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知道他想看什么:用内容营销打造品牌影响力 > 第九章 女人到底想要什么

第九章 女人到底想要什么




在写这章内容之前,请允许我花点时间谈谈一家大型机构的消失,以及战后美国男性某种精神堡垒的瓦解。



被女人扔进达尔文垃圾箱的商家


我说的是乔氏五金店,它也许叫吉姆五金店,不过这没有关系,反正大家都知道那个地方。在那儿,地板吱吱嘎嘎地响,空气中散发着橡胶和四合一涂油的怪味,大木箱里放着每百根10便士的3寸大钉。店里还有绳子、弯头、神秘的带子、铜线圈、防水密封剂、曲形钉、大头钉、钉书钉、垫圈、螺丝、螺钉、别针、套管、支架、轴承座、凸缘工具、铰链、密封垫、薄垫片、木制螺丝、金属片螺丝等,墙上挂历中为工具做广告的小姐穿着紧身衬衣,露出诱人的乳沟,手里挥动着刮刨工具。再看另外一边,有人站在摇摇晃晃的梯子上面,嘴里叼着劣质方头雪茄,在一个装插销的旧箱子里翻来翻去,脚上笨重的长靴散发出一阵阵气味,他嘴里还在小声地抱怨——那就是乔本人。

后来他怎么样了呢?去世了。那他的商店呢?也关门了。

是谁结束了它的生命?你的想法是什么?

是那些女人!她们不到乔的商店买东西,我说得不对吗?这个可怜的家伙想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每一样东西,但事实上商店里的东西总是不够。有时颜色不对,有时样式太少,而且这个店里还散发着廉价雪茄的怪味。

再见吧,乔。

在购物世界里,女人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转变毫不令人奇怪。购物总是与女性相联,它简直就是女人的代名词。男人们购物其实是在进行一项天生属于女性的活动(他们做这事往往是很勉强的),如果零售商或厂家不能满足女人的需求,那就有可能被女人扔进达尔文的“垃圾箱”,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还需要更多的例证吗?只需三个字——缝纫机。

在20世纪50年代,75%以上的美国家庭都拥有缝纫机,但现在的比例还不到5%。类似乔的命运又重演了,但这回是辛格先生(事实上,这个缝纫机巨子已经改行经营军事武器了)。以前,女人总是在家里给自己和家人做衣服,并不断地对衣服缝缝补补直到实在不能穿为止。在过去的30年里,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变,除了缝缝松动的纽扣,女人不再做任何大规模的缝纫工作了。

最后一个例证呢?百货店的优惠券。

这东西没什么用了。2007年,通过报纸、杂志或者邮件分发出去的优惠券中兑换了的还不到3%(因此,优惠券行业试图在网上试行业务)。女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认为在餐桌旁弓着腰剪《军号日报》(Daily  Bugle)上的优惠券,就跟自己做黄油一样费力。不过,也有一些人喜欢优惠券——老年人,特别精打细算的人,以及那些不上班成天在家的主妇。除了这些人之外,优惠券毫无作用。

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男人正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关爱之心,对购物也越来越敏感,他们也愿意承担一些日常用品采购等家庭责任。但不能忘记,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在女性温柔的推动下(如果没有使用暴力来推动或强迫的话)才产生的。我们还应记住,即使将来零售市场上会更多地关注男性,多数时候市场也还是跟着女性生活和品位的变化在走。



女人想从购物中得到什么


正如市场营销天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问,女人想从购物中得到什么呢?我们已经讲了男女在商店购物过程中的很多不同点,现在就抛开那些一般化的概述,从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始来进行说明。这个例子来自最近为一家意大利连锁超市所做的调研,直接取材于肉类柜台边安装的摄像镜头。

一个中年女人来到柜台边开始仔细挑选肉馅,她有条不紊,一包一包地仔细看。这时,一个男人大步走来,背着手站在柜台边扫了一眼,就选好一包放到购物车里走了。而这时那个中年女人还在继续挑选。接着,来了一对带小孩的夫妇。妻子站在那儿推着婴儿车,丈夫从柜台里挑了一包肉馅,看了一眼后把它放到购物车里。妻子检查了一下这包肉馅,摇了摇头。他把肉馅放回去,重新又挑了一包,她还是摇头,这时她很生气,让他推着婴儿车,自己亲自去挑。当他们离开时,前面那个中年女人也看到最后一包肉馅了。她似乎对自己的调查很满意,最后拿起检查过的第一包肉馅,放进车里后继续买别的东西去了。我姐姐抱怨她丈夫常常买已经发黄的蔬菜回来。她说:“男人总是不明白,我们要吃的是新鲜的蔬菜,而不是那些枯掉的。”

是什么使女人在购物中如此夸张?相信“天性胜于培养”的人认为,女人的原始角色是在家里采集树根、坚果和浆果,而不是四处游猎,因此,女人的生物学特征使她具备天生的购物技巧;但相信“培养胜于天性”的人争论道,数世纪来的强大父权制将女人禁锢在家里与商业社会远离,所以除非她们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否则很难进入商业环境中。

这也是当然的事情:购物使家庭主妇走出了家门,按照以前的劳动分工,买东西主要由女人负责,而且女人也乐意,她们也有这样的能力并能系统性地去购物。过去购物是(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仍然是)女人主要的公共生活领域。作为个体,女人对商业社会没什么影响,但所有女人加在一起就会对市场产生重要作用。购物给女人提供了出门的机会,有时她们甚至会很高兴能独自一人去购物,这样就逃离了家人的束缚。购物还是一种解放女人的方式,使她们有机会同别的成人、店员、商店老板以及其他购物者交往。

然而,随着女人生活的变化,她们和购物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如今,多数美国女性都有工作,于是她们和其他人也有了一些非私人的业务联系,有很多出门在外的时间。因此,例行的购物就不再是一种很好的逃离方式了。现在,女人必须挤出工作、上下班、家庭生活和睡觉之外的时间去购物;有时利用午休的一个小时,有时在回家的路上,有时在晚上。便利店就直接受益于女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女人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手里还拿着详细的清单,每周定期去超市买东西。现在,女人可能在晚上9点才发现没有牛奶或者第二天午餐的面包了,这时就要立刻跑到7–11商店(全天候营业的便利店)里去买。产品目录、电视购物频道和网上购物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就是女性责任的改变。女人在商店花的时间越少,买的东西就越少,这个道理很浅显。女人把部分传统责任(做饭、清洁、洗衣服、照看孩子)移交给男人的同时,她们对购买食品、肥皂和小孩服装的控制权也相应地让出去了。甚至女人的购物习惯也慢慢地变得男性化了,她们不再仔细浏览检查,而变得匆匆忙忙,拿起东西就走。因此,女权运动给零售商带来的好处(女人有更多的钱)很快就被缺点(女人去商店的时间和偏好减少了)所抵消了。

不过,女人把购物当作一种社会活动的看法似乎并没有改变。她们仍然喜欢和朋友一起去购物,在买东西的时候互相怂恿或者制止。我想很少有两个男人会约好在某一天一起去挑泳衣。我们的调查显示,两个女人一起购物时,她们花的时间和金钱都比独自购物时要多,当然也比有男人陪着购物时要多。两个女人在商店里有时会变成购物机器,精明的商家会想尽办法鼓励她们双双出行。比如,“带个朋友来,就打个折”,或者在试衣间外面放一些座位,让女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边试衣服边评论。有的商店里还开设了咖啡馆,让女人在“中场休息”时一边喝咖啡,一边看周围卖的东西,视线永远不离开卖场。



真正了解购物哲学的是女人


如果像我一样对很多购物者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女人购物时都有心理活动,而男人却很少有。女人在购物时常会陷入某种想象,她们会一丝不苟地进行挑选比较,脑子中设想着产品的使用情况。她们还会冷静地总结买还是不买的各种理由,一旦看见自己想买的东西价格也还合适,就会买下来。女人通常很在意哪怕是很小的一笔购物交易,并且为自己挑选商品的本事感到自豪,无论挑的是哈密瓜还是房子,甚至是丈夫。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男女在农产品区的表现:男人快步走过来,从生菜堆的最上面拿起一棵就走了,而没注意到他拿的生菜叶上还有斑点和发蔫的地方;而女人从卖生菜的地方走过来,边看边闻,还会用手摸一摸,直到找到最好的生菜。男人有时甚至都不看价钱,这对女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男人引以为豪的往往是精通某些耐用品的消费,比如汽车、工具、船、烧烤架、计算机等;而女人则更加重视暂时的世界,比如做饭、做蛋糕、美发和化妆等。

这倒不是说女性与消费的关系很肤浅。事实上,真正了解购物哲学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是女人描绘了贯穿人类生活中的搜寻、调查、询问、获取、设想以及吸收等一系列过程。从较高的层次来看,购物是一种转化,是一种更新的方法,它甚至会使人得到改善。你购买的产品会使你变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衣服使你变得漂亮,口红令你更加性感,而灯会让你的房间变为幽雅的圣地。



女人需要的购物环境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这点:女人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比男人更多。男性需要的仅仅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那儿能快速找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买了东西就走。如果要求男人逛来逛去挑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购物”,他很可能不买东西就离开了。男人对整个购物过程不感兴趣。而女人一般更有耐心和好奇心,可以很自在地在一个地方慢慢探索。因此,女人需要这样的购物环境,让她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容地四处走动。我们来考虑一下前面说过的干扰因素,女人不希望自己在购物时被后面的人挤着撞着,这就意味着女人不愿意去看摆在地面到腰以下部位的东西,而这部分空间占了美国销售空间的很大一部分。不要认为女人弯腰会觉得舒服。这不仅仅针对女人,对男人来说也一样,没人喜欢弯腰去买东西。你不要认为女人会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闲逛。我们来观察人们在拥挤的通道里的表情:一旦被撞了几次之后,人们就变得很烦躁,不愿意再逗留;通常还没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走了,这种场景你一定不陌生。零售商在决定如何布置销售环境时必须牢记这些特点。

有些情况下,女人们即使知道去一个地方购物会非常拥挤,也会奋勇向前。她们会去波士顿的名牌折扣店Filene’s  Basement或者巴尼斯纽约精品店每年两次在仓库举办的特卖会购物。贪便宜的欲望使女人不介意跟陌生人摩肩接踵。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女人们对于“推搡”的敏感程度与发生推搡的对象是其他女人还是陌生男人而有所不同的。在许多女人们兴奋前往的拥挤场所,往往是女人和女人之间在互相推挤和拉扯。

比如,百货商场的化妆品区往往需要女人坐在或站在某个地方来试妆,这在高峰期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与那些距柜台几尺远的人相比,站在化妆品柜台角落的女人更有可能买东西。有些化妆品部把柜台围成一个凹进去的死角,站在里面的人就不会担心被人挤着了。我们把这种死角称为“盆地”,它能吸引女人延长购物时间。第一章中提到,有的百货店把遮瑕霜等化妆品放在展示架的最底层,这就意味着老年人不得不弯腰,而他们并不愿意把臀部撅起来。这种不尊重顾客的结果就是卖出去的遮瑕霜很少,如果把它放高一点则会卖得多一些。

女人对空间的需求在零售环境中随处可见。比如,机场的礼品店一般都分为“拿起就走”的快速购物区和逗留区。快速购物区在收款台的旁边,顾客可以很快地买到报纸或口香糖,付了钱就走;逗留区在商店里面,通常卖各种礼品。我们的调查显示,女人往往喜欢穿过嘈杂的柜台来到里面的逗留区,在那里感觉好像远离了拥挤的人流。很多这样的商店都用货架围起一些角落或隔离的空间,这是保证购物不会受到打扰的完美“死角”。这也是女人喜欢的购物方式:虽然看到外面人来车往,但自己却在与之隔绝的保护区内。

女人对拥挤的敏感也跟广告字体与商店设计有一定关联:商店的地方越窄,女人待的时间就越短,于是广告牌和其他宣传品都应该更加直接明了。所有的印刷字体都必须大而醒目,在这种地方销售的洗发水或其他产品的设计者都必须注意地方狭小这个现实。我们调查了很多商店的保健美容部,结果都一样:女人在买东西之前都要对产品进行仔细的研究,尤其是买市场上新出的产品时。在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91%的购物者阅读了包装前面的内容,42%的人读了后面的内容,8%的人读了两边的内容,63%的女人在买东西之前至少要读一次产品包装上的内容。显然,阅读和购买之间存在联系。阅读需要时间,时间需要空间。下面是根据我们的数据库整理出来的分类数据,这里的时间是指女人在买东西之前阅读包装内容的时间:


洁面产品:13秒

润肤霜:16秒

香皂:11秒

沐浴乳:5秒

防晒用品:11秒

祛痘产品:13秒


但是,如果女人感觉不舒服,就一秒也不会停下来,当然也就不会买那些需要研究一下的产品了。零售商应该沿着卖东西的所有地方走一遍,边走边问自己:我站在这儿买东西是否会被后面的人推挤?答案为“是”的地方都不适合卖那些需要仔细查看的商品。

即使在快餐店,男女对空间也有不同的需求。男人一般不会考虑很多,就在前面选个桌子坐下,在那儿可以看见店里最繁忙的地方;而女人就不一样,她们通常要花点时间考虑买来汉堡放哪儿,然后才会走到快餐店的后面,找一个有点私人空间的桌子。实际上,女人不喜欢独自到快餐店里吃饭。大多数女人开车去买快餐,把车停在快餐店的停车场,而自己就在车里吃。

在女人为主的商店里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女性的购物方式。比如在贺卡店里,女人并不仅仅是完成购物任务,而是在探寻真正的情感表达方式。女人会花很长时间来挑出能表达自己心声的卡片。因此,贺卡店就应该是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生活的场所。几年前,贺曼卡片公司请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改造其营业空间。这位设计师采用了很多大理石和其他昂贵的材料,营造出了比以前的感觉要冷漠素雅得多的氛围,创造出了一种时尚的面貌。但这却使消费者失去了以前那种熟悉而温馨的环境,人们对这次改造的反应就是减少了购物时间。
贺卡店要营造出轻松静谧的购物环境,就必须留出宽阔的通道,以便阅读卡片的人和路过的人互不打扰,而且让蹒跚学步的儿童也能通过。卡片的摆放次序也要经过仔细考虑:如果一个人神情凝重地在挑选吊唁卡,而身边买40周岁生日贺卡的人在哈哈大笑,这时她就会很不舒服。贺卡店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卡片的展示问题。女人只有把许多卡片打开看了之后才会决定买哪个,但卡片很容易被折坏、撕坏或弄脏。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样卡展示系统,这样顾客可以打开样卡阅读,而无须触碰出售的商品。还有,放卡片的架子一般底层距地面较近,顶层距地面2米高。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底层的卡片放得太低,不弯腰就看不见;第二,底层的卡片很容易被和妈妈一起来的小孩弄脏。如果把整个展示架抬高一些,问题就能解决。即使顶层距地面2米多高,任何高于1.5米的人也都能够得着。

另一个便于观察女性购物的场所就在卖化妆品的地方。无论在大商场里迷人的化妆品展台还是在连锁店里墙边的口红眼影展示区,试用产品后再对着镜子一看,穿毛衣与牛仔裤的女人全都能变成公主,这是一种公开的同时也是很私人的艺术。化妆品一般都靠墙摆放,或者摆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儿女人会把头发解开放下来,同时也放松一下心情,在打扮时她们需要一点私人空间。

女孩一般在青春期时就开始买化妆品,刚开始时她们会到杂货店里买便宜的,等她们长大后,就到大商场各个专柜去买昂贵的产品。在那里漂亮的小姐穿着白色的实验室大褂(却涂着晚上开派对时的浓妆),挥舞着化妆刷往你脸上刷腮红和粉底等东西;这是化妆品销售的一种硬性的推销方式。你坐在凳子上,她把你变成另一个版本的她,只是比她稍稍淡一点,接着你就会买她推销的东西(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她们故意先不说价格,一般你也不好意思开口问。

上面这种情况很普遍,但由于“开放式销售”概念的引入,情况变化得很快,这也是女性解放的一种形式。化妆品从促销小姐的手里解脱出来,摆在那儿供顾客自己选择、考虑、试用,然后顾客再决定买还是不买。以前那种“我们试一试”的老花样已经过时了,那种高压策略也过时了。这种开放式的销售允许女人自己看化妆品的价格,而不必再羞怯地去问那些傲慢的推销小姐了。减少了纠缠不休的策略,商店卖出去的化妆品比以前更多了。

这些是女人在购物方面的特点,其中的基本原则现在还适用(没准永远都适用)。如果你要卖东西的话,这些原则都很好、很有必要。但是,现在很多商家还没能利用好这些特点。



五金店销售的是生活方式


我们都了解男性消费者的“恐娘情结”是怎么回事。但现在很多零售商都努力把传统上为女性设计的营业环境和产品变得也适合于男性消费者。但反过来,对女人来说,传统的“男性产品”和环境面临的挑战就是怎样能够吸引女性消费者。

比如,一些卖螺丝等杂货的老式商店目前还在勉强维持,但实际上它们几乎快被对手击垮了。家得宝公司为什么能继续发展呢?关键在于它对女性不再依附男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这和击垮卖螺丝的商店有什么关系呢?想一下这个问题,那些在外面整天忙于推动社会与政治进步的女人,晚上回到家之后会多次恳求丈夫(15遍)去刷墙或装调光器吗?不太可能。更不要说在过去30年里,单身女人越来越多,她们有钱也愿意自己动手装饰自己的小巢。我们已经有女性的警察、消防队员、首席执行官、高科技企业家、副总统候选人,我们就不会有充满自信、雄心勃勃、技艺精湛的女工匠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那这些女性会从哪儿开始崭新的工匠生涯呢?她们会去乔氏五金店吗?当然不会。这家典型的五金店太男性化,对女性来说甚至有点不友好,它的屋子很小,只有一个收款台。于是,女人就去了自助连锁店(从另外的角度说,也可叫作五金专营店)。这些商店剥去了五金商品的神秘面纱,让它们在新手面前也显得亲切而友好。要做到这点,不仅在营销策划方面,而且在经营使命方面也要有大的转变:商店销售的不再是螺母螺钉,而是生活方式。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螺丝、木材和石膏灰胶纸夹板可以和照明设备、厨房橱柜、水流按摩浴缸、镶边(或不镶边)的浴帘以及任何其他东西放在一起来卖。这些商店卖的不是五金商品而是家居用品。卖五金商品的行业也从“安装工具”变成了“过家家”的手段,从只针对男性变成男女皆宜。

要达到上述目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聘用知识丰富、善于激发女性购买欲望的店员。现在家用品商店的新潮流就是聘用女人做销售或管理工作,原来这些工作只能由叫乔或吉姆的男性来干,许多家得宝的广告里面只出现女性职员。这些商店还利用每个机会对顾客进行热情的培训,播放一些指导短片或者在店内开设一些免费劳动技能课程。家得宝意识到今天教会了女人挂照片,很可能明天她就想填泥料,下个月就要弄装饰线了。你认为现在是谁在看真人秀节目——《彻底改变之家庭再造》和家居生活频道,以及其他装修类节目?男人们都在看钓鱼节目,而女人们则是在看主持人泰·彭宁顿——他看上去跟穿了工匠服的肥皂剧谐星一模一样。

女性甚至改变了商店陈列商品的方式。照明设备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地挂在架子上就行了,销售商必须展示出屋子里灯光照耀的情景。不能再把各种类型的浴室水龙头放在一个盒子里了,而是要展示带有浴帘和毛巾的整个浴盆。下面这个例子也有力地说明了为什么家得宝公司可以击溃传统的五金杂货商场:以前,你只有需要东西时才会去五金店,但现在,去店里可能只是随便逛一逛,看看有什么新东西或展品。也就是说,现在人们也可以去五金店“购物”了,这意味着女性胜利了,而乔或吉姆失败了。

最近,商家以生活方式大师玛莎·斯图尔特和拉尔夫·劳伦的名义成功地促进了油漆的销售,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由于女性的介入,油漆已经从五金用品变成了时尚用品。男人在墙皮剥落之前是不会去刷墙的,而女人刷墙只是因为她们希望有点变化。当然,刷油漆一直是一项普通男女均能胜任的工作,但是,直到现在,油漆本身、油漆的包装、广告和销售方式,才变成真正的男女皆宜。

五金用品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受益者是美国生育高峰期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男人,在成人之前他们还没学会怎样做家里的技术活儿。所以这些活儿慢慢由女人来干,而男人却做得越来越少,而且男人也渐渐对老式的五金店产生了一点畏惧心理,不过男人也因此付出了一些代价。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不仅老式的五金店,连男士专用的理发店、擦鞋铺、服装店和鞋店等也都开始衰落。首先是允许女人进大学、军队和私人俱乐部,接着其他的禁锢也都解除了,然后就出现了不分男女的发廊和商店,像盖普、香蕉共和国等,它们把男女服装放在一起卖,有些衣服的男女款式甚至都很相像。20世纪下半叶的这场运动把男人赶出了他们曾经独占的空间,无论是好是坏,它确确实实发生了。人们不禁自问:社会潮流还会逆转吗?最近你还去雪茄吧吗?



女人只对实用技术感兴趣


另一个顾客性别比例发生剧变的商业场所是销售电脑和其他消费类电子品店。一般我们都认为男性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他们知道GB(10亿字节)的真正含义,或者会花5位数购买音响。近来,个人电脑和手机开始变成男人的玩具,而事实上女人才是最早接受新技术的人。公司里开始用电脑的时候,往往是女员工最先学习操作系统和软件;而且,由于午餐时间十分紧张,女人也是最早对自动取款机感兴趣的人。

我们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原因就在于男人和女人使用技术的方式迥然不同。男人喜欢的是技术本身,关注事实,比如马力或者性价比。在汽车的内置计算机出现之前,经常能看见三五成群的美国小伙子围着一辆开着前盖的汽车,在那儿看车主调汽化器或者装发动机,一边看还一边指手画脚,建议怎样才能弄得更好。现在,这些男人们野餐聚在一起时就讨论硬盘大小和调制解调器的速度,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事情。

女人看待高科技的方式则截然不同,女人接受新技术并加以应用。她们会揭开各种大大小小发明的神秘面纱,抛开各种行业术语,而只关心这些技术的实用性。女人考察技术就会看它的目的以及产生的缘由,即它能干什么。技术的前途就在于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高效。女人就是促使技术去实现这个目标的推动者。

2009年是个分水岭,从那一年起,我们知道女性消费者才是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RadioShack千方百计地雇用女店长,百思买也将每个店铺的销售是否成功与那家店有多少女性销售员联系起来。

这一切会把我们带向哪里呢?可以想象,总有一天会有一家电脑公司是由一名女性来掌舵的(至少也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她也会出现在《时代周刊》上,就像一个女人版的比尔·盖茨(当然,发型要比比尔好得多)。这家公司的产品不会强调内存的大小或者微处理器的速度,而是重在产品的实用性、多功能和便利性。它的关注焦点在结果而不是过程,生产的计算机会像电冰箱而不是科学设备那样来销售。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有一个免费的服务电话,当程序无法响应或打印机出故障时,能提供简单直白的技术支持。其次,一些代理商会在电视或印刷广告中采用女性形象,甚至还会掀起一场讽刺男人与技术关联性的运动。最后,产品设计者将会根据生物工程原理来改进键盘,电脑也会变得很容易清洁(现在要清洁电脑简直是不可能)。今后,除了灰色或黑色外,会大量出现彩色电脑。你还可以买到跟电脑颜色相同或者互补的彩色电脑包。

还需要证据来证明男女对技术的看法很不一样吗?在我们调查过的一家计算机软件商店,绝大多数来逛商店的都是男性,但是实际的购买率,即购买商品的顾客的比例,却是女性比男性要高。这是因为女人来这个店确实是想买东西,而不仅仅是想看看新的Zip驱动器或扫描仪。



如果女人来买汽车


汽车行业可能是美国最落后、最无视购物者的行业,但最近几年也意识到女人在买车。鉴于以前汽车市场是由男性主导的状况,现在的经销商应该聘请大量的女性来从事汽车销售和服务工作。但是在所有的汽车销售人员中女性销售员的比例不足20%。雇用女销售员并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而是根据调查——多数女人都认为从女人那儿买汽车感觉更舒服。她们并不是憎恨男人,只是觉得男性汽车销售员有一点盛气凌人或者不诚实。

现在还有一些保守的汽车销售商认为买汽车时一般都是男人做主,而没有注意到很多情况下女人掌握着主动权,或者说必须要女人同意才行。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是男人在买汽车,但实际上却是女人在背后起主导作用。顾客买完汽车之后通常还要到汽车的服务部门去,那儿是100%的男士天地,接待室的杂志也全是给男人准备的,例如《人车志》和《体育画报》,而没有《名利场》和《人物》。也许不久以后我们在那儿就会看见古德仁其夫人[1],不过现在还没有。女人很讨厌同汽车经销商、修理处、汽车零配件商店等打交道,她们常觉得受到了怠慢或欺骗,但往往又别无选择。而女人们理应得到更好的服务。

再次强调,第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聘请女员工来修理汽车或销售零配件,选用女演员做电视广告也大大有助于改变这种男性统治的状况。几年前我们对一个大厂商的汽车零配件部门进行过调研,那儿90%的店员都是男性,而使用车载电子化信息设备的顾客中有25%是女性。很显然,这些女人有疑问而且没有从店员那儿找到答案。也许店员本身也不知道答案,但很有可能这些女人根本就不愿意去问那些男店员。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女人也很想学会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知识。

如果我要开一家加油站,第一件事就是挂一个很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加油站中最干净的洗手间”。加油站往往把每升汽油的油价标在最醒目的地方,而且价格还精确到0.1美分,就好像大家都很关心那么细微的差别一样。汽油就是汽油,它的价格几乎是统一的;但是干净的洗手间肯定能吸引女车主。因为她们使用洗手间比较多,所以对洗手间肮脏污秽的环境抱怨也很多。现在加油都是自助式的了,在路途中人们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其他帮助。开车去的地方比以前远得多,因此,人们需要有方向指导,需要一个舒服的餐饮场所,也需要有干净的洗手间;甚至还可能需要一张为婴儿换尿布的干净桌子、能冲洗的水池,以及不会把垃圾撒得四处都是的垃圾桶。如果考虑得很周到,没有女人会计较油价多几分钱。加油站的男主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吗?多数都没有。他们怎么会意识到呢?但是如果多一些女性进入汽车市场——包括经销、零配件、修理、加油等方面的话,那么整个行业的情况就会跟现在大不一样,它就会像五金商店一样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即使汽车行业也不是无药可救。

[1]  古德仁其先生曾是家喻户晓的通用汽车的广告形象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