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贵妃当道 > 57.误会

57.误会

    殿外炙热如烤,子非体胖,最是怕热。立在殿门处,恰有清风吹来,凉沁沁的拂在身上,颇觉受用。刘从广说的话,她听得分明,像踩在五彩云端之上,飘飘浮浮不知身在何处。她缓缓转过身,眼底却溢出忧伤来,生怕一不小心,这喜悦就如瓷玉琉璃般碎成满地。

    她道:“你不会是逗我的吧?”

    又不顾从广回答,嗦嗦叨叨道:“我身材胖,老是瘦不下来,眼睛太小,长得也不好看。在家中排行第三,母亲是姨娘,长到如今这么大,连父亲也未正眼瞧过我,总是嫌弃我不够乖巧听话。我不会琴棋书画,也不善女红针线,除了会读几句诗外,一无是处。这样的我,你还要娶回家么?”

    殿内寂静无声,窗外滚滚热浪,蝉声如织。

    从广慢慢走近她,一步一步都像是踩在她的胸口上,每一步都惊险万分。听着她说话,看着她流泪,他心中钝痛,像是被什么重重击在了胸口上,堵在喉口里,不知如何开口。

    子非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流泪,想起初入宫时,娘亲倚在门口满脸泪痕的目送她上马车,她也不会安慰,反掀开帘子大声笑道:“娘,回去吧,好好儿吃饭,就当从未生过我罢。”

    她当那是生离死别,竟也未哭。

    廊下有说话之声隐隐传来,两人罔若未闻。从广轻轻帮她拭去眼泪,道:“我不需要你会琴棋书画,这些我会做就够了。我也无需你善用女红针线,因为我要娶的并不是绣娘。你胖我也不嫌弃,大不了我再多吃点,和你一起做胖子。至于你娘是不是正室,对我来说,你是你,她是她,你是我的正室就够了。”说完,执起她的双手,柔声道:“我这样回答,你可愿意嫁给我么?”

    从第一日跌断他的手臂起,见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说起话来轩昂有气度,身上又没有纨绔子弟的恶习,她的心早已悸动。后来又见他总是买小玩意儿讨好自己,在他人面前为自己撑腰,难免就想入非非、心思雀跃。她也偷偷的戒过饭,也想像莫兰、入柔那般身姿轻盈,弱柳扶风,只是总不得要领罢。她甚至以为,这辈子,也就只是这样了。按点吃饭,独守宫墙,像所有的老宫女一样,无意无趣,老死于宫中,葬入斜人坡。

    子非抑制不住哭出声来,几个月里压在心头的烦忧,此时终于豁然开朗。她扑入他的怀中,哽咽着说不出话。她的一辈子,做梦也未曾想到,竟然也有今时今日。从广抱着她,这是他们第一次拥抱,他抱着她,虽然身宽体肥,但柔柔软软的,还真是……蛮舒服的。

    第二日,从广一早动身去接刘从德,晨阳未起,东边儿染着粉霞,缕着几丝云朵,炊烟缭绕于城顶,商贩走夫于坊间呦呵行走,人声鼎沸。

    子非提着裙子奔至仁明殿楼顶上,直望着从广的队伍摇摇远去,在酒肆瓦坊间变成了细小的人影,还不舍得离去。她心里一直嚼着他昨日说的那句话:“太后见我兄长回京,必然欣喜万分,我提什么只怕都会答应。不出三日,我必向她要了你去。”细细想着、念着,不觉魂飞天外。

    因临近太后寿辰,大臣们已开始筹备贺礼。

    太后大病初愈,宫里头预备着要在太后寿辰之日大肆庆贺一番,忙得紧锣密鼓。太后一想到从德现已离京愈来愈近,心中更是迫切想要见他,半分半秒都是难耐。好在有赵祯、静姝、旼华在慈宁殿中陪她说笑取乐,又唤了六局的掌印尚宫过来,论起寿宴时要请入宫的人臣、置办的酒席、戏台烟花诸事,才稍稍沉下心。正说到起兴处,忽有御史台的大臣过来求见,太后不喜,但也未有驳回。待静姝、旼华退至后殿,六局尚宫退至廊下静候,便宣了大臣上前禀事。

    赵祯对御史台的大臣心存讳忌,一听说他们求见,总觉又要有事发生。果见大臣呈上几捆野草来,太后不知为何意,问:“卿家所呈为何物?”

    大臣隐忍不答,只牙尖齿厉道:“请问官家,宫掖中若一日不食当如何?”

    赵祯笑笑,温言道:“宫中一日不食,自然人人抱怨。”顿了顿,又道:“卿家有话尽管直言,无需拐弯抹角。”

    大臣上前禀道:“这草名为乌味草,乃春夏生野草。右司谏范仲淹范大人如今正在江淮一带救灾抚民,常见灾民以此充饥,又特让驿使将此物带回,以示朝中。今年灾荒不断,数地吃食都属艰难,皇室贵戚当做表率,勿忘百姓之疾苦,力戒奢侈之心。”遂请命令御厨将乌味草烹饪了,呈上几碗来,赵祯亲食一口,只觉粗糙苦涩难以下咽。

    大臣又厚着脸皮道:“我听闻不久后,宫中将会为太后寿辰设宴,大肆置办,臣思虑良久,颇觉不妥。”

    见太后不语,神情不悦,赵祯不想扫太后兴致,忙与大臣争辩道:“太后大病初愈,又是寿辰,于情于理都该庆祝一番。”

    大臣却是不依不饶,口吐唾沫直喷赵祯脸上,直斥道:“如今江淮等地饥民遍地,朝廷岂能熟视无睹,只知享乐?官家将这置办寿宴之财物拨与灾民,让太后施恩天下,岂不更妥当?”顿了顿,又大声道:“请官家将此乌味草传示朝廷上下,警示众臣当心怀百姓之忧,以存戒奢戒侈之心。”

    赵祯心中虽不畅快,却也不能随意驳斥谏官之言,沉声道:“将此野草传示朝中,警示臣心,此属应当。将太后置办寿宴之财务拨与灾民,朕也同意。只是,太后寿宴不得不办,只将朝宴改成家宴罢,太后觉得如何?”

    见太后点头应允,大臣才喜上眉梢,像是得了极大的好处般,感恩戴德,退下殿去。待静姝、旼华出来,赵祯才抹去脸上唾沫,抱怨道:“御史台就这老头子最令人生厌,每每都不给朕留些面子,唾沫星子喷了朕一脸。”

    旼华听着,不觉笑出声来,“六哥哥是好脾气,若是碰上我,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太后却笑:“朝中有如此耿直朝臣,当是天下之福,官家之福。你六哥哥能忍他,已是仁君。若是你父皇,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哩。”

    太后素日甚少说起先帝,近日却频频忆起,惹得她不得不叹道:“果真是老咯,处处都能想起年幼时那些事。”说完,忽觉劳累,屏退了众人,回寝殿休息。

    赵祯回至福宁殿,叫了几次茶水,都未见着莫兰。

    昨日两人因小事置气,赵祯贪甜将江西郡上贡的金橘全吃光了,莫兰一时想吃却连储存也全无,如此小事,她竟生起气来,赵祯只觉她无理取闹,也未当回事。今日叫了茶水,见她竟敢推脱不上殿,更觉荒唐。

    夏芷深知其意,忙道:“刚刚从仁明殿来了她的旧识,此刻正在后殿花园中说着话哩。”

    赵祯开始时心中还有气,未予置否。过了半个时辰,还未见人回来,也按耐不住,才佯装闲步至后花园,寻来寻去,才见莫兰与宫人于花荫下亭中说话。

    两人语声虽小,倒是眉飞色舞。远远瞧去,花园中姹紫嫣红开遍,只莫兰一身荷叶色长纱裙盈盈立于亭中,衬着旁侧圆滚肥润的宫人,更觉腰姿柔软,仪态万方。他不觉心中一软,败下阵来。

    子非捻了捻耳侧垂落的青丝,溢出喜色,笑道:“待刘从广回来,我可能马上就要离宫了,你的鸳鸯枕头可要快些做好,今后再见可就难了。”

    莫兰轻轻从子非头上拂落一片枯叶,由衷叹道:“我知道他心中有你,迟早要接你出去。只不曾料想,竟这样快。做个枕头怕什么,保管你出宫之日,必能拿到枕头。子非,我真替你高兴,你是有福之人。”

    两人还未离别,却觉相处时日不多了,执手相看许久,才听子非道:“谢谢你,莫兰。”莫兰也温声道:“是我要谢谢你,在仁明殿时,多亏你照拂。”两人正互诉衷情,忽见官家仪仗过来,皆唬了一跳,忙退至道旁,屏声静立。

    赵祯路过两人,装出一副大惊的样子,“莫兰,你今日不用上值么?”

    子非以为官家要降罪,吓得慌忙跪至地上,“奴婢是仁明殿的宫人,因昨日是莫兰生辰,奴婢没空来瞧她,今日特送了贺礼来,请官家不要怪罪。”

    赵祯想起昨日莫兰种种,这才恍然大悟,屏退了子非,问莫兰:“昨日竟是你寿辰,为何不说?”

    莫兰笑道:“官家日理万机,哪能为这点小事烦心。”

    子非退下时,哪见过此等阵仗,心中惶恐万分,生怕牵连了莫兰。见莫兰笑意吟吟与官家说话,才稍稍放下心。

    见有宫人注目,莫兰忙躬身轻语道:“这里不宜久语。”赵祯知意,返身往福宁殿中去,莫兰亦跟在仪仗后,随之回殿中。

    夏日残阳如血,放眼望去,飞檐楼阁起伏不尽,镂刻精美的廊檐窗棂上皆蒙了一层淡淡的金粉色,气氛威严而宁静。

    赵祯掀开湘帘走入殿中,换上银灰色绣云纹丝袍,那袍子是用上等天蚕丝做的,只夏天才穿,最是轻薄凉爽。内侍们往大瓷缸中添了冰块,冷雾缭绕殿中,凉沁沁的颇为舒适,又将廊间窗前湘竹帘纷纷放下,实实将热气隔在殿外。

    莫兰端了新茶进殿,赵祯侧倚着凳手,撑着下颚勾唇浅笑,只盯着她端茶倒水,也不说话。莫兰将一盏新茶捧至他眼前,他伸手接了,一口灌下去,烫得龇牙咧嘴,皱眉道:“今儿的茶怎么这样烫?”

    莫兰不急不缓,笑意盈盈道:“想来不是因为茶烫,是官家喝得太急罢。”

    有内侍进来呈上新做的果子,用碎冰裹着翠皮西瓜,碧绿青瓷外还沾着一层冰凉透心的雾气。赵祯烫得舌头都麻了,放下茶盏,先拿了一块西瓜吃下。见他要吐籽,莫兰忙托了帕子接住。帕子上绣着两朵白色木兰花,花中吐着紫红色花蕊,那边角处还绣了一朵金色五爪云纹,是御上用品。

    赵祯将黑籽吐入手中,只道:“这帕子,你也舍得用来呈这些?”

    莫兰嘴角扬起莲花般绽放的笑意,“六郎倒觉得这帕子该做何用?”

    赵祯语塞,又听莫兰道:“此帕虽是你我在雨夜憩阁初见时,你赠予我之物,若不拿出来使,倒失了用处。不如常常拿来给六郎看看,才时时记得当日之情谊,就不会连奴婢生辰也不顾了。”

    话语间,颇有责怪的意思。

    殿中只剩两人,微风吹得竹帘轻轻拍打在窗槛上,此起彼伏啪啪作响。赵祯瞥着莫兰,“昨日是朕不好,竟然不知道你的生辰。但你为何不直接跟朕说呢?”

    莫兰端过热茶,小心吹着气,生怕将唾沫星子沾进去,吹得又轻又柔。待茶凉了些,才将茶盏递给赵祯,“我已经暗示你多次,你都毫无反应。”

    赵祯细细将昨日两人在殿中所谈之事,一一回想了遍,却依然一无所获,颇为无辜的望着莫兰。殿中冷意渐起,莫兰将竹帘卷起,让外面的热气扑进殿。此时天已渐黑,空气也凉了许多。

    莫兰狡黠笑道:“我是不是跟你说过,太后还有半月就要生辰了?”

    赵祯不知何意,点点头,“朕还回答你说,太后大病初愈,要在寿辰之日好好庆贺一番。”

    莫兰笑道:“这不就结了!”

    赵祯惊叹:“这就结了?!”

    莫兰从碧绿青瓷碗中捏起半块西瓜,轻咬了一口,只觉甜沁可口。又将剩下的递与赵祯,只问:“说完这话后,你可记得我又说了什么?”赵祯将那瓜接在手中,也不吃,满脸不解道:“你说,你和太后都是夏天生辰。”

    莫兰盯着他,只是笑:“这还不算结?”

    赵祯摇摇头,道:“这算什么结?”

    夏日晚风从窗中拂进殿来,是略带微凉的温暖。莫兰将茶桌上半凉的茶水重新换了,才道:“你若是有心,就该问:‘你的生辰是什么时候?’你既然没问,自是无心了,我若再说今日是我生辰的话,万一你无心贺寿,那我岂不自讨没趣?”

    赵祯此时并不回答她,反往殿外喊:“周怀政!”

    周怀政本在廊下候命,听见官家喊他,忙答应了,躬身入殿来,瞥了一眼莫兰,才恭谨问:“官家有何吩咐?”

    赵祯板着脸道:“我昨日令人从江西郡快马加鞭送的金橘,此时可到了?”

    周怀政一脸苦相,笑道:“官家,这金橘最快也得明日清晨才能送入宫中。”

    赵祯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见周怀政退下殿去,赵祯才一本正经对莫兰道:“昨日朕以为你是想吃金橘才生气了,虽觉得你是无理取闹,但还是下了旨让他们速速上贡来。这金橘本来也要十一二月才有得吃,如今可是专门培育出来上贡至宫里的。可见,朕心里是在乎你的。”

    莫兰这才扬眉笑道:“知道了,知道了。今天我听得了一件喜事儿,心情高兴,便原谅你一次。只是……”

    赵祯问:“只是什么?”

    莫兰道:“只是,下不为例。”赵祯向来喜欢她胆大,此时又与她说着俏皮的玩笑话,更觉心情放松,烦忧全无。

    他亲昵的捏了捏她的脸颊,随口一问:“是什么喜事儿?还让你饶了朕一次。”

    莫兰微微思衬,心想:子非毕竟为仁明殿宫人,也算是后宫内人,皆属于官家。事情还未下定论,越少人知道越有好处,就浅笑道:“女人间的事情,六郎不知道也罢。”顿了顿,又道:“司计司新拨了些上贡的茶叶过来,我还要去收拾。”说着,收了茶碗躬身退下。

    赵祯有大堆奏章要看,也不留她,且叫周怀政预备晚膳。

    做完事,正好皎兮过来换值,莫兰交接了事务,往翠微阁去。天色抹黑,小太监们疾走于宫墙夹道间,将高悬的宫灯及墙角的纱灯通通点亮,如蜿蜒的长龙般,慢慢亮至禁宫深处。空气慢慢降下热来,隐隐还透着凉风。

    莫兰正寻思着给子非绣的枕头所要预备的针线、布匹、花案等等,忽听见隐蔽处树荫下传来一声:“莫兰。”

    她停住步子转身看去,见暗处站着一个高大身影,她认得那影子,是楚子夫。她走入树荫下,先依规行了礼,才道:“你可有事?”

    楚子夫从袖中拿出一支翡翠发簪,轻轻道:“给你的生辰贺礼。”

    仿若回到多年前,他站在花荫下,倚着院中的梨树,落花满肩,他从袖中拿出一朵绢花来,轻笑道:“给你的生辰贺礼。”每年今日,他都会说同样的话。如果说世事变幻无常,唯一不变的,就是楚子夫了。

    莫兰恭谨接了,他们之间毕竟不似从前,如今隔阂已深,谨守着规矩也是好的。莫兰扬起笑意,道:“昨日是你生辰,想来家中必然热闹非凡罢。”

    两人本为同年同月生的,却因他是家中独子,舅舅交际又多,每年生辰,给他道贺祝寿之人颇多,渐渐的,家里就把她的寿辰挪至了后一日。

    子夫见她笑了,也忍不住笑道:“我父亲做主给你妹妹说了一门婚事,趁着我生辰,倒让他们偷偷见了一面。”

    莫兰心叹,原来莫愁也要嫁人了,果真是日月如梭。

    她笑意更深了,道:“莫愁可欢喜?”

    子夫平日寡言少语,唯在她面前才能多言几句,他浅笑道:“那人的父亲在枢密院做事,那人自己也在门下省担了虚职。虽是庶子,人品模样儿都是极好。”

    莫兰心中咯噔一响,禁不住冷笑一声:“极好也不过是庶子,庶女嫁给庶子倒是极配!你父亲倒是怪会作贱人的!”

    子夫低呼一声,为难道:“莫兰!”

    莫兰自知失言,忙止住话头,只道:“若那人真是好的,我也无甚意见。若是那人不好,子夫,你可要帮莫愁做主。”

    子夫见她眉头紧皱,只觉心疼,不禁柔声道:“那是自然。”顿了顿,又道:“只是莫兰,你过得可还好?上次在巩义行宫,你和官家……”

    莫兰会意,脸上一红,道:“当时你也在?”

    子夫低沉道:“是,我当时就站在城门下,只是你未瞧见我罢。伴君如伴虎,你万事小心为上。”十年的情谊,终于以一句“小心为上”为止。像是有剪子绞在了胸口上,撕心裂肺,却还是得忍着,极力忍着这痛彻心扉,还要笑着对她说:“若是官家真心喜欢你,你也要提一提晋封妃嫔的事,切不可同小时一般,总觉事事都无所谓。”

    莫兰心领神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与子夫之间,毕竟曾经两小无猜,鲜衣怒马,此时说起这些,更觉世事难料,诸事沧桑。

    天色又暗了许多,两人不能久语,免得被人瞧见了,惹起非议。子夫拿出一个九弯素纹平银镯子,交至莫兰手上,“这是祖母偷偷叫我捎予你的,虽是银子造的,不如金玉值钱,却是老祖宗的母亲留下来的嫁妆,叫你好好收着,也是一点念想。”

    莫兰伤感,眼圈儿都红了,“老祖宗身体可还健朗?”

    子夫见她神情戚戚,放软了语调道:“她很好,只是惦念着你。总是骂我父亲,把你送入宫来。”

    莫兰轻“嗯”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只怕一开口,便会嚎啕大哭。

    她轻轻抽泣着,手中攒着玉镯和发钗,泪流满面。子夫心疼,掏出帕子递予她,她接过去,只觉帕子上犹还带着他的味道,是小时候无忧无虑,青梅竹马的味道。她拭去泪水,才道:“宫中人多口杂,你先去吧。”

    子夫恋恋不舍看了她一眼,点头应允,往垂花门处去。

    待他去远了,莫兰才从暗处转出,才走几步,只见赵祯立在廊檐角下,神情冷漠,一点也不似平日温和亲厚。

    莫兰一愣,知道他要误会,正要开口解释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她走至他跟前,拉住他的袖子,酝酿许久,才要开口:“六郎……”话还未完,却被赵祯狠狠甩开衣袖,冷漠的瞥了她一眼,也不说话,只与她擦身而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