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知道他想看什么:用内容营销打造品牌影响力 > 第十二章 感官与购物

第十二章 感官与购物



什么是购物?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都会觉得很奇怪,尤其是现在,而在最近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正好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不是问什么是购买,也不是指进入一个公共商业场所,拿钱交换陈列的货物。我也绝对不是问什么是零售,什么是商业或是贸易。

我是说究竟什么是购物?谁去购物?他是如何进行购物这个活动的?

为便于讨论,我们假定购物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得生活必需品。这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拿起就走”:你需要一盒脆玉米片,于是走到脆玉米片货架前,拿起一盒付账走人。我所指的这种活动包括用我们的各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去感受销售领域中的各种因素,作为我们选择或拒绝商品的根据。在购物过程中,感官是决定购买的最有诱惑力的因素,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去体验商品吗?感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实际上很多计划外购买(也包括许多计划内购买)都是购物者看、摸、闻、尝满意后的结果,尽管有时购买商品并不完全由感官决定。

我还想强调一下上述观点,因为我认为:如今人们买东西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试用和触摸。



让购物成为感官之旅


现在,为什么有些人在买东西前都想去摸一下呢?这里面有许多实际意义,最明显的原因是“产品的质感如何”是最重要的,人们必须知道它的手感如何。举例来说,我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喜欢在买毛巾前摸一摸它。一条毛巾在被买走之前,平均会被6个不同的顾客摸过(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之前真的应该洗洗它)。床单也是一样的,床单的手感怎样是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衣服也一样,大多数的衣服也需要用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毛衣和衬衫尤其需要仔细地触摸。我认为男性内衣裤制造商正在失去一个重要的销售机会,因为他们把产品装在塑料袋中出售。女性内衣就不这样卖,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女人总是想试一试任何贴身穿着的东西,只要也给男性顾客这样的机会,他们可能也会这么做。

非纺织产品也同样和我们的身体有接触,所以也应该在购买之前试一下,化妆水、保湿水、唇膏、化妆品、止汗露和粉饼——从健康和美容产品货架上面随便取几样东西试一下。只要搬得动,拿得到或者可以用的你都会去摸摸它。就像锤子,不掂掂它的分量,怎么知道合不合用?同样,像手提包、公文包、手提箱、雨伞、小刀、刮铲、钳子都是如此。还有你每天都要携带的物件,比如钱包。虽然可以通过商品的外观来判断它们怎么样,但是没有任何方式可以代替手感。

什么东西不需要去摸?照明灯泡,没有人去摸灯泡,但也有办法让人们感受灯泡。你可以从超市里买盒装的灯泡,也可以买挂在五金店里的灯泡,或者来到一个大型家居用品中心,看看那些在灯罩下发出宜人光芒的灯泡。你觉得哪种方法可以卖出更多的灯泡,尤其是那些昂贵的灯泡呢?

在这个方面,有一个经验法则是,购物者通常想花时间研究和考虑那些有高度“参与性”的产品,也就是说这些产品会提供某种可能性或者引起人们的对比。举例来说,在超市里购买一种新品牌的番茄酱、奶酪或者一种昂贵的苹果或桃子前,你可能想先尝一下。由于某种原因,调味汁厂商总是推出新产品试尝活动。没有人需要试尝一下百威啤酒的味道,但是如果想买那些很贵的低度啤酒或者美国啤酒,你就会想先尝一点。那么砂糖呢?这只是在浪费时间,砂糖就是砂糖。同样,虽然人们像品尝陈年佳酿一样尝试橄榄油,但是植物油就是植物油。20年的意大利香脂醋终归是一件特别的商品,但是如果商店让你稍微试一下的话,你可能就会动心买上一瓶。而牛奶呢?只要它是冰的,并且确保它还在保质期内,你就会放心购买了。

近90%的新推出的杂货店产品都失败了,但不是因为人们不喜欢它们,而仅仅是因为人们根本就从未试过它们。在我看来,一种新产品的推广如果不花大价钱,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不给购物者赠送样品,就不算是一场正式的推销。香烟也许不好,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烟草公司还在尝试不同的宣传方法分发样品,俊男靓女站在街角处分发赠券,即使是一个不抽烟的人拿到它们,也不会拒绝这样的赠品。现在我们也许需要训练这些孩子们在超市里分发样品和赠券了。

当然,营销策略和样品发放都要针对特定的目标顾客群。在帮助通用磨坊公司做微波炉爆米花的市场推广时,我们问道:“现在谁在买它?”结果是64%的购买者是女人。部分原因是当时男人还没有发现微波烹饪的便利性,也有部分原因是多数市场营销广告、电视广播和印刷广告,都是投放在女人常看的节目或媒体上。

我们问:“在推广活动中你们想把样品发放给谁?”他们的回答是:“哦,当然是女人了。”这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他们已经赢得了大量的女性市场了。当你一想到微波炉爆米花,就应该认识到它对男人而言也是很不错的。这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食品了,这种东西咸咸的、脆脆的,而男人经常更容易说服,也有冲动去尝试几乎所有的东西。这种产品售价每6袋4美元,为了对男人的口味,我建议,需要更小的包装,只卖1美元两袋,而且最好在钓鱼或者在曲棍球比赛中卖。

如果抛开食品不谈,超市里的“参与性”产品就要少很多了。但我相信在商场中一定有高档卫生纸的市场空间。只有通过触摸,才能让消费者明白高档和普通卫生纸之间的区别,他们才愿意多花钱来购买。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大品牌的食品塑料包装、铝箔纸和垃圾袋的厂家都会觉得很失败。因为买这些东西的购物者大多数都只买那些最便宜的,你几乎不太可能使他们相信确实有必要买更好点(也更贵)的垃圾袋。只有垃圾才知道不同垃圾袋的区别,顾客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呢?

超市很明智地借用人们的感官来促进销售。多数做得较好的超市现在都有现烤面包的面包店,使得整个超市里充满了温馨的家庭味道。你也许正在卖维生素的地方,而此时这种香味向你袭来,不知不觉中你就沿着香味来到了面包柜台前。突然你就会想到:“我需要一块面包!”更重要的一点是,好闻的香味让唾液腺开始工作,最后你就买了更多的食品。有的商店从星巴克咖啡店那里学到这种销售的小窍门,也开始在店里现磨价格昂贵的咖啡豆来卖,这也是一种让产品的味道起作用的方式。

气味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的前沿阵地。马汀·林斯特龙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和咨询师,他帮助企业让它们的品牌散发出香味。在其著作《感官品牌》一书中,他描述了气味在人的记忆中占有特别的位置。无论是培乐多彩泥、强生婴儿洗发水,还是一缕纯香草的味道,都会留在记忆当中。就像动物幼崽会认出妈妈身上的味道一样,人类的嗅觉也很敏锐。

2007年的4月,我拜访了由新斯科舍酒类委员会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新开的模板商店。店里产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喜好而分开摆放。每一个区都有标志性的气味,这些气味是通过管道释放出来的。有一个区域的香味是甜甜的水果味,针对30岁以下的饮酒者,主打产品是调制酒、龙舌兰酒和调味伏特加。另一个区是口味更成熟一些的威士忌(这里释放的气味是浓郁的熏香味)。还有品种丰富的红酒收藏区,这是为特别年龄段的顾客精心设计的,这里的气味根据产品和酒类品种的不同而变化。正如我们的视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我们的嗅觉和味觉也是如此。我很喜欢一次在纽约市中心公共汽车候车亭看到的一则推销苏格兰威士忌的广告。广告上写着,“你也曾有过抵触女孩子的年纪”。孩子们喜欢糖果和它闻起来的味道,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开始喜欢咸味和苦味的东西,这个再自然不过了。

2007年秋季,在哥伦布圆环最新开张的百思买电子产品商店,家电售卖区有着一股刚刚熨烫完的亚麻织品的味道。现在,香味的散发是通过机器。但是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足够呢?是不是需要让冻肉区闻起来像烤牛排或者是煎熏肉。我喜欢这个主意,这么做一定会使肉类的销售额增长,而且,这些味道也给整个购物过程带来点新的东西。购物不再是简单地在超市里走走,而成为了一种感观旅行。但问题是,一个人认为是香的东西,另外一个人可能认为是臭的。我就有一个意大利朋友非常讨厌橙子的气味,她规定在办公室里不准有橙子。烤肉的气味可能使很多人都流口水,但是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这个味道却很恶心。

在英国,有些婴儿服装店通过管道将婴儿粉吹向店里,就是为了让购物者注意到新生儿的甜酸气味,这也许是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我们建议美国的婴儿粉制造商也把这种气味加到包装中时,他们却退缩了,他们担心商店管理人员会拒绝任何影响超市里干净的、无异味环境的产品。事实上,除了在货架通道里,超市就没有借用感官刺激来满足人们欲望的惯例,这里说的感官包括嗅觉、味觉、触觉甚至还有视觉。多数超市还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那时尽是速冻食品、罐装食品、加工食品、粉状食品、袋装食品以及令人目眩的白色清洁的无菌环境。我希望有人会在超市里设置一个大型开放式的厨房,就像在电视厨艺节目里看到的那样,一个主厨现场制作小吃,并将食品(还有烹饪法)送到购物者跟前。如果经理用话筒大声宣布:“请大家注意了,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在速冻食品区,会为每位顾客免费赠送一份百香果冰糕!”情况会怎么样?如果加上一个舞池和一位DJ,再在谷类食物通道里上演一出木偶剧,或者有一个爵士三人组或者高中合唱团在收款台表演的话,那又会怎么样?这可能会给单调的购物环境带来一点点活力。

在今天,因为商店功能的改变,在购物中触摸和试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以前店主和售货员就是导购员,他们有足够的商品知识,也能够胜任购物者和商品的中间人角色。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相信售货员的话,因为他们以前说了很多次并且都是对的。但那是以前了,那是五金店、零售店和百货店的全盛时期,那时商品放在玻璃柜里,顾客和店员之间的空间距离划分得很清楚。

今天,“开放式销售”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人们可以摸到、闻到或试到的地方,不需要售货员来当中间人。在20世纪60年代,烧烤店里平均35%的地方是用来存储货物的,但今天这个数字不到15%。现在如果你问售货员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在仓库里还有存货,这样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有些商店根本就没有仓库。所有的货物要么在货架上,要么就在货架下面的小储存柜里,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创新。所有的货物在仓库里有什么好处?除非找到售货员,否则根本不能购买它们;可是售货员又太少,或者是售货员不知道库存,或者说是能热心帮你的售货员太少。所以尽可能把它们摆在能打动或者吸引人们,并且很方便的地方,让人们自己凭感官来发现这些商品。

触摸和试用策略很重要的另一个理由是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正日渐衰退。当消费者信任大品牌背后的公司时,这种信任就会在购物时体现出来。但现在已经不再有这种情况了。这里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能说明问题。在我们对本土护肤和洗发类的产品调研时发现,在所有的人群中,亚裔美国人在打开包装并摸一摸乳液、肥皂和洗发水等产品上态度最为坚决。事实上,有23%的人会撕开盒子或者打开瓶子来试一下它的黏稠度和香味。很显然,这是因为商品的品牌在这个日益增长的种族中还没有获得认可和忠诚度,尽管它可能已经在广告或媒体上花了很多钱。



感觉确立信任


我们都是纳德[1]之后的消费者,因此我们会相信自己所看到、闻到、听到、尝到、试到的东西。考虑到我们要买的东西及其价值,必须要打消我们头脑里很自然的一些怀疑(也许有点挑剔),才会放心地去购买。我们需要对产品及其价值抱有一定的信心,这种信心只能来自确凿的证据而不是来自于电视广告或者道听途说。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几家商店能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在计算机零售业里做过许多调查,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展示的打印机很多,但是其中只有几台是插了电源、装了纸,可以运转的,尽管让打印机作打印测试是非常简单的事。

不仅仅是像汽车、立体声音响或者高级时装这样的高价商品,才需要在顾客中建立信心。我们对一个报摊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准备在那里放置一个冰柜,供应冷饮。测试方案一是将冰柜藏到柜台底下,而只在外面摆些空瓶子告诉消费者有哪些饮料供应。很快我们就知道这难以令人信服,人们不相信那些苏打水是冰的,除非从上面可以看到霜。后来我们把冰柜放在外面,让消费者看到里头的东西,很多冰镇苏打水就推销了出去。便利店就在这方面略胜一筹,它们教会超市:人们更喜欢冰镇的苏打水和啤酒,即使一开始并没有打算买,因为顾客认为常温的啤酒是无法接受的。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直观感受都来自于购物。我们还在别的什么地方对一件事物也想仔细看个究竟吗?当然是博物馆,但是在那里什么都不能碰,那儿不是礼品店——一种零售环境。商店里有大量可触摸和感受的机会,即使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我们也可以去摸摸并试着感受一下。

我们观察人类的购物行为就像看一个小孩在成长中触摸每一件东西一样。小孩子可以通过触摸增长知识和经验,获得感受。要不为什么他们会不停地或摸或闻或尝或听所有的东西呢?再看看狗,看看小鸟,看看小虫子都是这样。你可以说蚂蚁是在找食物,我却要说它们在“购物”。

如果你还不相信的话,那么我们就去一家书店,里面的商品跟闻、摸或任何其他感官因素几乎都不相关。但是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购物者在触摸、摩擦、拿起或者用其他方式来感受产品,虽然这些书的物理属性与感官愉悦毫不相关(除了字体大小),但人们还是忍不住要摸一摸。尽管人们会想象,会形成概念和理念,会思考,会在脑海中清楚地呈现某个画面,但人跟其他动物一样,是靠五官来感受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及其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感官来刺激我们的,我们随即会做出感官反应。因此,我们的感观能力以及感官需求十分重要,即使偶尔碰到无法通过感官去了解的事物时,我们也觉得自己似乎能通过感官去感受到。

不知道你是否明白了,你觉得是这样吗?还是完全无法忍受这种推论?

触觉重要的最后一个原因是这样的。购物者何时算真正拥有了商品?当然,从技术上讲,就是发生在顾客用钱交换了商品之后,发生在收款台。但是收款台是商场里最不讨人喜欢的地方,没有人享受交款换取商品拥有权的这个过程。事实上,所有的感觉就是又破了财,又很痛苦(你要排队,等着刷卡,等着售货员把东西放进口袋你才能走开)。那么真正拥有是在什么时候呢?很显然,拥有只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短暂体验,而不是技术上的某个时刻。拥有开始于购物者的感官开始享受物品的那一刻。首先是眼睛,然后是触觉。一旦这个东西在手中,或者在背包里,或在你的嘴中,你就开始了拥有它的过程。结账只是个纯技术问题,因此,商品到达购物者手中的速度越快,或者购物者越容易试用它,或喝一口,或在街区里试驾一圈,那么商品就越容易改变主人,从卖者的手中过渡到买者的手中。

这就是购物。



尽量满足购物者的体验欲


所以,规律好像非常简单,购物者希望在买之前能够体验一下。因此,商店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促进购物者和商品的接触。商店应当促进购物者去试用商品,而很多时候他们却阻碍顾客这么做。无论是电脑键盘、沐浴擦,还是新口味的果冻,如果商品确实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的话,就应该在店里面展示其功能。如果产品有味道,就应该可以品尝。如果有气味,那就应该可以闻一下。事实上,即使产品的气味跟产品功能毫不相关,我们也应该允许人们来闻一下,因为有时候产品的主要用法与人们的体验方式没什么关系。

举例来说,空调的用途是什么?是使屋子变得凉快。那如何知道产品一定会发挥作用呢?问问朋友的意见,或者阅读一下消费报告,或者听听售货员的评价。不能只是看看或者在已经开着空调的商场里打开试试就做出购买判断。所以,在没有有力的证据前,只能选一个你使用过的品牌,或者是在打折的牌子。但有一点要注意,空调的噪音如何?严格地讲,降温就是降温,有这个功能就可以了,但是噪音是评定空调好坏的标准之一,要不它就会在你的屋子里嗡嗡地响很多年。在炎热的夏天,我敢打赌,会有三四个话题是关于空调噪音的分贝值的。这是在谈到空调时人们就会关心的话题,而你只有在买了空调之后才知道这些。产品制造者和零售商在这里又失去了一次机会:如果销售人员能够轻触一个开关来显示空调的噪音是像飞机的螺旋桨,还是像台破搅拌机,或者是像小猫睡觉打鼾那样轻(虽然价格有点贵),人们就有了一些基本的标准来进行选择和比较。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选择标准基本符合所有主要的家用电器,从电冰箱、洗碗机、吸尘器到干洗机,甚至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就像咖啡机、食品加工器或者开瓶器。我们可以扫一眼包装盒,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读一读产品介绍书,多少就会了解它们的用途。然后,至少还可以再听听它们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商家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到底想怎样去体验商品?从床单的包装来判断,你可能会认为最重要的是所谓的“织物经纬密度”的参数。什么是“织物经纬密度”?一般人怎么可能会知道,可几乎每件床单和枕套的包装上都印着“织物经纬密度”。床上用品的专家才清楚什么是“织物经纬密度”,但是一般顾客只好这样来判断:它的手感如何?问题是许多床单是包在塑料袋中的,是只能看不能摸的,所以顾客只好撕开口袋,偷偷摸一下布料。一旦决定买了,你就会挑选一件新的,因为谁想要损坏了的商品呢(即使是你损坏的)?但不管怎样,由于“上浆”的原因,你还是不知道床单摸起来的真实感觉是怎样的。那什么是“上浆”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必须把它从新床单上洗掉,否则床单就会很硬,容易扎人。那么,为什么要把最差状况下的床单让购物者来触摸呢?在我的办公室旁边的商场里有一张巨大的床和浴室,上面展示的所有床单都已经洗过了一次,像枕头般柔软,然后挂在钩子上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把床单带回家洗了之后会是什么样,这也是所有顾客关心的问题。



试衣间的大学问


也许最应该通过触摸和试一下来购物的地方是服装店。今天很少有服装商店不让购买者摸一下产品,摆弄摆弄。不管是3美元的防汗袜子还是1500美元的套装。你不能到现代艺术博物馆去摸一下毕加索的作品,但是可以来到卡尔文·克莱恩或者是阿玛尼的店里试穿那些杰作。很多时候,服装店的设计者都会尽量让顾客去触摸所要的商品,但是,在设计试衣间时,他们却像是完全不知道试衣间里面发生的事情。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设计师认为试衣间就像是没有管道的卫生间,认为顾客在试衣间里只不过是脱了衣服,换上新衣服,然后在镜子里照一照,看看效果怎么样,最后再把衣服换回来。他们把试衣间设计成公共游泳池边的小隔间,却不知道这是彻底错误的,因为他们根本没考虑顾客的需求。商店设计师们都在试衣间上拼命节约,不想“浪费”空间在这上面,也不想在这些地方多花钱,因为这些地方的照片是从来不会刊登在设计杂志上的。

事实上,试衣间也许比商店的卖场还要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改进试衣间的质量会提高销售额。一间试衣间不仅仅是换衣服的地方,还是一种销售场所,就像展示区橱窗或者是广告。如果用得好的话,它会比所有其他方式加起来都要好。我是一个喜欢参观试衣间的狂热爱好者,不论在哪里,只要附近有试衣间,我都要进去看看。如果有机会,我也会问是否能进女试衣间去看一看。事实上我可能会写一本书来完整地描述试衣间,我有很多话题要说。对许多服装店进行了研究后我们得出一个定论:如果店员主动与消费者联系,购物者转换率会上涨50%;如果店员主动与消费者联系的同时,消费者又使用了试衣间,那么这个比率就会上涨100%。也就是说,和店员交谈过并且试穿了衣服的顾客买东西的可能性比既不和店员说话也不试穿的顾客要高两倍。

我们还研究过一家成功的服装连锁店,但它的试衣间却不怎么样。那儿的试衣间是一排简陋的小房间,只有一个劣质的镜子摆在这排试衣间的尽头。我们计算过,人们在购物时有1/4到1/3的时间是花在试衣间里的,也就是说,女人们愿意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希望能买到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的衣服。在别的生意中,这个时刻当然就是最关键的时刻,购买者很容易被说服,也准备好开始冒险了。汽车经销商在零售方面干得并不出色,然而他们也留出了空间以便能抓住这样的重要机会。但是,在卖服装的商场里,店家根本不会想如何把试衣间布置得舒适一点,或者考虑一下试衣间的灯光怎样调整才能使服装看上去效果最好,也没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应发挥店员的服务作用以增加购物的吸引力。店员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比如带着消费者来到试衣间,然后出去找来和裤子相配的腰带、衬衫或套头衫,很多时候这些东西搭配着卖能促进销售。当消费者还在试衣间里时,他们就处于一个购物状态。但是很多商店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点,白白浪费了机会。

事实上,在纽约我参观了一家大型商场的服装卖场,那里的试衣间是我见过的最可怕的。里面的垫子又脏又破,光线刺眼,椅子和墙上的挂钩就像在廉价的折扣商店里见到的一样,椅子也东倒西歪的,里面的镜子照着还会变形。当我出去向导购小姐提醒时,导购小姐还讽刺道:“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想要大屁股吗?”试衣间里的家具应该是女人想放在闺房中的理想家具,试衣间的灯光应该使每个人看上去都像拥有百万家产那样精神抖擞。事实上,我认为应设置多种灯光,这样购物者就可以看清楚某种颜色在荧光、烛光或日光下的不同效果。试衣间应该有多个高品质的大镜子,镜子看起来就像令人喜欢的画框一样,而不仅仅是一块挂在石膏墙上的镶着玻璃的板子。如果在试衣间外面还有一个小小的休息室就更好了,这样购物者就可以在那里和他们的同伴一起看衣服。购物者可以穿着衣服坐下来试试,就好像要穿着它参加一个特别的晚宴。试衣间里还应该摆上鲜花,告诉购物者今天这间屋子已经打扫过了。

就算在试衣间外,服装店也经常胡乱摆放一些东西,如镜子,通常不是摆得太少了就是位置不对。只要有可以试穿的商品,就应该在这个地方摆上镜子,以方便人们可以比较一下,哪怕只是看一眼。如果你挑了一件衣服,马上就能看看效果怎样,你很可能就会买下它。如果要找半天镜子,好多时候你就会考虑考虑是否值得购买。帽子在哪儿,镜子也应该在哪儿,而不是在5步远以外的地方。我曾不止一次在自选市场卖鞋的地方发现没有落地镜子,还发现那里居然连椅子都没有。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简单,但为什么就没有人这样做呢?

试衣间的数量也要够多,而且应该很醒目,使人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哪怕站在较远的地方也看得到。试衣间距衣服越远,人们就越不愿意去试穿衣服。虽然说购物者总会找到试衣间,可是没有商店敢说只靠这种大胆假设就可以赢得顾客。我也看到过在有些商店需要穿过整个大厅并上下几级台阶才能试衣服,这简直是致命的失误。我们曾研究过安置在商场的摄像头摄下的顾客在商场里徘徊的镜头。他们手里拿着衣服,不停地寻找试衣间。其实商场里有很多试衣间,但是它们都藏在拐角处,由一些不起眼的指示牌指向很窄的通道,而找试衣间不应该是一个挑战。



让商品自己推销自己


好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一个家伙,在一家大型办公用品连锁店里,在找铅笔刀。不可思议的是,电唱机的转盘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但是铅笔和铅笔刀却还在,这还要归功于一种流行的智力填数游戏。不管怎样,各种铅笔刀都被一起放在货架上,一些是手动的、一些是要装电池的,还有一些是要插电的大家伙。他转动了一个手动铅笔刀,试了试感觉。然后又拿起需要装电池的,打开电池后盖……里面什么也没有,铅笔刀无法转动。他又拿起需要插电的铅笔刀,然后看了看周围有没有电源插座,也没找到。即使他找到了电池和电源插座,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铅笔,这些东西都不在视线范围之内。他最后随便拿了一个铅笔刀就离开了,我猜他可能是去找电源插座,没准儿还要找铅笔呢。

买一个铅笔刀需要这么认真吗?很明显,在不同的铅笔刀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不然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选择?为什么这个可怜的家伙选择了一个又一个,甚至是所有的,而无法试着削一下笔呢?对购物者想在哪儿干什么进行预期似乎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在没有售货员的情况下,我就对上面买铅笔刀的情况进行了上述推测。但是在这方面较差的商店总是做得不好,甚至有些成功的大型连锁店也同样做得不好。在卖铅笔刀的同一家商店里,还有一个3米高的架子上面摆满了纸,这些纸都有外包装,并且是按令(纸张的计数单位)卖的。有些很便宜,有些要贵得多,但是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看或者摸一下这些纸,所以每5包或者6包就有被人偷偷地撕开而不要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想要省钱(不让人碰一张纸),最后反而造成了浪费(很多包装被破坏所以无法卖出去)。

不让顾客接近商品还有其他劣势。我们对一家珠宝店做了调查,店主最近刊登出独家新闻,他聘请了一个以举办博物馆展览而闻名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个珠宝陈列展。结果设计得非常出彩,但美中不足的是“距离”。这名设计师习惯了让公众与陈列品之间保持一臂开外的距离,但是在商场里恰恰不需要这种距离,反而是鼓励人们将商品买回家。因此这次展示效果反而不如那些普通的展示效果好。

这里有一些做得好的商店的例子。我们调查了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RadioShack(RSH),当时这家连锁店想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电话商店。我们看到有许多顾客走到电话展示墙边,到处看,然后看了看价格,一般情况下会随后拿起听筒放在耳边。那么人们希望做什么呢?没有别的,我想这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拿起电话还能干什么呢?人们还能凭别的方式来比较电话拿在手中和在耳朵边的感觉吗?我们推断,人们试验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尽可能逼真,因此只要电话里能出声音就能完成这个试验了。我们建议RadioShack放上一段电话录音,当人们拿起听筒时就可以激活它。而一旦真的这样做,商店里的展台就会挤满购物者,他们拿起电话,听了一会儿就会把听筒递给同伴,让他也听听。这是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这次购买的讨论,会大大增加商品售出的机会(人们在商店里都喜欢谈论正在购买的东西),这也是RadioShack私下收集商业情报的途径。我们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斯普林特手机商店里将手机都摆在柜台上面,人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手机并掂掂它们的分量。同时,每一部手机都是可用的——也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让消费者拿起手机,拨号给家里的另一半或者某位朋友,然后跟他们讨论对这部手机的看法。让手机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整个事情的关键所在。

另外一些商店,像Brookstone(BKST)[2],或者法国化妆品连锁零售商丝芙兰,他们都知道让购物者自己体验的重要性,即使造成损坏也在所不惜。如果Brookstone展示了一个按摩椅,几个月后就会被顾客试用旧了——这可不算什么大事,毫无疑问,他们早就把这个损失赚回来了。



产品包装为何被破坏


商店的柜台稍微进行改造就可以方便购物者取用或试用商品,但是如果产品包装没有改进的话,很多机会一样会丢失。举例来说,只要与美容护肤相关的产品,嗅觉和触觉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爽肤水使皮肤感觉不适怎么办?为什么人们买止汗剂要考虑它的气味?还有,洗发水的主要功能是洗发——这倒不能真的在商店里试一下,但是它也应该让你的头发在天气好的时候闻起来像热带雨林的味道——这属于考虑的范围。如果制造商允许的话,你在商场里就可以闻到它的味道。可是不幸的是,今天这些防开裂包装阻止了所有想试用的顾客。

吉列公司曾经以男用胶状止汗剂引起轰动——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香味,而且每种都以一个很吸引人的(当然是很男性化的)名字命名。当时吉列公司的一些人想给男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负责包装设计的人却将这个想法埋没了。在商店里顾客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止汗剂,而这些产品只是气味不同罢了。所以很自然地,你希望知道它们的气味如何。当你打开其中一个的盖子,却发现有一个难以打开的金属条封住了瓶口。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恐怖分子会用腋窝杀人吗?现在,如果没有人看见,你会将封条剥开一点,然后闻一闻,但是也有可能这不是你想要的产品。那么,购物者会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别的动机,他就会把东西放回去,然后走开;如果碰到固执的人,则会看看通道前后,如果没有什么危险,把封条撕开,闻一闻。当然,如果这时他决定不买这瓶“阿尔卑斯清晨型”止汗剂的话(可能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亚利桑那黄昏”类型的男人),那么当下一个购物者发现产品封条已经被破坏时他会怎么想?有很多很好的止汗剂就这样被破坏了,就是因为这些包装设计者不愿了解人们是如何购物的。

解决这种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在超市里设立样品柜台,在那里,新产品可以随便试。通过触觉感知产品本身也非常重要,如果处理得好的话,的确也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

在这个领域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化妆品了。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希望尽可能以一种干净整洁的方式销售这些产品,女人们并不反对这一点,但是也应该理解,她们总是想在买化妆品之前试用一下,所以干净整洁在此并不是有效的推动力。

在过去,大部分化妆品只是由那些合法的兼卖杂货的药店小批量销售的。假如你想要买粉底霜,服务员就会来到柜台后面,打开一个抽屉,在里面找到你要的牌子。这就像前面说的一臂开外的距离,在今天没有人会愿意这样,虽然这种方式很有效率也很干净。化妆品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封面女郎品牌(Cover  Girl)打开新局面的,这是第一个广泛使用陈列板的品牌,允许购物者不通过任何人就可以触摸到这些化妆品。这也推动了化妆品以后演变为自助式销售,同时也影响了日后百货公司对化妆品的销售方式。直到今天,人们还会坐在柜台前的凳子上,由浓妆艳抹的化妆品销售代表往你的脸上描来画去,虽然化妆效果并不大,但是你离开时胳膊上可能就挎上了那些昂贵的化妆包。

但是,即使是上面这种化妆品销售方法也已经过时了,我想,女人们早已受够了,这种模式现在正在被开放式的布局所代替。所以,现在每个厂商都试着做不同的展示系统,以便让顾客可以看到并试用这些化妆品,即使在受约束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影响,但是约束不要太多。要知道,女人们希望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试用这些产品。买卖双方所关心的应该是一致的,但通常却不是这样的。化妆品展区设计师有时也会犯错误,他们也许没有考虑到人们还需要一些简单的卫生用品,就像卫生纸,这可以改善整个化妆品区的整洁度。或者他们没有放置足够的镜子,以至于女性顾客只为试用一下化妆品,就不得不在商场里兜个大圈。我敢说这些设计师从没有在星期六下午5点来看过,因为如果他们来过了,设计就会和现在的样子大相径庭,也会使女性顾客更舒适。如果只是为了防止产品被试用,就使用了对购物者不友好的包装,这真是个坏点子,因为这样不会鼓励购买,反而鼓励了女人们偷偷试用。在别的产品种类中,减少包装被破坏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人们提供试用品而不是让他们去偷偷试用。

压缩塑料包装使得人们想直接体验产品变得很困难。事实上,许多产品的包装过于复杂了,这对于拿着东西的购物者来说简直就是痛苦。我们曾经在一家唱片店发现了简单的试听间。今天在音像制品的卖场有更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供购物者试听样品。典型的设施就是试听间——里面有耳机挂在墙上,还有一个可以选择CD的菜单。问题是,你也许对这个小发明根本就不熟悉,所以你按下按钮,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事实上,要等一会儿歌曲的提示才会出来,可机器上没有任何提示教你怎么做。你等了一会儿,要么就是耸耸肩放弃了,要么就是认为自己选错了频道,并按下另一个按钮,然后是更多的按钮,最后对这个机器彻底失望。

好系统常常是简单和直接的。购物者从任何一个货架上选出一张CD,然后来到试听室,在那里,一个服务员会帮你打开包装,并开始播放。就这么简单,没有小发明,没有按钮,没有菜单,没有等待。商家只是买了一套塑料包装机来重新包装那些没有卖出的CD,来代替那套花大价钱买来的复杂又不可靠的样曲播放设备。这样的系统必须允许购买者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喜欢的方式来听,因为没有人愿意站在那儿两眼一直盯着天花板听。我们研究了亚拉巴马州的一家商店,在试听间,配备的是有20米长线的耳机,这样音乐追星族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甚至可以到附近的货架边。这样的话,唱片商店由一个可以买唱片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可以听唱片的地方,同时还可以看看店里有些什么,什么是新出的,看看是谁在做些什么样的音乐。这也将商店转变为一个交互式的电台并且令购买者获得了一次有趣的体验。最好是,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它减少了零售商在产品营销方面对唱片公司的依赖。当商家有权使用产品之后,他们就加入了营销队伍,而且是一对一的,针对那些有兴趣的消费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包装常常在购物者想了解产品却又受阻时被破坏。我们在电子产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立体声耳机,购物者在商店找到一大堆,都是包在盒子里的产品,但是没有任何可用的样品。如果把盒子适当地设计一下,带一张大点的清楚的照片,并且所有的特性和说明书以容易读懂的方式列出,也许实际看看耳机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包装让人对产品实在摸不着头脑的话,人们就很容易想撕开盒子,亲自拿出耳机看看。但是如果包装盒被撕破了,就没有人想买里面的商品了。

包装不用总是包得严严实实的不让人动。制造商认识到成人在买玩具时都想去试一试。可能只是因为有很多的玩具广告是骗人的,让那些容易受骗的小孩误认为那个便宜的塑料飞机可以飞快地在厨房飞来飞去,就像一架微型轰炸机在天空中飞一样。无论如何,现在的趋势是玩具的包装设计改进了,人们不必破坏盒子或塑料外包装就可以试一下。你可以按一下按钮或者拉一下绳子,而那个怪物玩具就会在盒子里唱起歌来,这就简单地让你知道你将买的是什么东西,这也是一个增加消费者信心来提高销售业绩的例子。最近我见到了一个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包装:一个小孩用的塑料三轮车,车子包好后,仍然让车座、踏板、手把和轮子暴露在外,这样就允许小孩试着骑一下而又不损坏包装。如果这种办法应用到所有的产品包装上,购物就会有更多的乐趣了。

某些产品禁止人们接触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MP3播放器就是这种类型的产品。我猜任何让十几岁的年轻人感兴趣的贵东西常常容易被偷,但把它们锁在柜台里就足够了,可是现在它们都被包在透明的塑料壳里,这样在买之前想试听一下都很困难。我相信购物者在买个MP3时如果能试听几种比较一下的话,肯定就会买下价格较贵的产品。你看看苹果公司的成功案例,他们来店里邀请顾客使用iPod、iPhone以及其他又炫又酷的产品。

人造珠宝是另一类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好的行业。一件价值20~30美元的首饰却被锁在玻璃和钢尺后面,让购物者没有机会将链子或者坠子戴在脖子或者手腕上看看和感觉一下。而在同一家商场里,你会发现有很多价格相当或者比它贵的商品摆放在外面。这是自相矛盾的,也没有任何商业道理。我们发现,在美国,由于计算机化产生了一些非常热销的产品,例如打印机墨盒,由于东西小又金贵,美国每一家大型办公用品超市几乎都将它们锁在玻璃柜里(比如史泰博、顶级奥菲斯和欧迪办公等公司)。但是当看到很多购物者和我们一样,在商店的走廊里到处找那个身上有钥匙的服务员却找不到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这种安全措施有些弄巧成拙呢?打印机墨盒为办公用品的销售商带来了很多利润。在过去的10年里,大多数大型连锁店都重新设计了墨盒销售柜台。

服装零售商已经学会了一两个摆放货物的窍门。让我们回到麦迪逊大道那家漂亮的阿玛尼专卖店吧,那里面的购物者好像都知道手应该往哪儿摸,他们用手触摸着这些昂贵的意大利服饰,就好像已经是属于他们了一样。想想看,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衣服袖子被很多人摸过,你会是什么感觉?这里有一个策略:如果一套衣服有好几种颜色,商店就会把那些深色的放在下边,以方便人们很轻松地够着,并把米色、浅灰色和白色的放在高处,这样它们可以被看见但不易够着。如果一叠毛衣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颜色深浅不一,并且总是底下颜色浅,上面颜色深,那是因为上面的总是被人们摸来摸去的,但是这样又有谁知道呢?



让买床垫的顾客买枕头


降价是吸引顾客购买商品的重要手段,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有时也可以涨价。如果产品之间无法对比的话,人们的购物本能就是买那些便宜的。但是如果商家给顾客提供比较的机会,哪怕是一点点,那么有的顾客就会买一些并不是必需的东西。如果有三种牌子,或者是三种不同的样式提供给人们挑选,他们就会有一个理由来选择较好的那个东西。

到此为止,就感官问题我们几乎已经涉及了所有的商品,包括男式内衣裤、咖啡、立体声耳机、毛衣、护肤品等。在家居用品商店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到床垫光秃秃地放在那儿供人们审视。有些床垫会比别的要便宜,但是对商场来说,400美元的床垫和2000美元的床垫在存放和维护方面的费用是一样的。所以,在那些开始只是想试一下便宜床垫的消费者中,如果你能使1/5的人后来却买了那些质量更好的床垫,那么你就算做得很不错了。

但是,除了试用,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能达到这种效果吗?很明显,没有了。只有让所有的床垫都在这里,让顾客来试一试,不是吗?说得有点对。人们需要试一下这些床垫的舒适度。但如果将它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而要在陌生人面前试躺就令人很不舒服,如在售货员面前,人们甚至都不愿躺下试一下。人们当然害怕有人站在他后面5米远的地方,并且不停地暗示“快买下这张床垫”,这样的话,没有谁会买的。如果床垫放在商店的前端,外面的人很容易透过橱窗看见人们躺在床垫上的样子,而且,如果顾客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性,她的淑女形象恐怕就要被毁了。这种体验实在是太糟糕了。床垫上没有床单,你或许根本就不会知道它摸起来会是什么感觉;也没有枕头,所以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躺在这张床垫上是否舒服。

似乎应该把质量较高的床垫摆放在避开公众视线的地方,也许只是与公共区域稍稍分开,就会给人以试衣间的感觉,这样就容易激起人们购买高档床上用品的欲望。在商品的体验方面,商家在4000美元的床垫上面的考虑比一件40美元的牛仔裤还要少。在一次研究中,我们就问经理他们在展示床垫时,能否也提供厚薄和硬度不同的枕头,并且套上干净的枕套。

“但是我们不卖枕头。”这是他的第一个反应。他从没考虑过枕头的利润空间其实比床垫还要大,也没有考虑到把枕头当成床垫的“配件”卖出去,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创新在销售床上用品的领域里面本来就难能可贵。

类似地,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电话店把注意力集中在主打产品上面,后来他们才开始卖一种叫作“软话”的听筒支架。那是一个塑料的很软的架子,放在脖子和肩膀之间,把听筒放进去,会觉得很舒服。这个东西看起来没什么,但是一旦试了一下,你就会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并且很有效。但要是不试的话,那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由于东西没摆在外面,人们就没法试,再加上售货员也不积极推广,因此根本没有人试,也没有人买。是的,它只卖5美元,但是就像很多别的附件那样,它的利润很高,几乎是最有利润的产品。我们计算了一下,如果1/3的顾客购买了这个小东西,整个利润就可以支付商场一个月的租金。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无线通信服务业,在这个领域,顾客可以在网上比较手机和服务的价格。这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利润很低,而且主要是靠售卖增值服务和各种配件,从手机铃声到手机套。百思买公司就跟丽兹·克莱本公司协议开发精致的手机套和笔记本电脑包。在一家分店开张的时候,他们举办了一场时尚秀,展出了手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的保护套。这些保护套都价格昂贵,但这是个好主意。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想到这一点,如果想销售高档的笔记本电脑包,你也是需要镜子的。在日本你可以为手机或者是iPod“文身”——可以花大约40美元为手机选一个“皮肤”,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贴纸敷到你的手机上面去。除了备用电池和汽车充电器之外,再提供一个免提装置,这样一来,这笔交易就变得利润多多。

关于购物的感官方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让顾客明白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触摸。在贺曼卡片公司我们看到,在圣诞节前后,教堂饰物被设计得非常有格调而且一看就知道商品的展示布置得很辛苦,以至于人们不知道是可以拿起来看看还是只能在远处瞻仰一下。在书店也是这样,当桌面被精心布置后,也会碰到这种问题。人们知道把东西摆得好看有多难,所以就不会去破坏这些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在走进爱因斯坦兄弟百吉圈店时就碰到这种问题。在全美,爱因斯坦兄弟选择在犹他州试运营一家百吉圈店。发明一个新方法在那些还没有百吉圈文化的地方卖百吉圈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在这儿真的奏效的话,那么在别的任何地方也会取得成功。在这家商店里,有一个墙板上挂着一袋一袋的各种口味的散装面包片,排队的人们伸手就可以够着。但问题是,那些袋子摆得太整齐,以至于消费者从来不敢确信那是可以动的东西。解决的办法是让一个店员时不时地跑过来,把架子弄乱,从这个架子上取下一点东西,留出一些明显的缺口,这样,人们就会去动一动它们了(这是不是说明犹他州的人非常懂礼貌呢)。事实上,店员应该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把袋子取下来,打开后递给那些在排队的人们,就当作是把神奇的墨西哥胡椒和切达干酪口味的全麦面包片推荐给当地人。这听起来像是笑话,但在尝试之前你可不要笑话它。

[1]  纳德,美国律师,发起组织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纳德运动”。——译者注

[2]  Brookstone是遍布全美的专业零售商,供应各类品质与设计与众不同、难以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