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伴璧S > 第六章

第六章

    腊月廿四的祭灶是件略微无趣而繁琐的事。

    点了香,众人在柳老爷的带领下同灶神行了几个跪拜礼。正对灶神像的桌案上摆放着是八盘珍馐,而祭灶结束后这些食物都要撤下来分给府上的人用。接着,李良的主要任务便是跪在柳老爷一旁,用一炷香的时间对着那副早已熏黑的灶神像念叨着一些好笑的恭敬话,视作讨好灶神。去年代表柳家说这些的还是李勇,李良今年第一次在柳府几乎所有男丁面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自然相当紧张。由于每年这些好话说的都不得重样,又需要发言人自己想,李良不识字,记起来只能想一点背一点。后来李良从哥哥那儿借来了纸,在上面画出一整张连环图以提醒自己,不知私下演练了多少遍才确保无误。于是即便是像现在这样李良的脑子紧张的脱了线,口中也能下意识地一字不差的将话说完。

    正所谓软硬兼施,说完“好话”接着便是对灶神使用“武力”。民间通常在灶神面前摆上一盘糖块,越是黏牙越好,目的就是让那灶神吃了后把嘴黏住,防止他回去对玉帝告状。这时其余小厮端上来准备好的十二个小碟,上为十二色灶果,皆由饴糖、糯米制成。李良望着那一盘盘甜食,想起李勇曾对自己解释这十二灶果说法,只觉得古人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若果是别人先是给他一个银元宝再打他一顿,威胁他不去告诉其他人,那李良哪怕冒着再被打的威胁也要告知哥哥。

    好在这只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习俗罢了,一切顺利安稳人心才是要义。待烧了那破旧的灶神像连同干草变成的“草马”,祭祀才算结束。李良听从吩咐去老夫人房中告知祭典情况。

    此刻全府的女眷都留在夫人与老爷的院落——撷秀楼。踏进屋子,转身掩好门。房中厅堂里正坐在软榻上的便是柳府的女主人顾氏,她一旁站着赵三婶,另一旁是五个丫鬟。李良同柳夫人行了礼,见赵三婶朝他示意,自己便先退到靠门一侧立着等候。

    柳夫人头佩牡丹金丝冠,李良认得这冠底部还镶嵌一圈闪亮的紫水晶,不过现在都跟头面一起藏在温暖的昭君套下。她双耳各挂着金葫芦耳坠,中间还坐着小巧的观音玉石像。面容保养的很好,只略饰脂粉。单看着三小姐柳可松就知她年轻时的姿色。柳夫人染有风湿,脾肺也不是很好,最为怕冷。柳老爷对妻子相敬相亲,平日里遇到的所有上好药材衣食都是吩咐下人先拿给她备用。每到冬至前,柳夫人所在的房间里总是提前备好上好的炭火取暖。现在房中正是十分舒适温暖。

    她坐在软榻上,双手捧着几张纸,正对着红木案翻阅。信封便躺在旁边,李良望过去,认出上面其中一个“柳”字。

    赵三婶等到柳夫人看完最后一张,才开口道:“也就这两天了,”她面带喜色,“我琢磨着,今年元旦二少爷跟大少爷一家一定都能陪夫人老爷一起过年!”如今她换上了件蓝黄白三色连环交织的锦制马裙,包头也更成了墨兰色,发髻上两边各插三个菊花金簪。虽然送灶神女眷不宜出场,但毕竟是关系全府的大事,过会儿还要全府还要用送灶神的食物,因此府上每人都需要精心打扮一番。

    “贤儿终于能康复回家了,也不枉我等了他这七年。”柳夫人感慨道,“我不奢求他跟他兄长一样能为国报效,只求他平平安安的陪在我身边。只是这些年他远在他乡久久未见,不知还认不认得出我这个亲娘。”

    “二少爷从小最懂事,又是最孝敬您的。您看他每月都同家里修书三封,次次又都写满了整页整页的纸,定是将夫人日日记在心上的。我瞧二少爷这次回来呀,指不定还要给您个惊喜让您开心呢!”这个声音特别好听的女子叫何聪,桃花眼、尖下巴,年方二十,人如其名,是府里的“老人”,李氏二兄弟还未来到这儿她便早已跟在柳夫人身边伺候。

    “我听说二少爷琴弹得比三小姐还好,等过了年到夫人过寿,少爷小姐们还能共和一曲献给夫人,岂不是件乐事?”这一个声音听起来更为细嫩的女孩叫细珠,是典型的江南美人,芳龄十六,打扮得十分粉嫩,于一年前买到府上。当时伺候顾氏的另一个丫头婷婷家里人生了病便告了长假,柳夫人看细珠机灵就直接从伙房将她领来留在身边。她的歌声是府里众多女眷中最甜美好听的。

    “你们这些丫头,心里想着什么我还不清楚?”柳夫人微笑着抬起一只手象征地捶向她们,“只是你们这二少爷喜静,你们若真被派去他身边伺候,我瞧他当晚就得赶你们出院!”

    几个女人小声嬉笑起来。这时柳夫人才转向李良。

    “祭灶结束了吗?”赵三婶问。

    “已经请走了,今年很顺利。”李良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柳可西特意爬上墙头偷看他们,结果不小心栽了下来。“张管家说,再过一刻饭菜便能备好,若夫人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

    “你去告诉张总管,一切照常。”柳夫人又招手道:“瞧你这小辫子,头发蓄起来没多久,短一点怎么就不会扎了呢?六嘤,回来给他瞧瞧,束发什么的都要教好他。”

    “谢夫人关爱。”柳夫人对他们兄弟二人一向照顾,李良感动之余更是对她分外敬重。

    “我看你这两年倒是长高不少,做事也利落些。等开春你到了十五,就去二少爷那伺候着吧。”柳夫人饮了一小口茶。

    李良从前跟别人闲聊时不是没有听到过夫人有此意愿,但如今真亲口听到自己被指给二少爷做小厮,倒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怎么,不愿意吗?”

    “不是不乐意!”李良道,“当年,若不是碰到二少爷宅心仁厚,我跟哥哥早就被大雪留住了。二少爷对我们兄弟俩有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李良定当涌泉相报,怎么会不乐意——只是,那兔子呢?”

    提到替这柳府二少爷买东西,赵三婶真是犯了难。柳家二少爷柳慈贤,自幼体弱多病,于七年前巧遇一道士,便跟着外出虔心修道调养身体。最开始柳夫人死活不愿意让儿子单独出去折腾受苦,后来也不知那道士给男女主人施展法术还是蛊惑了些什么,总之终究把柳慈贤带走了。再后

    来,柳二少爷虽常往府上寄家书,也提到自己身体大有起色,可这七年中,柳夫人连一次瞧见自己儿子的机会也没有,更别提像李良这样的从未见过他的人。柳家四个子女中,大少爷柳慈安嗜品茶对弈,三小姐柳可松好抚琴插花,连四小姐也,兴趣众多,可这二少爷柳慈贤,几乎无人晓得他所系所爱,赵三婶自然也犯愁该给他买些什么。

    当然,传闻这二公子幼时读书成魔,一度曾为多看一些文字每日仅睡不到三个时辰,后来发展成即便是体弱之时也会卧床挑灯看书。但若他还是从前那副病态,柳夫人定是在舍不得他这么花费功夫。权衡再三,赵三婶还是先拐回西头的老艺斋买来些上好纸墨塞到李良怀中,犹犹豫豫在隔壁的铺子里买了烛火跟些上好的香料,又在一个摊位上挑了两个浅纹青釉花瓶。而她手中的篮子里,现在还是空的。

    接着,赵三婶又带着李良进了柳家开的那家布庄,掌柜的认得东家的人,自然对他们二人更为恭敬些,百忙中吩咐他人端来热茶。三婶没工夫喝,拖着刚释下重担的李良找来伙计,果然开始对着他比量起料子来。李良在拥挤嘈杂的店中闻着呛鼻的烟粉味头脑变得混混沉沉,越发觉得不舒服,趁自己还未成为一个彻底的载货工具前,找了个借口便挤出布店。

    玄妙观前街依旧吵吵嚷嚷,但相较于刚才的布庄可要好的多。北驻商铺,南守街摊,往来行人依旧。李良望着这城中算是最繁华的街景,生平里第一次感到如此烦闷焦躁。