日常用品的采买,并且常以自己谨慎而优秀的购物能力而自豪。在一次针对婴儿用品的调查中,受访女性都坚持认为她们不用去看也知道产品的价格(事实上,经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多数人都说错了)。随着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女性的购物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在购物方面女人变得越来越像男人,但是她们仍然是市场上的主要购物人群。

相比较而言,男人购物就更为速战速决,缺乏诗情画意。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男人穿过商场通道的速度比女人快,男人也很少左顾右盼。多数情况下,很难让男人去浏览那些他们没打算购买的商品,他们不喜欢询问商品在哪儿,也不喜欢问别的问题(男人的购物方式和开车差不多)。如果男人找不到他要买的东西,就会自己在商场里转来转去,转了一两圈之后还没找到,就直接离开,他们甚至不会去寻求帮助。你会看见很多人就此作罢。

你常常会看见有的男人急急忙忙地来到商场里,径直走到货柜前,找到要买的东西,不假思索拿起来就去付款,在整个购物过程中没有任何愉悦感。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是年长的男性购买李维斯经典款式的卡其裤,他往往会冲向柜台,找到一条自己尺码的裤子就马上跑向收银台,仿佛在商店里多待一秒钟就会有损其阳刚形象。有趣的是,像户外品牌卡贝拉、REI甚至是里昂·比恩的实体店,设计时都考虑到方便年长的男性购买皮带、裤子和内衣裤的情况,将这些商品放在了钓鱼、打猎用具和户外运动器械的中间。还有哈雷-戴维森的零售店,中年男性不仅可以在那里买到服装,也可以为他们的孩子买点儿东西。

当一个男性顾客在购物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挡他的道,否则就不会有好结果。当男人把衣服拿到试衣间后,如果他没买这件衣服,唯一的原因就是衣服不合身。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认为试穿仅仅是整个考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使衣服合身,也很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不想购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5%的男性购物者在试穿衣服后会购买,而只有25%的女性会购买试穿的衣服。这也说明,如果试衣间是男女共用的话,应该把试衣间设在靠近男装而不是靠近女装的地方。如果男女试衣间是分开的话,就应该保证男试衣间十分醒目地设在入口处,否则男人会因为麻烦而放弃试衣服。

还有一组统计比较数字:86%的女人在购物时会看标价牌,而只有72%的男性会这样做,对于男性而言,好像忽略价格标签是一种显示男子汉气概的方法。因此,男人也更容易被人说动,他们总是急于要离开的样子,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同意。

现在,你可能会认为这类购物者制造的麻烦大于创造的价值,但他们也可能是利润的来源,特别是男人对于购物没有什么原则这一点。不管怎么说,现在男人的购物量确实比以前多了,而且这个趋势还会持续。现在男人单身的时间比以前长,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购买一些父辈们根本不必考虑的东西。加之现在已婚女人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也和男性一样,因此男人也不得不多承担一些购物的责任。那些关注男人购物方式并迎合他们需求的制造商、零售商和产品设计者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定会获得竞争优势。



接近男人,卖给女人


男人最常去的购物场所就是超市。超市里产品丰富,购买方便,在这儿你可以观察到男性顾客们随心所欲地放弃他们的购物原则。在一次对超市的研究中,我们计算了手里拿着购物清单的顾客人数。几乎所有的女顾客都有清单,而拿着清单的男性则不到1/4。掌管家庭预算的女人不会让毫无购物经验的丈夫一个人去超市购物。一起去购物时,让丈夫负责运输工具(哪怕仅仅是购物车)也只是想强调男人的参与。如果要把孩子们扔给爸爸,女人就必须有思想准备——孩子想买零食时,爸爸绝不会说“不”。别忘了,当爸爸的部分职责就是提供生活用品,而且这也符合男人心中的自我定位。

我花了几百个小时来观察男人在超市的情形。有一段录像我特别喜欢看:在摆放点心的通道,一位爸爸把小女儿扛在肩上,这个小女孩要动物饼干,爸爸就从架子上取了一盒打开后给她,爸爸根本就没想到饼干屑会落在自己的脑袋和肩膀上。很难想象妈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我们在观察一个男人和他两个小儿子的购物时发现了男人购物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在零食通道上走,当小男孩向爸爸要他们喜欢的牌子的食品时,这位爸爸就从货架上拿下来一盒,虽然盒子用的是可再封包装,但他并没有沿着封口去开盒子,而是直接把盒子从上面撕开。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孩子开始吃了,就根本没有必要再把盒子封上。

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超市都是能诱发购物欲望的地方。对副食销售行业的研究表明,超市里60%——70%的消费都是额外购买。但是,男人特别容易被孩子的恳求说动,也更容易受展品的影响。

在超市收款机旁边拍的录像片中,我们发现男人还有一个喜欢“挥霍”的行为特点——几乎总是男人在付款。尤其当男人和女人一起去购物时,男人总是坚持要掏钱付账,动作迅速地把一叠钱递上,以免让收款员误以为是女主人把烤肉买回家的。因此,零售商把男人称作“钱包”或是有一种“接近男人,卖给女人”的说法就都毫不奇怪了。因为男人也许不喜欢购物,但是他们能享受到付款的乐趣。付款使他们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尽管有时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卖舞会礼服的商店尤其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单独陪着来礼服店,小女孩就可以得到一件昂贵的衣服。

我最喜欢的专卖店之一是娃娃屋。这家商店是全美最能将钱从父亲们的口袋中掏出来的商店之一。如果你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那么让我来告诉你,这是个玩具店。每个玩具都有一个主题,纪念美国历史上各个不同的历史时刻。玩具娃娃的肤色和发色与主题相符,并且还取了与时代相称的名字,比如阿迪或者费利西蒂,这些娃娃还附带简历。你可以给你9岁的女儿和她的玩具娃娃购买同一款服装。专卖店里有一个美容室可以给玩具娃娃做头发,还有一家玩具娃娃医院、一个咖啡店,里面有专门设计的座位可以让你的玩具娃娃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甚至还有一家剧院,上演每个玩具娃娃背后的精彩故事。算上图书和杂志的话,光顾这家店的人平均每人要消费几百美元。咖啡店每天只有5个座位,而周末的座位通常在6个月前就已经被预订了。对于许多8——9岁的美国小女孩来说,说服父母周末带她们去这个娃娃屋是梦寐以求的生日礼物。现在美国娃娃屋已经开设了3家专卖店,总店在芝加哥,后来在纽约和洛杉矶也开了分店。我认为娃娃屋唯一能够改进的地方,可能就是还缺一个娃娃屋大酒店,或者是在附近的酒店设一层玩具娃娃展示厅,里面放上各类玩具娃娃用床和睡衣。我很喜欢带国外游客去娃娃屋,常常讨论在法国或日本开娃娃屋会不会像美国的娃娃屋那样成功地把钱从父亲们的腰包里掏出来。



学习型的男性顾客


在购买某些特定的物品方面,男人也会让女人觉得惭愧。我们调查过一家商场,接受访问的男人中有17%每周到这个商场的次数超过一次;大约1/4的男人称外出时并没有打算去商场购物,仅仅是出于好奇,后来还是去了。当然,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与这是家计算机商店有关。以前,男人们对新技术和发明的关注焦点是汽车和音响设备,现在则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很显然,很多顾客到商店只是为了了解信息,从录像带中我们发现很多男人在专心地阅读软件包装和其他宣传材料,这家店是男人买软件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的地方。这再次表明了男人购物的另一个特征:就像他们不喜欢问店员方向类问题一样,男人喜欢自己从文字材料、宣传视频或计算机屏幕上获取第一手信息。

几年前我们为一家无线电话商做了一个调研,他们正要设计零售店的模型。我们发现男人和女人在这个地方购物的方式完全不同。女人总是直接走到柜台边,向店员询问有关电话及相关业务的各种问题;而男人却直接来到电话展台和介绍产品的宣传板旁边,拿了宣传册和申请表就走,整个过程中没有跟任何服务员说话。当这些男人再回到店里时,就是来签约了,而女人在做决定之前平均要光顾3次商店,咨询的问题也更多。

当然,男女的社会角色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008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女性占绝对优势。这不仅是在大学教育领域,在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情况也是如此。现在除了工程和数学领域,女生几乎在所有其他研究生专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收入的天平仍然倾向男性,而且晋升的天花板存在于大多数行业。但是女人们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钱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多。

在多数情况下,买汽车时还是男人拿主意(尽管在买新车时女人的意见也很重要);购买居家用品时男人和女人也有着不同分工:女人负责买那些在室内用的东西,而男人则负责购买那些在室外用的东西,例如割草机及其他修整花园和草坪的设备、野餐烤架、水管等。

让我们再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看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2002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显示,只有24%的美国家庭是由双亲以及未独立的孩子组成的。约有15%的家庭是由单亲抚养孩子。这就意味着有约有60%的美国家庭没有孩子(有些夫妇没有儿女,有些则是空巢老人),而剩下的就是非传统型的居住模式:合租、成年人跟父母住在一起或单身独居等。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考虑到底把东西卖给谁这个基本问题,但是对那些以非传统型居家方式生活的顾客我们以前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北美的街上,汽车约有一半是女人开的,虽然汽车经销店仍然是女性消费者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之一。

市场供应与消费者需求脱节最严重的领域之一是房市。在过去10年中建造的新房都是按核心家庭的需求设计的:一间主人房外加几间小一些的儿童房。如果需要为非传统型家庭提供住房,那么有两间拥有独立卫生间的户型会卖得又快又好。

在全世界范围内,要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就必须有两份收入。1965年我父亲在马里兰州的切维蔡斯购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房价相当于他一年的年薪。他的年收入是4万美元,而房子也是这个价钱。而今天,如果有人住在一幢价格相当于其年收入的房子里面,我就不知道是该嫉妒还是该同情。也就是说,我们决定要把钱花在哪里的想法会一变再变。



吸引男性,贴近女性


男人即使没在购物,也会参与到购物过程中。众所周知,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顾客买多少东西与他们在商店里花多少时间是直接相关的。多次的调查表明,无论是独自,还是和同性或是小孩相比,女人与男人逛商店花的时间都是最少的。下面是我们在某家全美家居用品连锁店进行调查时得到的女人平均购物时间的详细分类:


女人在同性陪同下的购物时间:8分15秒

女人和小孩:7分19秒

女人自己:5分2秒

女人和男人:4分41秒


上面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很好理解:当两个女人一起购物时,她们会不停地聊天、相互劝说、建议和商量事情,因此在商店里待的时间就长;女人和小孩一起时,要抽出时间来照顾小孩;女人自己一个人时,就会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和男人一起购物时,男人总是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忐忑不安,随时准备出去,想去车里坐着听音乐或者站在外面看美女。因此,当男人在身边时,女人的舒适惬意感荡然无存,反而在整个购物过程中觉得既焦虑又匆忙。如果男人能耐心一点,女人就会轻松愉快一些,也就会逛更长的时间、花更多的钱。有两个策略可用来应对男人因购物而紧张的情况。

第一个策略是被动牵引,卖女士用品的商店也应想一些办法来吸引男士。如果我是“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老板,我会在店里给女人设置一个“寄存”丈夫的地方,就像寄存大衣一样。有一个地方男人待着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那就是理发店。我不会要理发店里那种破旧的椅子和过期的《花花公子》及《拳击画刊》,也许我会在大型电视屏幕前放一些很舒适的椅子,并把电视调到体育新闻网(ESPN)或播放钓鱼节目的有线频道。虽然有些事情很简单地就能大大减轻妻子在购物时的焦虑,但仍可以考虑更多的措施:在店内播放《体育画报》节目,比如关于泳装生产史的纪录片,或者播放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上周的精彩回放。

如果要开一家让女人可以轻松购物的店,我会让它挨着男人感兴趣的商店。比如计算机商店或者是汽车配件店,在那儿男人可以轻松度过半小时。同样,如果要开一家计算机软件商店,我会把它开在女士服装店的旁边,以保证有更多男士会光临此店。

你还可以尽量推销东西给被动进入店中的顾客。女装店可为来此购买礼物——如丝巾或睡衣一类,而不是鞋和裤子——的男士准备各类产品的宣传片。这里的礼品购物卡应该也很好卖,因为男人已知道女人喜欢这家店。维多利亚的秘密为男士准备的产品宣传片制作极其精良,有时他们甚至会办一个小型的时装秀。

唯一要值得提醒的是:必须注意这种促销区的位置。要让顾客很容易就找到它,但也不能让它离入口太近,以免让橱窗前浏览的顾客一眼就看见这样的场景:6个矮胖而笨拙的男人穿着风衣,懒散地靠在躺椅上看电视。

第二个策略更好,就是设法使男人也参与购物。对于有些类型的产品来说,要做到这点有点难,但也并不是不可能。

我们为大型瓷器餐具制造和零售商普法尔茨格拉夫公司做过一个调研。那里的顾客有一个特点:只要钟爱某一种图案款式,往往就会购买整套餐具,包括从餐盘、咖啡杯到芥末瓶、大浅盘和套餐巾用的小环等很多小东西。到这家商店买东西是很费时的,尤其是算上交款和打包(以免把东西打碎)的时间,长时间的等候让男人几乎失去了耐性。然而,普法尔茨格拉夫公司的经销店做的每单生意交易额一般都有上百美元,因此要设法使男人参与到购物中来。

在看录像带时我们发现,不知为何,男人总爱去商店的玻璃器皿销售区,他们总是避开调味汁瓶和勺子架等东西,却在圆底酒杯和葡萄酒杯中间看来看去。有一次,我们看见两个男子绕过很多东西来到玻璃啤酒杯货架,其中一个人一手拿起杯子,另一只手抓住想象中的酒瓶塞,把它拔出来,然后把玻璃杯斜过来好像要往里面倒酒的样子。我想,当朋友来家里就餐时,当然是女人在厨房里做饭,那男人在做什么呢?在准备酒水。这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男人角色。因此,男人对酒吧间男招待使用的所有装备和工具都感兴趣,包括每件不同类型的玻璃制品的用途,还有开塞钻、冰钳、餐刀和搅拌器等,这使他们更有男人味。

我首先想到一点:商店应该放一些假的酒瓶塞给男人当道具用。后来我们建议商店把所有的玻璃器皿放在一块儿,构成一个酒吧酒具区,并在墙上挂几张大图,比如男人开酒瓶的照片或者男人用精致的铬合金搅拌器调配马提尼鸡尾酒的照片。这些照片就可以告诉男人,这个酒具区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可以在此购物。不同类型的开瓶器也可以放在这儿。另外,由于男人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商店可以制作一张图表来说明不同玻璃器皿的用处,比如球形大玻璃杯、高脚酒杯、细长酒杯、冰杯、啤酒杯等。

通过上述办法,就把原本给生意拖后腿,以及影响购物的男人也变成了顾客。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把他们变成了一个有兴致的旁观者。

我们对家具制造商托马斯维尔公司进行调研后也认为,男人参与得越多,像这样大单的销售就越容易。办法很简单:利用显示屏或海报等图片来说明家具制造的过程,并通过拼接、断面等用视觉技术处理过的图像来证明这些家具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做工精良。强调家具的构造可以使男人不那么抗拒它高昂的价格,而且在女人仔细研究室内装潢风格的时候,男人也可以有这些东西解解闷。

有一种东西男人比女人买得多,那就是啤酒。无论啤酒在哪里出售,超市还是便利店,男人都会购买。他们还会买些垃圾食品,如油炸薯片、脆饼干、果仁以及其他休闲食品。因此,我们建议一家超市每周六下午3点在啤酒通道举行一个啤酒品尝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推广小型啤酒制造商的啤酒,也可以宣传某个主要品牌的新啤酒,这都没有关系。品尝活动可刺激啤酒的销售,但这也不是关键。这个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会招来更多的男性顾客,使超市变得更加符合男性的需求。

Envirosell公司为巴西的顶尖啤酒品牌博浪做的试点性促销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在试点过程中,该公司着重把啤酒展销区设计得更贴近女性,这背后的理念是女性除了为自己,还为朋友买啤酒。那里摆出了所有性感女神的人形立牌(暂且不管啤酒和乳沟到底有什么关系),还挂上了家庭用餐时成年男女一起饮用啤酒的图片。一夜之间,销量就上升了20%。在美国,啤酒消费者中女性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女人一旦购买,就会买很多。因此,如果说男人通常会买6罐啤酒,女人则会买12罐。所以结论是:女人为了开派对而买啤酒,而男人则为了一个人的派对买啤酒。

聪明的零售商们请注意了:做任何生意都必须密切关注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不停变幻的角色,未来属于那些先知先觉的人。有一条普遍的黄金法则:在女性消费者占主导的产品领域,想出吸引男性的方法,当然同时也不能疏远女性。

比如,我们来看一看在过去大约10年里,美国的厨房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一度是女人包揽了所有的买菜做饭的事情;但是现在,女人也要工作,男人就不得不做饭、打扫卫生和洗衣服。男人做这些事情以前是可爱的象征,但现在已变成了生活的必需。罗伯特·帕克笔下的侦探英雄斯潘塞也下厨做饭。厨房里的男人别有一番迷人之处。

同时,厨房用具也变得男性化了,这是偶然现象吗?以前买冰箱或炉子时有暗绿色或金黄色的款式可供选择;但现在流行的炉子多数都具备工业品质,有6个炉膛,并带敞开式的煤气烤架。流行款的冰箱都很大,由不锈钢、铝和玻璃制成。走进一家威廉斯–索诺马这样的梦幻厨具店,你会发现一种用于专门给奶酪裹糖屑的小吹管很受欢迎。是美国人开始喜欢做工精细富含脂肪的法国甜点了,还是男人在厨房里更喜欢用微型火焰喷射器来点火了呢?

同样,随着女人单身时间的延长,有时还会因离婚而再次单身,原来那种老式的专门针对男人的五金工具店正在被淘汰。Ace和“真值”这两家五金店在吸引女性消费者方面做得很不错。这两家店里很多东西已没有性别差异,女主人在那里可以慢慢学习,找到使用工具的乐趣(要做到这种改变,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雇用更多的女店员)。

再来看微波炉是怎样销售的,产品彩页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瓦特数。我们对购买真空吸尘器的男人进行了采访,当问到什么特性最重要时,回答是“吸力”,也就是功率。因此,现在的吸尘器都以大功率为卖点。通过这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家用设备男性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男人本身的男性特征却在减弱,上述两种情况似乎有折中倾向。

即使是特效洗衣剂和其他家用产品也都在考虑男性顾客了。我不知道宝洁或利华兄弟公司是如何考虑的,但是他们把纸巾叫作“慷慨”,把衣物清洁剂叫作“勇敢”,除了想使男人在买产品时有面子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有几个女人想要“沉重的袋子”?那么男人呢?男性化的名字过去都用在汽车上,现在这些名字也用在洗涤剂上面了。20世纪90年代很成功的一个肥皂品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字,而是“利华2000”,这个名字用在计算机或新电器上也会很合适。我开“利华2000”车的时间也指日可待了。



当男人开始为自己和女人买内衣


撇开购物不说,我们来看一下当代男性欲望的基本体现方式——想一想玛丽莲·梦露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区别。安吉丽娜的肱二头肌也许比弗兰克·西纳特拉和罗伯特·肯尼迪加在一起还要壮硕,和30年前的偶像相比,她没有令人羡慕的翘臀,而且肌肉发达。

男人已开始自己买套装和鞋了,但是其他的东西一般还是女人在买,尤其是男人的袜子和内衣。不过,现在情况也有所变化,男人更加关注自己的服饰,女人即使不给男人买内裤也有很多事做。在凯马特男装店,有时男女顾客的比例为1:2甚至是1:3;但是在高档的男装店,在高消费阶层,买男装的男人却比女人多。我们在录像带中看见了现代美国男人的一个典型生活片断:一个男人在内衣前面若有所思地逛来逛去,突然,他把自己的腰带取下来,伸长脖子仔细看。最后,总算知道了自己穿几号的内裤。想一想如果女人不知道自己的内衣尺寸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不久后每个男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内衣尺寸。

有人很肯定地告诉我,女人买贴身内衣通常也要亲自试穿,我猜是穿在自己的内衣裤外面。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会看到一个男人拿着一包内裤走进试衣间。

女人不再给男人买内衣了,那么男人会开始为女人购买内衣吗?一个珠宝商告诉我:“很多珠宝都卖给了那些想重回家门的男人。”很多丈夫或男友都愿意给女人买昂贵的内衣或珠宝作为礼物,但是这些商品以及卖这些东西的商店却常常令男人不知所措。男人连自己的尺寸都记不住,怎么可能记住女人的呢?尤其是女人除了睡衣、睡袍之外,还有文胸、内裤要考虑。他怎么保证自己买的戒指或项链是女人想要的那种,颜色究竟适不适合呢?我们经常看见有些男人犹豫不决地走进这片女性天地,在里面东张西望,可能是在挑选商品,但很快就会逃出去,满脸的忧虑和疑惑。这些珠宝公司应该对售货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循循善诱这些在女性商品前不知所措的男人们,并争取把这些人笼络为商店的老主顾,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特别是考虑到珠宝或内衣高昂的价格。

肯定有办法简化服装尺寸这个问题,让男女能为彼此购买服装。也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女人把自己的尺寸登记在她喜欢的商店里,然后告诉男人到那个商店去买。很多男人都有给女人买内衣的意愿,第一家这样做的商店肯定能取得成功。此外,当男人们购物完毕,可能不太愿意被别人看见拎着粉红的购物袋出来。

零售商必须解决的另一个与性别相关的问题是:在同时销售男女服饰的店里,怎样巧妙地告诉顾客男装在哪儿,女装在哪儿。以前,要把男装和女装挨着摆在同一个地方销售简直不可思议,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二者之间的隔墙就推翻了,只是仍有一些问题要解决。现在的性别提示方法,就算是在盖普和J.Crew(同时经营男女服饰的商店)这样的店里,也都不太有效。顾客很可能在那些鞋子、毛衣或者牛仔裤中挑了10分钟后,突然发现这些衣物原来是给异性准备的。

打开任何一个女人的衣橱,都会发现里面挂着些男士衣物,如牛仔夹克、宽松羊毛衫、T恤。我的妻子常常突袭衣柜随意掠夺我的衣服。即使这样也无损她的女性魅力,但我却不能这样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男同性恋在这性别概念日趋模糊的商场中是如何找到切入点的。还有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在购物时所追求的东西跟异性恋的男女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用说,大多数关于同性恋文化的归纳总结都是有问题的。有的女同性恋习惯穿背后扣扣的法兰绒T恤和卡其裤,也有的只喜欢在周末晚上盛装出门。有的男同性恋把自己想象成《飞车党》中的马龙·白兰度,也有的衣冠不整,还有的每天早上都要整理自己的衣橱,那劲头你在西点军校的新生营房绝不会看到。同性恋者的购物范围跟异性恋者其实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同性恋圈子就好比一个文化风向标,对于什么东西流行,什么东西过时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直觉和品位。同性恋潮流指向哪里,人们通常就走向哪里,这一点有着完美下颌线、背普拉达包的都市精致男一定会第一个承认。

同时有很多异性恋者不喜欢承认这一点。异性恋男性消费者看到内衣裤盒子上面穿着紧身内裤的模特图片,就会觉得很尴尬,仿佛想要拿一只牛皮纸袋把买的短裤藏进去才敢去结账。但是尴尬本身也许恰恰证明了那些令人血脉贲张的健美男子图片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无论是同性恋还是“直男”(异性恋男人),年轻的都希望有6块线条清晰的腹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都会照镜子,看看自己疲劳的双眼、增大的侧腹、萎缩的肌肉。而零售界同样也要考虑到直男和同性恋一样都希望自己肌肉紧实,身材健美。区别只在于,直男中只有很少的人愿意承认这一点,或者表现出真的很在乎,因为这不符合他心目中典型的男子汉形象。

一般来说,零售业还没有给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一个舒适的空间。女同性恋也面临同样的困惑。跟男同性恋不同的是,她们中有很多人真的去男装部购买想要的东西。零售界给女同性恋的机动余地要少于男同性恋。我认识的一个自称“很爷儿们”的女同性恋,买衣服总是很困难,即使是最最基本的服饰。这可能是她痛恨购物的原因,她总是在网上购买东西。商店里面摆出来的衣服都太女性化了,轻佻又烦琐,都是设计成引诱别人的样式。裤子是另一个大问题。一排排都是低腰裤,根本不是她的风格。而鞋子呢?也是死胡同。她常常在最后溜到男装部,找男士穿的最普通的平跟鞋,任何款式都接受,只要这鞋不算太寒碜而且穿上以后不会像《绿野仙踪》里的南方女巫。她的衣橱里最多的是经典款式的休闲衣裤——宽松的卡其裤,虽然是为女性设计的,但是看上去却像你大哥可能会穿的东西。工作的时候,她就一切从简,轮流穿那两件黑色的艾琳·费雪套装。如果她能够穿宽松裤和T恤度过一整天,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拿她的原话说,即使是才20出头的时候,购物也会让她感觉自己过着双重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女同性恋其实是相当古板的。尤其是有孩子的女同性恋夫妇。她们的保守体现在社交上而不是政治上。她们当中有很多人不喜欢大费周章地购物或者对着衣模上面挂着的最新款的礼服评头论足,跟男人一样,她们只想让购物速战速决。

同性恋的男女已经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零售商们不应该让他们不得不再回去隐瞒这一点。“同性恋市场”是真实存在的,而那些关注这个市场的人们,则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再说说传统型家庭中的男性。还记得吗,以前男人中只有产科医师才能看见婴儿出生的过程?但现在爸爸几乎跟妈妈进产房一样,已经成为必需。男人重新定义他们的角色,即作为父亲的角色,就要适应新的角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购物方面也不例外。

比如,我父亲那一辈的男人都没有买Junior(一种空气压缩器)或尿布并在星期六早上短程郊游的习惯,而现在这几乎成了惯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高级的男士盥洗室里面有给孩子换尿布的隔间的原因,而且麦当劳的广告里也总是有很多爸爸和孩子在一起,却没有妈妈,星期六妈妈们可能还在办公室加班呢。反正妈妈也不会让孩子们吃巨无霸汉堡。这并不是美国特有的现象,我对米兰市繁华街区在星期六的情况进行过观察,发现大概一半的婴儿车都是由爸爸推着的,显然爸爸们喜欢推车。

我们测试过波士顿一家商场里卖李维斯牛仔裤的试点区域,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设法吸引20——30岁左右的男性顾客。我们在录像中看到,一个男青年穿过通道来到这个卖牛仔裤的区域,后面跟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男人推着婴儿车。他们一起挑牛仔裤,显然他想要购买靠墙货架上的牛仔裤,但是在他和裤子之间摆着别的服装架,推着婴儿车过不去。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这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为了买条牛仔裤就得走开而让老婆孩子单独待在通道那儿吗?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他没有去买裤子。在美国,有很多销售场所推着婴儿车都进不去,这就相当于阻碍了大部分20——30岁左右的消费者去购物。



当男人变成爸爸


20年前极少有父亲给小孩买衣服,如今,男人在童装区买东西已经非常普遍了。然而,服装厂家还没有跟上这个变化,之所以这么说,很明显的一个依据就是童装的尺寸是所有服装中最让人糊涂的,多数父母都对此感到失望。如果哪天童装尺寸能与孩子的年龄直接挂钩,那么男人就会在给孩子买衣服这件事上多尽一份力。在此我还要强调,只有父亲才会突然冒出并放纵自己的想法:给儿子买天鹅绒的家居便服,或者给女儿买迷你舞会礼服。

随着星期六早晨的到来,爸爸要装东西了,包括奶瓶、烤面包、尿布、婴儿香粉、药膏、抹布等类似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哪里呢?肯定不是妻子强塞给他的那个粉红色尼龙大包。事实上,他可能对目前可供选择的包都不是很满意,因为连装尿布的黑包上都写着“妈妈”的字样。给爸爸提供装尿布的“瑞士军包”怎么样?看起来像运动包的耐克尼龙包怎么样?或者更好一点,给他提供一个哈雷–戴维森品牌的婴儿推车,车里配一个黑色的装尿布的皮包,情况又会怎样呢?整个婴儿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



拯救女性购物领域中的尴尬男人


男人也会光顾一些女性的传统领地,但是这些地方应该考虑到男人的男子气概,避免娘娘腔的元素。在很多商店,地上和墙上的所有东西似乎都在对闯进来的莽撞男人说:“离开这儿!你不属于这儿!”我办公室附近有家卖餐具的商店,那儿就很不错,因为我进去后丝毫没有粗人闯进瓷器店的感觉。但是,在布鲁明戴尔商店里的皇家道尔顿陶器区域,我感觉就像是回到了祖母的饭厅,让我十分惊恐。

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男人在此本可以很高兴地购物,而且那里也确实有他们想买或者需要的东西。比如,现在的男性保健和修饰用品比以前多很多。但是,看一下这些产品的销售方式,你就会明白大多数男人绝不可能成为购买者。

在连锁杂货店和超市里面,卖这些产品的地方其氛围绝对是女人味十足。洗发水、肥皂以及其他男女都能用的产品,它们的包装和名称都很女性化,就好像买这些东西的人都是女人,这就成了一种自我设限的宣传。男人专用的产品,像剃须膏、洗发水和除味剂等,夹在那些散发着芳香的女用产品中间,摆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落里。那儿不是男人的领地,换句话说,男人怎么会去买呢?

传统的美容美发行业总是通过走高档路线发达起来的。雅诗兰黛和欧莱雅已经说服了女人们在晚霜上面花点小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但这对于男性市场来说不是最好的方法。成功推广男性护肤用品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陈列,谨慎的措辞和恰当的包装。专门针对户外工作的男士专用润肤霜和防晒霜市场(其用户如警察、建筑工人、电视电缆或电话线的安装人员、马路工作人员)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且还远远没有打开。但是,这些男人绝不会在腮红和遮盖霜的产品堆里去找他们要的东西。当然也不会买那些看上去像是女人和孩子用的物品。如果在传统的销售护肤美容产品的地方转上一圈,你可能会误以为男人不需要护肤,但事实上,男人的皮肤也同样需要护理。

哈雷–戴维森经销店就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这家公司为男性护肤用品起名字可以随心所欲——防晒盾、防风护理,或者是皮肤防护剂。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开创了一种开放式的、模糊的护肤理念,再加上一些短小精悍的名称。比如古朴(Goop)——是一种除油剂,或者山岩肥皂——是用来去除松香的。总之,要像卖杀手用品一样来推销这些产品。如果哈雷开了这个头,那么约翰迪尔公司和卡特彼勒公司可能会跟风,这样的话,预防皮肤癌的事业又扎扎实实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医疗诊所里有全套的男用修面和护肤产品。但是,在纽约老牌的伯格道夫·古德曼百货商场里面,只能在一层卖女士化妆品的店里找到这些产品,甚至在第五大道的男士用品店里也没有这些东西卖。谁会想到剃须膏会在口红的旁边?我承认是有很多女人给男人买这些产品,但是,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并不是将来的方式。吉列公司生产针对不同肤质的剃须膏,毫无疑问是给男士用的,但是男人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属于什么肤质呢?在墙上张贴一个简单的图表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还没见过有人这样做。最近访问了一家全美连锁的百货店,它位于曼哈顿切尔西,那儿是男同性恋者的聚居区。即使这家商场也并不重视男性,男用产品(仅包括除味剂,少量修饰头发的产品,一些止汗剂和一种护发剂)被挤到胶卷冲洗柜台和一次性剃须刀之间的一个角落里。这家商场位置很好,本来可以树立男用产品销售区的典范,但是它却跟其他商店一样毫无生机。

为男人生产专用产品,并为其提供专门购买的地方,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这样做仍然是在仿效女性护肤美容化妆品销售区的套路。要想吸引男性,就必须从头开始,设计一个“男士健康用品”销售区域,这个区域里面应该有护肤品、修饰品、剃须用品、洗发护发品、香水、避孕套、肌肉疗伤品、非处方药和维生素,还要有针对疾病(男人跟女人一样,也受到这些疾病的折磨)的辅助治疗用品和草药。这个店里面还可以卖一些体育运动用品,像运动袜、T恤、防护品、弹力绷带等,还应该展示一些护肤、健康、健身和形象等方面的书刊。这个店本身从装修到包装设计都应该具有男子气概。在宣传策划时应该时时不忘男性的特点:广告牌要大而醒目,所有的东西要很容易就能找到。

过去10年中,在期刊领域中最成功的要算《时尚健康》(男士版),它的销量急速上升,每月超过150万册,比《绅士》《君子》《男士期刊》以及其他所有杂志都要多得多。既然杂志能够如此火爆,为什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