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贵妃当道 > 97.最好

97.最好

    天空下的是杏花微雨,芳香馥郁如梦境。从广正瞧着子非傻笑,乍然听见有人叫唤自己,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疾步上前跪至赵祯面前,道:“臣与仁明殿宫人吕子非倾心相惜,请官家成全。”

    这时,子非也忙红着脸上前,跪在从广身侧,笃定道:“求官家成全。”

    赵祯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眉头皱起,许久都不言语。弄月见官家面露揾色,心里很害怕,也不知自己要说点什么才能帮到子非,她猜不出他的心思。

    可是,这关系到子非的未来命运,可大可小,也不是被斥责几句或是杖打几棍就能解决的。

    她自晋封,事事谨小慎微,从没因什么而将自己陷入囫囵之地,此时却硬着皮头,跪至地上道:“子非是臣妾最好的姐妹,求官家成全。”

    四周静了下来,风吹过树木横斜,惊得漫天花瓣飞扬迭起。

    莫兰走到赵祯身侧,拉住他的手,见众人皆垂头瞧着地上,遂踮脚在赵祯耳边轻声道:“若是你答应了,今儿就允你宿在鸾鸣殿。”

    赵祯斜睨她一眼,捏住她的脸颊,忍了忍,没有说话。

    莫兰满是期许的望着他,拉着他的手轻轻的摇着,又是讨好又是撒娇。见他勾了勾嘴角,脸上也渐渐浮现出笑容,心里石头方落了下来。

    赵祯敛住笑意,道:“都起来吧。”又想了想,道:“吕子非。”

    子非忙恭谨道:“是。”

    赵祯又道:“上次你从火中救出通鉴馆修撰的卷宗,朕答应赏你一个愿望,如今你可想好了?”

    子非将一切都豁了出去,反镇定下来,道:“若能嫁给刘从广,奴婢万事不求。”赵祯点点头,忽然玩味道:“那朕就把刘从广赏给你罢。”

    子非听闻,欣喜不已,忙叩首谢恩。

    刘从广不乐意了,道:“官家此言差矣,是臣娶她,而不是将臣赏给她……”赵祯见此,瞥眼道:“那你到底是乐意还是不乐意,若是不乐意,朕就收回成命……”

    从广生怕官家反悔,忙叩首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谢主隆恩。”瞧着他那猴急的模样,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曲廊亭檐深处,花荫假山流水,殷红的牡丹层叠堆凑,在暖阳下夺目的绽放。菀白挺着大肚坐在紫木绣架前,细细的挑着布匹针线,春光斜斜的穿过窗户映在她脸上,像是抹了一层金粉似的,散发着淡淡的华彩。

    侍婢掀了帘子进来,道:“夫人,主母请您去前厅。”

    菀白放下手中事务,撑着腰站起,含着笑意问:“可知是何事?”

    那侍婢道:“说是有圣旨来,让众人去前厅接旨。”

    菀白“嗯”了一声,又问:“二郎回来了么?”

    侍婢过去扶住菀白,道:“少爷还没下值哩。”

    菀白梳洗装扮一番,方往前厅去。果见全府上下皆已候在厅中,主母、老爷更是穿着品级大服,正襟危坐。

    主母见菀白进来,忙让她坐下,方道:“你身子可舒服?”

    菀白忙起身,回道:“很好,母亲不必忧心。”

    主母颔首微笑,道:“好孩子,为难你了,呆会圣旨来了还要行跪拜礼。你好歹忍着,若是不舒服,就跟我说。”

    菀白恭谨道:“是。”

    过了约半柱香时辰,有内侍疾奔而至,道:“圣旨来了,圣旨来了。”众人连忙起身跪下,又是半盏茶时辰,方听见有人高唤:“圣旨到。”

    众人忙叩首听旨意,那内侍说得不急不缓,威严至极。菀白不知何故,忽而一阵恶心,头也昏昏沉沉起来。只听有声音尖锐的传入耳中:“……赐宫婢吕子非为正八品端人,配予刘从广为侧妻……”

    吕子非……侧妻……

    菀白脑中轰隆作响,胸口似有逆行之气堵住喉口处,压在心上,闷闷不能呼吸。那个女人,还是要来了。还有两个月宝宝就要出世,他却要另娶。说了不会生气,说了会待她好,说了什么都可以,只要能留在他身边,只要他开心。可是,当一切真的降临,却比想象中还要疼一千倍、一万倍。可是她不能哭,也不能生气,这是圣旨呀,无论如何,都只能笑着接旨,然后谢主隆恩,官家万岁。

    至傍晚,从广下值回府,家里门庭大开,

    一重重敞到最里面。灯火高悬,连挂到一里街外。他顾不得和道贺之人寒暄,从侧门进,绕过花园,直往菀白住的小院子去。

    夜色渐晚,凉意四起,星子如碎钻石般洒了满天,前厅的喧闹贺喜之声被风遥遥吹来,菀白依旧坐在紫木绣架前,鲜红的烛泪一层层的滴落,她低着头,小脸映在烛光里微微发黄,手中拿着针线,却只搁在架子上一动不动。

    从广在廊下伫立许久,他望着窗上落寞的身影,心里略过一丝不忍。想要进去说句什么,但,又能说什么呢?月色朦胧的洒在他身上,他缓缓提步,掀起帘子进去。菀白听见声响,才恍然回神。

    她嘴角扬起一如既往的笑意,道:“你回来啦。”

    从广嘴角扯了扯,忽而有些局促,道:“子非过几日就会出宫,到时候……”话还未完,只听她温婉道:“我知道的,你放心。”

    从广心里陡然舒了口气,想要说几句好听的话,最后却只是道:“你好好歇息,别太累着。绣活上的事,使着丫头们去做。”

    菀白“嗳”了一声,放下针线,眼如秋水般望着他,道“你用过晚膳么?”

    从广道:“用过了。”稍稍迟疑片刻,又道:“我去书房,你有事就使丫头叫我。”菀白点点头,道:“你去吧,多穿件衣衫,别着了寒。”

    从广“嗯”了一声,转身出去。

    菀白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帘后,眼底忽而一暖,眼泪无声落了下来。

    赵祯本要带着从广和且和去选德殿踢蹴鞠,在花园中听见莫兰说允他今晚宿在她处,心里一直惦记得痒痒,才玩了半个时辰,就紧赶慢赶的去往鸾鸣殿。

    莫兰见子非心意如愿,很是高兴,携着子非、弄月在内殿闲话。

    三人像是回到了当年在仁明殿的时光,没尊没卑,肆意嬉笑。弄月瞧着案几上放着小孩儿的肚兜,用上等进贡的绸缎,绣着鲤鱼莲池等物,技艺繁复,那鱼眼珠子宛若有神。

    她笑道:“你又要亲自教养曦儿,还想着做这些,可别累坏了身子。”

    子非忽而想起什么,笑道:“你还应着给我做鸳鸯枕头哩。”

    莫兰顺手将案几上的针线盒子收了收,道:“你那枕头,我早做好了,只等着你用。”稍顿又道:“我原本还害怕那东西一辈子都不敢交给你,却不想竟也有今天这一日。子非啊,我可真替你高兴。”

    弄月握了握子非的手,道:“莫兰成了贵妃,你又嫁给了心爱之人,咱们三个,也还算圆满。”又笑了笑,从心底里叹了一声,道:“真好。”

    晚霞落下,暮色四合,天际是一片美到无法言语的、朦胧的橙紫红黄。若是此时站在仁明殿的顶楼,她们便会看见,汴京城的万家灯火在暮色下闪闪烁烁,带着能抚慰人心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受过伤的人们。

    待子非、弄月都去了,莫兰方去旁殿,只见赵祯难得闲适的盯着大鱼缸里的金鱼穿来梭去。莫兰从身后将他抱住,将脸贴在他的背上,赵祯要反过身来抱她,莫兰却道:“别动,就这样呆一会。”

    赵祯正巧站在灯前,他的影子将莫兰完全笼罩,就像她完全属于他一样。

    他轻声问:“怎么啦?”

    寂静许久,莫兰才松了手,站在他的身后,道:“你以后还会和如今一样,事事都迁就我么?”

    赵祯转过身,笑了笑,用手背柔柔的抚着她的脸颊,笑道:“怎么忽而说起这些?”

    莫兰依偎在他怀里,道:“我很害怕。”

    赵祯想起她刚被晋为妃嫔时,也这样说过,便将她往怀里紧了紧,道:“你无需怕什么,凡事都有朕替你担着。”

    莫兰道:“你待我这样好,事事都听我的。若是有一日,你又遇见了比我更好的女子,我该怎么办呢?”

    赵祯听她说着,心里欢愉至极,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道:“不要担心那些无谓的事情,朕保证,背弃之事,绝不会发生在张莫兰身上。”

    莫兰道:“你要记着,若是有一日你爱上了别的妃嫔,张莫兰一日都不会苟活……”她的话还未完,却被赵祯含在了吻里,他囫囵道:“朕只爱你,永远。”

    春衫轻薄,他从脖颈处吻去,解开胸前锦带,衣裳滑落,露出玲珑凝脂般的玉肩。他的唇火热热的吻在上面,双手伸进胸衣内,朝那浑圆娇小的轮廓重重的揉去。

    莫兰呼吸不匀道:“还……还没吃晚膳啊,我肚子好饿。”

    背脊上一凉,他竟已将她的外衫褪去,手也缓缓往下抚摸着,道:“呆会再吃……先吃你……”窗户大开着,月亮圆圆的洒着华光,有宫人蹑手蹑脚的行至外头廊下落窗,又悄悄退下,半丝声响也无。

    晨起,赵祯早已上朝去了,莫兰懒懒的推开窗子,见屋檐下几株君子兰上沾着雨露,问过宫婢方知,昨夜丑时竟下了几点雨,天亮时又停了。

    天边露出半大的太阳,几丝似粉似橙的朝霞浮在上面,红艳艳的升起。阳光暖暖的照进殿中,将莫兰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里,有花香含着清新的湿寒之气袭来,她使劲儿吸了两口,只觉浑身都畅快了。

    宫人们拿着巾栉、木盆等物进殿伺候梳洗,莫兰惦记着皇子,问清秋道:“曦儿昨儿睡得可安稳?”

    清秋挑着翠玉,回道:“昨儿晚上皇子不哭不闹,肚子也不泄了,睡得极香。”

    莫兰亲手将翠玉簪在芭蕉髻上,道:“可请御医来瞧过?”

    清秋道:“林大人一早来探过脉,说已不用再吃药了,只要好好清淡几日膳食便可。”稍顿,又道:“奴婢昨儿发现一桩奇事。”

    莫兰听说曦儿病愈,心里舒了口气,随手拨弄着妆匛中的朱钗,问:“说来听听。”清秋屏退身侧众人,方道:“昨儿娘娘不在殿中,奶妈一时疏忽,错将娘娘做的饮子当做汤药喂给皇子吃了。”

    莫兰手上停了停,沉吟片刻,回过身问:“你是说,曦儿昨日未吃药?”

    清秋点点头,道:“吃了几日的药均不见好,如今无意漏了一天的药,倒好了,可不叫人纳闷么?”

    莫兰扔了手上朱钗,重了语气道:“你悄悄儿叫人将那药渣子呈上来给我瞧瞧。”

    清秋办事利落,不出一会,就遣了心腹呈上药渣。莫兰用银筷子仔细挑拣许久,眉头一皱,竟发现里头掺杂着些许有泻热行滞之效的番泻叶。

    一想到曦儿为此苦痛多日,莫兰只觉心都似烧了起来,怒气冲冲道:“去福宁殿,我要亲自禀明官家。”

    清秋温声劝慰道:“娘娘先别着急,若是告诉官家,自然要引出大风波,还不一定能真正寻出那背后阴险之人。”稍顿又道:“能接触到皇子汤药的宫人总归不过四五个,不如让奴婢暗中先盯着,待寻出那下药之人,再禀明官家不迟。”

    莫兰承宠多年,妃嫔之间明争暗斗,她深陷其中,再是清楚不过。只是未料到,竟会殃及麟儿。她思绪婉转迁回,竟有些手足无措,思忖良久,方道:“你去跟奶妈说,曦儿还要吃一天的汤药,叫她好好预备。”

    清秋聪慧,自然知道该如何做,遂应着退了出去。

    果不其然,不出半日的功夫,就有内侍绑了下药的宫女上来。说是那宫女鬼鬼祟祟在厨房里走动,行为不轨。又已从她身上寻出了几片番泻叶,罪证确凿,无可抵赖。

    清秋在掖庭行走已久,稍有头脸的宫婢几乎都照过面。她仔细瞧着眼前被绑的宫女,看上去有些眼熟,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莫兰端坐于主位俯视着,清秋走至殿中,道:“说吧,指使你的人是谁?”

    那宫女眼珠儿一阵乱转,手脚发抖,脸上却没有什么颜色,紧抿着嘴,好像生怕会忍不住说出什么似的。

    清秋平日羸弱,不肯发狠,今儿却一巴掌狠狠甩着那宫女脸上,斥道:“你此时若不说,别以为能瞒住什么,待尚正局一查,别说是那背后指使之人,连着你祖宗十八代,都能寻出来。”

    那宫女听了,果然露出几丝惶恐之色,却依旧撇着脸,不言不语。

    伺候寝居的奶妈抱着曦儿在廊下晒太阳,见殿中人多,又听不见声响,也不知发生了什么,遂拥了过去。她瞧着殿中被绑的宫人,以为眼花了,嘟喏道:“这不是德妃宫里管摘种的小芙么?怎么绑在这里……”有人听见了,忙凑到清秋耳中禀明。

    清秋心中一惊,不敢隐瞒,忙告诉莫兰。

    德妃虽病重,但官家依然极为看重,每隔几日必会在临华殿宿一晚。清秋不知莫兰是何打算,正要相问,却听莫兰道“德妃病重,我也未去瞧过,今儿倒可走一走。”事情未下定论,莫兰不敢妄言,又依着规矩遣了宫人去禀明帝后。

    虽隔着宫墙,但莫兰坐在肩舆上,已能看见临华殿中梨花如云蒸雾集一般,开得越来越盛。洁白的花瓣落了厚厚一地,也无人收拾,人行在上面,有漫天的落花向自己拂面而来,飘着淡淡清香,宛如仙境,让人心生眷恋。

    临华殿里不似往日热闹,冷冷清清的,来往无人。惜茜坐在外殿帘子边做绣工活计,外头阳光正烈,猛然进了屋,眼前便有些昏暗,看什么都似蒙着一层黑雾。莫兰轻声笑道:“惜茜娘子的绣技可真不错。”

    四周本是静悄悄的,惜茜又做得认真,忽听见有人说话,不禁吓了一大跳,手上不稳,将绣针狠狠的扎进了指尖,鲜血瞬间冒了出来。她不愧是帮着德妃协理过六宫的大娘子,此时亦是不慌不忙,从容搁下手中之物,福了福身,满脸笑容道:“贵妃娘娘来得不巧,德妃刚刚吃了药,才睡下。”停了停,才道:“奴婢这就去请德妃起身。”

    正说着,只听内殿有略微疲倦的声音传来:“我还没睡,是谁来了?”

    惜茜边掀帘子进去,边道:“娘娘,贵妃娘娘来了。”德妃从被褥中坐起,强撑了要下床,莫兰忙拦住,道:“你尽管躺着和我说话,无须多礼。”

    德妃倒不客气,倚在窗槛上,笑道:“也未梳洗,倒让贵妃笑话了。”

    内殿萦绕着重重的草药味,惜茜将殿中帷幕一一挽起,莫兰早知道德妃病重,却也未想过竟是病入膏肓。只见她穿着素白的寝衣,满头的青丝凌乱的披散在肩上,脸颊双凹,眼睛深陷,无神又无力,仿佛随时都要倒下。

    她嘴角微微翘起,笑道:“贵妃来访,可是有事?”

    见她如此,莫兰心中疑虑失了大半,反生出几丝怜悯,便道:“听说你病了,就来瞧瞧你。”德妃又笑了笑,道:“你有话尽管说,也不必绕弯子。”又望向窗外道:“是不是我宫里的人惹出什么祸端来?”

    莫兰纳闷,顺着她的眼神向外望去,原来自己带来的那些人都候在阶下,殿中窗户正对着梨树林,将外头形势瞧得一清二楚。

    既然德妃已经开了口,莫兰倒不好瞒着,只好将事情来龙去脉细细说了。德妃越听气色愈发难看,到最后,惨白的脸上竟涨得通红,愠色道:“你就听了那婆子一语,就领着人来找我对峙,是么?”说着,又咳了起来,惜茜忙用软帕去接痰,莫兰见她咳得撕心裂肺,更加不敢说什么了。

    有宫人端了川贝枇杷水上前,惜茜顺手将那帕子扔在痰盂中,莫兰瞥了一眼,那帕子竟已染成鲜红的血色,又见众人一副平常淡然的模样,更是骇然。

    德妃喝过水,稍稍平复,冷笑道:“我虽然性子不喜与人亲近,但做事向来公平端正,有损良心之事,绝不会做。你若是不信,尽管将小芙叫上前来对峙,我问心无愧,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

    莫兰此时已经全然信了她,真心安慰道:“你好好儿歇息罢,小芙之事,我心里自有计较,你也不必忧心,好好儿养身子紧要。”

    德妃嫉恨莫兰,也装不出欣慰的模样,依然是先前骄纵的语气,淡淡道:“若是贵妃无事,我也不送了。”

    行至宫街,清秋随着舆轿走着,问道:“娘娘为何觉得不是德妃做的?”

    莫兰望着湛蓝的碧空,道:“她都病成那样子了,哪还有心思管旁的。若是那谋划之人如此容易露出尾巴,行事岂非太过简单?况且,也不是德妃的性子。”

    清秋思索片刻,也觉有理,遂问:“那小芙如何处置?”

    莫兰想了想,道:“交去慈元殿罢,官家最不喜宫中妃嫔自作主张,逾越规矩。皇后年纪虽小,却甚为聪慧,由她查办,倒可放心。”又敛了颜色,道:“鸾鸣殿竟有人敢在我眼皮底下谋害曦儿,真叫人后怕。这次放的是番泻叶,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咱们得好好盯着。”稍顿,又道:“你将那些根基不稳,家底不甚清楚的宫人,都放到外殿伺候。若是发现什么可疑之人,定要立即回禀。”

    清秋忙恭谨道:“是。”

    子非从宫中出嫁,又有封号,倒也体面。莫兰没有空隙为她预备嫁妆,就从库里捡了一箱子黄金珍珠做的物件,遣了两名内侍挑着,当是陪嫁。

    出宫这日是一个大好的晴天,子非穿着新做的朱红纱裙,描了妆画了眉,又高高的绾了发髻,站在东华门边上,笑意盈盈的同众人道别。整个仁明殿的宫人几乎倾巢而出,官家亦下来特旨,允仁明殿休馆半日。连平日不怎么露面的吕夷简亦早早派了家中命妇请旨入宫,当做子非的娘家人送嫁。

    这是子非一辈子最好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